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要求各學科教師要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方式進行創新,進而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基于此,本文則將對初二體育教學中耐久跑的教學方法進行一定的探討,希望能夠為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體魄的強健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現如今的初中體育教學內容中,耐久跑是一項內容較為枯燥乏味的教學項目,而且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耐久跑的練習時對其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也就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長此以往就會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初中體育教師就要對耐久跑的教學方式展開探索,以此來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1 分層教學法
由于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其在身體素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為了實現教學質量的保障,那么教師就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所以,體育教師在進行耐久跑這一項目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分層教學法來實現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的開展。
例如,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身體素質的強弱來將其進行分組,如此一來,就可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來進行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設計,進而就能夠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耐久跑的訓練過程中得到一定的成長。其次,教師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而為了使得教學目標能夠更好的切合學生的需求,教師就要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充分的了解,進而根據其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目標的確定。而在耐久跑這一教學內容中,教師就可以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進行結合,進而為學生設置符合其自身能力的運動目標。此外,教師在進行訓練活動的開展時,當發現存在能夠輕松的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的學生時,則要適當的加大其任務的難度;當發現那些很難達到訓練要求的學生時,教師則可以適當的對其訓練量進行降低,并且可以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逐步實現其體魄的強健。
如此一來,學生在一個更加符合自己運動能力的目標的指引下,就能夠更好的實現運動積極性的調動。教師在進行耐久跑的訓練時,要按照抓緊中間層次的學生對兩端的學生施加壓力這一教學方法,這是因為在整個班級中,屬于中間層次的學生往往會占總數的3/5,所以教師就要對中間層次的學生的教學活動開展予以重視,進而實現其積極性的調動這樣就能夠在整個班級營造出一個積極的氛圍,如此一來,就可以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
2 小組合作法
在初中體育這一學科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對小組合作法進行一定的運用并借助其來進行耐久跑的訓練。例如,教師可以從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這三個部分來進行教學活動的組織。在準備階段,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并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在進行分組時,則可以以學生的自身能力為依據而且還可以讓學生以自愿的方式來自行進行分組,同時每個小組的人數要保持在4-6人。而且在每個小組中還應該有一個有著較強能力以及責任心的學生擔任組長的角色來對小組活動過程進行管理。
而在實施階段,教師在進行耐久跑訓練的組織時,則可以按照由小到大、由多到少、由快到慢來進行訓練并要求小組成員完成相應的內容。比如,教師可以設置蹲跳、蛙跳、深蹲、行進單腳跳以及螃蟹爬等訓練項目。而每個小組都可以根據喜好對相應的項目進行自由的選擇,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也會得到有效的調動。在接下來的訓練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依次進行起跑訓練、途中跑訓練以及全程跑訓練,而在這一過程中,小組成員在競爭意識的影響下,就會充分的挖掘自身的潛力,進而學生耐久跑的能力也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最后的總結階段,教師則要根據學生在學習潛力、主觀能動性、團結合作等方面的表現以及其在運動過程中的成績,來對學生進行更加具有綜合性的評價。
與此同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耐久跑的訓練的過程中,還要善于對鼓勵的語言以及表情進行運用,以此來對學生的表現予以支持,這樣學生就會受到鼓舞進而其能夠更加積極的投入到體育項目的練習中去。進而就可以更好的實現教學質量的保證,同時也可以有效的實現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3 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的教學內容中耐久跑是一項較為重要的教學項目,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這一運動就可以實現其堅強意志力的培養。為了更好的使得其積極作用得到體現,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的組織時,就要對初中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還要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方式進行不斷的探索并對分層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等較為先進的教學模式進行運用。如此一來,就可以更有效的實現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體育素養的培育。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董杜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