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桃梅
摘要:游戲化課程對促進幼兒身心協調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對幼兒園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社會各界對幼兒園教學,給予了廣泛關注。為了保證幼兒身心健康協調發展,政府專門出臺重視正確培養幼兒的游戲觀的文件。針對于此幼兒園教學,必須要優化教學方案,設計,開展有效的游戲課程。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設計適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游戲化課程:其一是觀察引導;其二指導就餐;其三是開發資源;其四是融入活動。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化課程;實施策略
引言:幼兒的身心發展是社會關注的重要課題,因此,為了使幼兒園游戲化課程有效開展,政府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制定了要樹立正確的幼兒觀和游戲觀的文件。這一指南作為開展幼兒園游戲活動課程的指導性文件,言簡意賅地闡述了幼兒園的游戲課程的特點和性質;總結了游戲化課程對推進幼兒綜合素質發展的積極作用;闡明了幼兒應該作為幼兒園教學的主體;要轉變幼兒園游戲活動開展觀念。幼兒發展指南的出臺,就是為了促進幼兒園教師形成良好的教師職業觀和幼兒觀、教學觀。教師是開展幼兒園游戲課程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必須要設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游戲活動課程,才能夠切實滿足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相信幼兒,專注觀察
在開展幼兒教學時,教師要樹立讓幼兒先獨立自主的學習之后,再進行教師引導的理念。也就是說,教師要善于鼓勵幼兒引導幼兒大膽放手去學習,給予幼兒充足的信心。當然,這并不是說教師就完全放任不管,而是應該在幼兒遇到學習困難時,及時發現幼兒的困難,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給幼兒做好指導。教師的觀察活動必須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首先自己要明確探究問題的要求和問題本身的要義,在觀察學生學習探究時,自己也要反思游戲活動組織的不足。同時,為了拉近與幼兒的距離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也要參與到幼兒的學習探究實踐過程中,以朋友的身份去觀察幼兒在游戲活動實踐中的表現,并做好及時引導工作。在開展游戲活動時,教師的心思不能只停留在游戲活動表面,而應該滲透到游戲活動的內涵中,反思活動的文化及活動組織的過程。例如,在組織幼兒進行愉快的播種節活動時,教師可以先給幼兒進行理論基礎知識的講授,讓幼兒有個大概的認知結構,而后給予幼兒充足的游戲時間和空間,讓幼兒自主的進行游戲實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關注幼兒的游戲動作,如果發現有不正確的要及時指導和幫助。通過這個游戲不僅可以讓幼兒直觀的觀察了解到,植物的生長過程,也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但是,由于幼兒缺乏專業的植物生長知識,因此在游戲活動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專業問題,例如幼兒在看到有小蟲子去損害植物時就不知道該怎么辦。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組織討論探究的方式,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不僅可以集思廣益,又能夠了解到幼兒的認知情況,以便于及時正確引導。通過探究活動幼兒普遍會認為蟲子是害蟲,應該除掉。這時候教師可以繼續設計常識問題,例如問幼兒除掉的辦法是什么?通過一環節一環的討論探究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夠提高幼兒的實踐探究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使幼兒能夠在討論探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游戲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記錄下幼兒的游戲過程選擇一些經典的影像資料,作為留存的教學分析反思資料。
二、學法遷移,指導就餐
在幼兒園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針對于此,教師可以將就餐活動融入到游戲化課程中,通過細節性的行為習慣教學引導,促進幼兒規范自身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例如,在開展就餐游戲活動時,引導幼兒餐前洗手,團結協作,分發餐具,文明禮貌就餐,而后整理打掃餐后衛生。但是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在分發飯菜時容易出現安全隱患,例如湯灑到身上等。教師這時千萬不能僅僅出于安全因素考慮,剝奪幼兒自主就餐的活動權利。不妨進行一次自主就餐游戲活動,讓孩子們先討論自己就餐時會遇到哪些問題,思考怎么杜絕這樣的問題。比如,有兒童在活動中出現了調羹碰到其他伙伴的情況,教師就可以相機誘導:“我們可以怎樣做就可以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呢?”在教師的啟發和同伴的討論之后,兒童逐漸悟出了這樣的生活經驗:東西要輕拿輕放,排隊不能擁擠,餐具要放在桌子中間等等。有了自主就餐游戲活動的鋪墊,孩子們在正式就餐時就能相對有序安全地進行了。關鍵是教師不要怕出現問題,不能只是單向地灌輸安全知識,可以和游戲化活動結合在一起,讓幼兒在相似的游戲情境中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建構經驗,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幼兒的自主合作能力。
三、因地制宜,開發資源
資源是開展幼兒游戲活動的重要基礎,“六個支架”文件啟示幼兒園教師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效依托幼兒園周邊教育資源,運用課程游戲化的視角,開發具有校本和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圍繞交通安全,針對紅綠燈和過馬路,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幼兒園周邊交通環境,開展一個系列的關于交通安全的游戲活動。在游戲時,教師可以創設過馬路的游戲情境,指導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安全通過紅綠燈。
四、形成合力,融入活動
游戲化課程內容是可以靈活調整的,教師可以可以活動的現狀,調整活動的進程,促進幼兒能力的整體提升。教師在設計游戲化課程還要有整體觀念,和幼兒一日活動融合起來,形成教育的合力,在活動中游戲,在游戲中發展。因此,設計一日活動要淡化知識傳授傾向,體現游戲精神。“六個支架”文件也指出,一日活動要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讓幼兒自主活動,自主創造。教師不妨把各種游戲化課程融合在一日活動之中,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活動中不斷成長。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開展“快樂的種子”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培養兒童的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提升兒童的合作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自然而然地把相關數學知識傳授糅合進去,一舉兩得。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密切觀察幼兒的游戲表現,及時參與并調控,使得游戲活動發揮最大的育人效果。
結束語:游戲化課程可以使這些理念具體化,整體提升幼兒的能力水平,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激發幼兒的參與意識、探究意識,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沈煒芳.淺談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實施策略[J].文理導航,2017,000(009):6-6.
[2]葛靈怡.淺談幼兒園游戲化教學活動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5(12).
[3]陳潔.淺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學的構建與實施[J].家長,2020,000(002):P.102-103.
[4]李青青.淺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構建與實施[J].學子:教材教法研究,2017,000(018):P.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