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摘要:體育課程是以學生的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傳授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為目標的學科。體育課程的健身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統一是體育課程的基本特點。初中體育學科教學中德育的實施必須以體育課程的這一性質為基礎。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滲透于技能的掌握中,蘊藏于游戲和競賽中,因此教師在進行德育時應充分挖掘體育運動中的德育因素,通過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學生體會體育運動蘊含的德育要素,并且通過課內外的體育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參與、體驗、重新建構,并將其內化,從而有效實施德育。
關鍵詞:滲透德育;初中體育教學;策略
1 體育教學與德育方法相結合的重要價值
從字面上來看,德育和體育兩者在表面上來看毫無關聯, 其實不然。在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是完全能行的,也是學校體育改革、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職業體育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培養學生鍛煉出健康的體魄,有良好的體育精神和健康的身體。德育教育主要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希望學生有一個正確并且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隨時充滿青春正能量,并且能夠完美地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育教育中結合德育道理可以幫助更多學生在增強身體素質的過程中感悟很多真理,進一步增強自身精神氣質和人際交往能力。
2如何將德育融入中初中體育教育
2.1在鍛煉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初中體育教學中很多項目,不但內容豐富,而且項目也非常多。體育教師要在體育鍛煉中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針對各種不同的運動項目,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舉個例子,田徑運動屬于初中體育中的重要項目,其包括了長跑、短跑等內容。教師可在其中滲透德育教育元素,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一個小組都參與田徑賽,對于組內能力較弱的成員,教師要鼓勵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在小組參與比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友愛向上的精神,使得學生們克服困難,勇敢拼搏。對于在比賽中取得成果的小組,要給予其名譽稱號、物質獎勵。
2.2發揮出教師的帶頭作用
教師屬于學生的榜樣和表率,其對于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出帶頭作用、表率作用,在體育運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元素。同時,其必須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舉個例子,在隊列練習中,體育教師需要帶頭對標準的動作進行演示。促使站在后面的學生看到教師的標準動作,對自己的錯誤動作進行調整。然后教師再和學生一起完成隊列練習,告訴學生:“雖然練習很苦很累,但是我會和大家一起完成。”從而促使學生受到教師的影響和熏陶,形成堅定的意志,而不是在困難中畏懼和退縮。
2.3通過體育賽事來開展德育教育
在體育課堂中,教師可引進一些近年來的體育賽事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舉個例子,在 2019 年9 月期間,我國女排在日本世錦賽中奪得第十冠,為國家贏得了榮譽。教師可為學生播放這些視頻,然后詢問學生:“我國女排能在國際上獲得良好的成績,靠的是什么呢?”通過讓學生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女排積極向上、團結協作的品德,促使他們能幫助其他落后的同學一起完成田徑比賽。此外,體育教師也可以在國慶節期間讓學生觀看我國成立 70 周年的閱兵式。然后讓學生討論觀看之后的感受,促使學生感受我國的繁榮富強,樹立建設祖國的理想和信念。也可根據近期的體育熱點事件,讓學生自由講述身邊有關德育的故事,達到德育教育的作用。
2.4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
體育鍛煉的重點在于競爭,而良好的競爭意識也是學生將來發展的核心素養。同時,這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教師要在體育鍛煉中培養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使得學生學會拼搏和奮斗。舉個例子,學生在接力賽中被教師分為不同的組別,最后一組到達終點的學生做立臥撐或者俯臥撐,促使他們體會到失敗和成功帶來的感覺,啟發他們在下一次的競爭中取得勝利。
2.5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精神
教師可以采用言語激勵的方式來鼓勵學生,促使他們克服畏懼心理,勇敢的完成體育鍛煉項目,培養他們積極向上、不怕困難的品質。舉個例子,在讓學生跳山羊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因為存在害怕的情緒,所以不敢鍛煉。因此教師除了要加強保護措施,也要利用激勵的語言、行動來激發學生的動力,促使他們能勇敢的完成跳山羊的任務。并且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辯證的觀點來對待每一位學生,挖掘這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誘導鼓勵,消除他們內心的懼怕。對于跳山羊運動中產生的榜樣學生,教師要對其進行表揚,促使其帶動其他同學。最后也要借助生動有趣的多樣化形式來鞏固跳山羊的技能,促使學生在健康積極的鍛煉中形成良好的心態。
2.6合理安排運動負荷,科學提高運動能力
運動負荷是指運動時施加給人體的運動量和強度,適宜的運動負荷能對身體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運動負荷的合理安排既要體現運動的科學性,又要凸顯健身育人的價值,可以從課程實施與課堂教學兩個方面進行合理安排。從課程實施的角度來看,運動負荷的安排要符合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遵循循序漸進和因材施教原則,抓住初中生敏感素質特征,以一般力量和一般耐力負荷練習為主,凸顯勇敢堅毅和堅持不懈的德育內涵。從課堂教學的角度來說,每節課的運動負荷要達到一定的要求,根據相關的要求,每節體育課的練習密度應達到50%—60%,每節體育課50%的時間應達到中等以上的運動強度,每節課應安排 8—10 分鐘的體能訓練。教師在安排運動負荷時,要綜合考慮運動項目的需求、考核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體育精神,逐步養成科學體育鍛煉的習慣。
結束語:
總之,體育教育應凸顯健康第一和立德樹人的思想,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每一個細節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融會于體育教師的理念,貫穿于體育課堂的始末,植根于學生內心的深處。
參考文獻:
[1] 楊文軒,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 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10.
[2] 王立新.上海市中初中體育與健身學科德育教學指導意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2-7.
[3] 耿培新,陳珂琦.體育與健康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89-190.
遼寧省錦州市凌海市雙羊中學 1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