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大數據時代早已悄然到來,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評價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為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也提供了嶄新的視覺和寬廣的思路。新時代背景下結合中職學生自身的特殊性質,中職學生的核心素養評價需要發生變革。本文主要根據大數據時代背景和特征下中職學校學生核心素養評價體系改變的必要性以及應對策略進行研究。利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特征去改變傳統中職學生核心素養評價體系,促進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同時提高中職學校的教育質量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大數據;中職學生;評價體系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狂潮席卷了全球。相關的信息產業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各種信息逐漸以數據化的形式匯聚到一起,形成了數據海洋,構建了大數據世界。2014年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報告;2015-2017年針對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政策出臺;2017年中國國務院頒布了《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國家性質發展規劃,進一步部署了“十三五”時期的專門性發展規劃,確定了大數據在我國經濟長穩快速發展過程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的地位,以及其在保證民生、促改革、調結構中重要推動作用。就教育領域來說,利用大數據優化教育決策,改善教育管理,加強學生管理,推進智慧教育等研究也在不斷増加。近些年,中職學校的教育方式也發生巨大改革,微課比賽,優質軟件比賽,翻轉課堂的推廣與應用,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學生的在線信息收集,網上考核等等,產生了大量的線上教育數據,也使得教育大數據的收集、分析處理更為便利。簡而言之,利用大數據促進教育發展、推進教育變革正在悄然進行,中職學校教育領域也正在大步進入大數據時代。
一、大數據時代中職學生核心素養評價變革的必要性
(一)政策的變化和要求
大數據的發展,學生評價政策的出臺及要求,現有的學生評價體系需要改變,需要再次改進和補充。《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建立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了當前學生評價的不足和弊端,提出了中小學評價考試制度改革的原則和旨在建立和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提出“探索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發展”... 學生評價系列政策文件強調學生應通過評價促進自身多方面的發展。大數據的發展為學生評價的提供大量參考數據,如何有效利用并做好學生核心素養評價,促進學生發展則顯得十分重要。
(二)中職學生自身特點要求
中職學生具有自己鮮明和獨特的特點,他們通常善于交往、渴望獨立、興趣廣泛、勇于表現自我、認知模式職業化等特點,且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做好中職學生核心素養評價則更為迫切。普通高中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過程,找到學生的問題或是教師的教學問題,可是中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分析或是評價一般是沒有找到個性,不能更好地幫助中職學生實現發展。通過大數據我們可以輕松的完成數據采集,因此在中職學生教育過程中要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完成其他教育過程和教育活動的數據采集,幫助任教師找到中職學生的個性、興趣或是發展點,推動中職學生各項核心素養發展,完成立德樹人教育。
(三)大數據的收集、處理利于更真實的學生評價
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線上教學的發展,我們可以很輕松的獲得學生的上課時間,上課特點,上課習慣等,通過現代教育手段多種形式在收集學生各方面信息和數據的基礎上,評價學生的學習和自我發展特點,既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發展現狀,又能促進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進一步的發展。大數據收集、統計能更客觀,更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能幫助教師在學生評價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
(四)大數據時代能提高教師的評價水平
教師的評價觀念既受自身教育理念的影響,也受到社會中所實際執行操作的學生評價標準的影響。因此在實際評價中,教師的評價理念和現實還是會存在沖突,不能客觀地發現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大數據時代,學校更關注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數據分析,逐步具備了基于大數據開展學生評價的條件,教師也會參考大數據進行評價,將具備利用教育大數據開展學生評價的意識,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有助于教師樹立發展性的學生評價觀,開展客觀評價,提高自身評價水平。
(五)變革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發展
學生核心素養評價變革是需要著眼學生的發展,根本目的依舊是立德樹人。大數據思維、技術的出現,把大數據的特征與學生評價的原則結合起來,揭示現存評價存在的問題,預測學生評價的發展趨勢,能夠有效指導學生評價的變革,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的發展,實現教育目標。
二、中職學生核心素養評價體系變革的應對策略
(一)理性對待大數據,關注過程評價
大數據讓我們意識到學生評價體系應該改革,但我們也要意識到大數據的特征,要將大數據與學生評價的根本性原則相結合,要樹立理性的大數據觀念。我們要學會通過獲得的豐富教育數據,形成海量規模的數據集合,充分分析、挖掘,了解原因,解決教育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僅僅依據教育數據就武斷地進行判斷。就學生評價而言,我們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教育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得到學生評價。但不能忽視學生的后期發展,尤其是中職學生,其自身就存在很多問題,如果只是通過結果評價,就很難關注或是認識到中職學生發展的多種可能性,而是更應該關注中職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找到中職學生的特點,針對性的促進中職學生發展。
(二)注重線上數據,關注個性化學習
目前教育數據的采集更多的依賴線上教育數據、傳統的課堂教育大數據與學生基本信息。線上教育數據和學生的基本信息數據采集相對容易采集、分析。學生線上學習的整個學習過程的數據都有可能被收集,而這些數據可知道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風格、學習能力等信息,教師利用這些信息能夠指導學生學習,改善傳統的課程,改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發展。其次中職學生對網絡的喜愛和依賴程度遠高于普通高中學生,他們更喜歡在網絡上表述,有著一定的網絡習慣和喜好。所以在大數據時代,我們要關注中職學生的線上數據,做好數據收集。
在大數據時代,每個學生對特定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樣的,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要注重掌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特點。對于學生,教師要做好個性化學習指導,要基于大數據,全面地不斷實踐,完善學生評價工作。
(三)注重過程評價,尊重學生差異性
學生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變化的過程,因此學生評價應該跟蹤、服務學生發展的全過程。其次作為每個獨立的具體的學生,其個性和發展也應該是是千差萬別,各不相同的,學生評價應該尊重并體現學生的具體性和差異性。因此我們雖然要在大數據時代改變原來的評價體系,但是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不能僅僅以數據做結論,要關注到學生發展過程中的具體性和差異性,做好數據的收集。
(四)提升教師數據分析能力,做好學生評價變革
教師是學生評價的主要實施者,即使在大數據時代,依舊沒有改變教師在學生評價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隨著大數據的發展,教師還是比較缺乏數據分析能力。所以針對教師群體,學校需要通過專項培訓,提高教師關于數據為基礎的學生評價相關理論知識和學生評價能力。注重在培訓過程中教師的實踐鍛煉,讓教師體會到大數據改善教學,改善評價的實際效果,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師實際評價操作能力。
三、結語
互聯網的發展沖擊了傳統教育,而大數據的發展則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更新改革,如果不能抓住時代的新技術,就不能在時代的背景下取得更好地發展,做更好的教育。大數據的發展對全社會的各領域都是影響是深刻的、全面的。本文通過對大數據時代的中職學生學生評價變革必要性分析,得到在學生評價體系變革環境下,我們中職教育應該注意從哪些方面應對,做好學生評價體系變革,更好地指導學生評價開展,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燕南,趙中建 . 大數據教育應用的倫理思考 [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2] 胡弼成 . 論教育跟蹤機[J].當代教育論壇,2012(2).
[3] 胡弼成,王祖霖 . 教師職業特征再認識[J].窩教探索,2015(9).
[4] 周湘林. 大數據時代的教育管理變革機[J].中國教育學刊,2014(10).
[5] 王祖霖 . 大數據時代學生評價變革研究[D].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6] 伊然 . 工信部印發《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J].工程機械,2017(03):76.
作者簡介:景莎莎(1989-),女,漢,合肥長豐人,合肥工業學校助理講師,碩士研究生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課程建設、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