付威風
摘要:鄉村振興是我國鄉村發展的重要任務。探索農業經濟與鄉村旅游的協調發展,將有助于解決鄉村振興問題。文章以協調發展理論為基礎,運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討了我國農業經濟與鄉村旅游的協調發展問題。因此,政府的有針對性和準確的政策支持、地方村民委員會的強有力領導、特色農業品牌的建立等,對于特色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數據;農業經濟;鄉村旅游;協調發展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大數據已經在諸多領域實現了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尤其在我國政府提出“互聯網+”戰略后,各種互聯網信息技術得到了推廣和應用,大數據云服務,5G網絡等信息建設成為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鄉村旅游作為新型旅游產業,近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在信息時代下,農業休閑旅游、農家樂以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都需要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鄉村旅游與農業經濟的互聯互通,充分挖掘相關數據,實現鄉村旅游和農業經濟的精準轉變,促進二者的協調發展。
一、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
1.重視發展綠色生態農業
農業經濟是發展鄉村旅游觀光業的基礎,之前,鄉村旅游觀光業往往會受到空間與季節等因素的影響,同時由于鄉村旅游景觀有著較高的重復性,因而不利于提高旅游吸引力。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可以通過發展綠色生態農業來優化鄉村旅游觀光產業結構,注意將農業生產、農副產品加工與銷售作為重點,促進旅游觀光業和綠色農業的有機融合與發展。其次,必須在維護綠色農業生態系統的前提下確保現代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謂的“綠色生態”這一概念特指促進可持續農業發展、構建生態型農業生產體系以及實現農業科學種植。在大數據時代,生產者可以充分借助大數據技術全面調查和收集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信息與科學種植技術,栽培特色農作物,在病蟲害防治與農作物收割過程中注意控制環境污染,以此構建特色化農業經濟產業鏈,不斷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活力,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實現農業經濟的更好發展。
2.對農業基礎設施進行不斷的完善
要想實現農村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就需要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在此環節,首先要充分借助大數據技術客觀分析農業基礎設施的發展現狀,全面總結基礎設施的缺陷,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優化農業基礎設施服務結構,以此提高農業服務質量,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基礎性技術保障。此外,還應注意促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鄉村旅游觀光業的協調發展,引入先進的農業技術,像滴灌與噴灌技術等。與此同時,應積極構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休閑、觀光和采摘農業基地,像草莓園、藍莓園、葡萄園、稻香村、杏花村、桃花村等,并將其發展為優質旅游資源,充分體現鄉村生態農業旅游特色,不斷提高農業經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應充分借助大數據技術預測中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趨勢,并結合預測結果創新農業管理模式,提高農業生產技術,以此實現農村產業的成功轉型。
二、大數據背景下農業經濟與鄉村旅游協調發展的對策分析
1.實現傳統農業的升級轉型大數據背景下,想要實現鄉村旅游與農業經濟的協同發展,需要注重傳統農業的升級轉型,進而為鄉村旅游提供資金和資源方面的支持,形成區域內旅游產業結構的良性循環,滿足消費者的旅游體驗和需求。首先,積極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從農產品的銷售、加工及生產培育等環節出發,將現代旅游和綠色生態農業充分結合,在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綠色農業,促使農業生產朝著科學性、生態性及持續性方向轉變;其次,當地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農產品市場需求信息的收集,并且從農業生產的病蟲害防治、施肥、農作物收割及種植等方面減少生態污染,為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注入活力,滿足消費者對高質量農產品和鄉村旅游的需求;最后,打造具有區域優勢的農產品銷售網絡和新型鄉村物流體系,形成優勢互補,不斷增強優勢農產品在社會中的品牌作用,凸顯農業經濟的規模效應。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鄉村旅游和農業經濟協同發展的基本保障和硬件支撐。首先,要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對當地農業基礎設施情況進行分析,并且找出建設短板,有針對性地進行投資建設,提升硬件水平、擴大服務范圍;其次,在建設基礎設施中,將鄉村旅游和現代農業充分結合,例如引入滴灌技術、噴灌技術等,建設無公害綠色生產基地,進而形成集觀光、休閑和采摘為一體的農業旅游基地,打造現代鄉村旅游網絡;最后,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旅客的喜好進行分析,并且將結果作為農業經濟轉型的重要依據,完善基礎信息網絡建設,實現農業經濟趨于智能化方向轉變,為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打下基礎。
3.開發鄉村旅游文化鄉村地區特有的文化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資源,基于大數據時代下,想要實現鄉村旅游和農業經濟的協同發展,需要注重開發和挖掘鄉村旅游文化,打造具有文化脈絡的旅游新產業鏈條。首先,積極發展生態旅游。當前,居民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不斷增強,對鄉村生活更加熱愛和關注,鄉村旅游要結合當代人們的心理需求和文化需求,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積極發展生態旅游,以尊重自然和回歸自然為核心,開發當地生態旅游資源,例如應用大數據技術對當地生態承載力進行分析,在旅游產業可持續的前提下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當地的旅游資源;其次,保護傳統的鄉村文化資源。鄉村文化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人文性以及民俗性,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發鄉村旅游文化過程中,需要注重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對當地的民風民俗進行挖掘和保護,為鄉村旅游注入文化活力,以鄉村特色文化吸引外來旅客前來觀光,實現鄉村旅游開發和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的新型農業經濟模式;最后,建設旅游文化品牌。
參考文獻:
[1]江登斌.試論農村多元經濟融合[J].經濟問題,1994(8):10-12+17.
[2]王品潮.對農村城鄉經濟融合幾個問題的認識[J].中國農村經濟,1992(10):56-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