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芳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之中,色彩教學作為基礎性但關鍵的學習內容,在進行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應著眼于美術創作的本質,讓學生在自由發揮創作的繪畫過程中,以學生對美術產生的濃厚興趣為起點,讓學生體會到樂趣,主動參與到美術之中。
【關鍵詞】色彩教學;小學美術
引言:
小學美術教學是一個提升學生們初步的審美能力、素養以及能夠使得學生有所全面發展的重要的基礎性的階段。色彩教學作為提高學生色彩搭配、美術素養的看似簡單確實為重要和基礎的組成部分,需要教師有所重視,讓學生搭建好美術學習的基礎階段。美術教學之中存在一些未得已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需教師們加以重視,比如老師對學生進行單一的授課,學生們的特性得不到充分的重視,單純接受老師的指示會讓學生的創作性受限,發揮不了其個人的美術創造力,嚴重打擊學生興趣和信心。所以,就色彩教學而言,小學美術老師應當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比如缺乏創造性地灌輸式學習、僅限制于課本知識等等能夠有所改進。
一、引導觀察,激發色彩興趣
激發學生興趣,是引導學生進行色彩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步驟,小學生往往對能夠在其感官上獲得刺激的事物有強烈的感受及印象,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提供更多觀察色彩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中增深認識,獲得獨有的感受,體會色彩獨有的魅力。引導學生多去觀察,多去感受,能夠避免傳統教學形式之中學生對容易使其產生枯燥乏味的心理的知識理論產生逃避的想法。譬如在教學課堂中,老師可以提前在課堂中準備好一些圖片、動畫等。教師通過為學生展示這些能夠刺激學生感官的圖片視頻,讓學生加深對色彩的強烈感受。同時可以讓學生在觀察過展示的色彩搭配后進行臨摹創作,加深對知識的運用。這樣,能夠使得美術知識通過圖片和動畫等形式變得生動起來、形象起來,使得知識和直觀的感受互相融合。
二、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學會色彩搭配
色彩教學過程中,除了理論知識的講授之外,科學的訓練也需得以重視,只有通過多加訓練才能對色彩搭配有所運用、對色彩的搭配有更深的認識以及了解。教學過程之中,用于講授知識的一系列的素材可以由老師們提前準備好,并對不解、難解之處進行點撥,通過課堂任務讓學生進行臨摹或者創作,將理論化為實踐,用畫筆表達出自己的感情,最后讓學生進行訓練,這是教學中不能缺少的一個內容,比如可引導學生根據課堂中呈現的圖片或者動畫中的事物進行臨摹,或者繪畫學生喜歡的東西,用色彩搭配表達出來,觀察搭配的效果,使得學生對色彩的運用有更深的認識。除了在課堂上進行訓練,美術教師可以在本節課為學生選擇一個主題,由學生根據本節課教學進行自主創作,讓學生通過訓練達到運用色彩表達自身情感的效果。
三、多鼓勵學生用色彩表達情感
充分而自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小學生獨有的特性,也是美術教師可以輔助教學的一個特點,鼓勵學生多使用色彩繪畫,通過繪畫表達內心,積極主動地進行繪畫,將自身的情感表達出來,讓學生扮演一個“小畫家”,主動進行創作。例如,課堂上,學生學習畫彩旗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先進行回憶,讓學生回憶起在生活之中所見的旗子,它們的形狀如何,它們通常能用來做什么等一系列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先通過讓學生進行回憶和思考,教師再利用媒體展示出提前準備好的各式各樣的彩旗,讓學生臨摹展示的圖片,通過想象進行創作,創作出學生心中的旗,讓學生通過表達和輸出,產生對色彩的獨一無二的感受。
四、引導回歸現實,留意自然的色彩
美術教學課堂無法包容該學科的自然之美,但在現實生活之中、自然之中確能夠有更多的體現。因為藝術不能脫離現實獨自發展和存在,所以美術教育的學習也不能脫離生活,脫離現實的美術教育是不完美的,無法讓學生表達真實的情感,無法創作出震撼的令人心動的作品,所以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多去觀察生活之中的事物,比如動物,植物以及其他的事物,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之中、自然之中所體現出的色彩搭配的技巧,將生活之中所發現的色彩搭配和所學技巧相融合,再用自己的畫筆創作出來、表達出來,這樣的作品才具有學生們的真情實感,才是生動的作品。如果學生僅從課本或者課堂有所學得,則無法留意到自然和生活當中的生機勃勃的美景,那么其作品自然缺乏生命力,所以寫生對美術教學而言至關重要。這種發揮特定環境——自然、生活對學生在色彩學習過程中的引導性、啟發性的作用,能夠讓學生更為有效、更為快速的拓展眼界格局,對色彩和繪畫有更深的認識,能夠進行更為靈活的運用,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用色彩進行傳遞,表達出所思所想。
結束語
小學的美術教學往往會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創作性,所以在教學之中,美術教師應當盡量避免對學生進行單一的色彩教學的呆板的教學形式,要在教學中融入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不能局限于調動課內的資源,應充分的讓學生多去感受色彩搭配,通過留意生活、觀察自然,能夠對色彩的學習有更深的認識和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段華.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實施思考[J].學周刊,2021(16):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