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科學文化水平有很大提升,使得教育事業得到更好發展。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越來越多新的教學模式,“作文先導式”就是其中之一,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利用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增加小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小學生對語文作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斷交流中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力以及創作力,有效提高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質量。
一、“作文先導式”模式內涵概述
所謂“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指的是以語文作文教學內容為主體,有效解決師生間作文交流難的問題,有效提升學生對作文的閱讀審美能力,最大效能建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作文教學新框架。這種“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具體表現過程為:首先小學語文老師通過創建一定的意境,讓小學生參與其中,讓他們分析自己所看到的東西,考察學生的觀察以及分析能力;其次老師還要根據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只是輔助,主體是學生,不斷增強學生的交流能力,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思維行為來處理遇到的問題。針對年齡比較小的學生,教師可以對作文中生字進行標注,并給予學生耐心講解,保證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暢通無阻;最后在學生寫作完成后,老師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詳細的點評,在點評過程中讓學生之間針對作文相互點評交流,表現好的給予一定的褒獎,對于表現不好的給予一定的鼓勵與指導,讓表現好的與差的學生進行交流,相互分享寫作的心得。在小學作文課程中應用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分析與觀察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提高其綜合文化素養。
二、“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有效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對于學生來說,要想寫出好的文章其前提必須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現階段很多語文老師仍是采用傳統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對這種作文教學模式產生反感。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后,這一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讓學生通過提前預熱作文內容,提前形成寫作思路。再通過老師對課本知識的講解,學生可以獲取最基本的知識保障,使得學生形成一定的寫作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語言表達效能。
(二)增強學生對作文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學習老師,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教師應該重視作文的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課外閱讀,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增長學生見識,還能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優質文章,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通過課外閱讀,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程度提高,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分析文章的結構,讓學生自己內心對文章有個清晰的思路,這樣自己寫作時就比較順暢了。
三、“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應用特點探究
(一)自主性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具有比較顯著特點,這種模式主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為原則。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大腦發育還不全面,對事物的辨別判斷以及認知能力還有所欠缺,對外界的事情充滿了好奇心,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比較強,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利用小學生接受能力強的特點,在課堂上讓學生展開大膽想象,發表自身對語文作文寫作的認識以及應該采取什么方式去做好這樣課程,這樣可以鍛煉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可以養成自主思考的好習慣,對小學生以后解決問題有很大幫助,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整體性
人類的認知能力是通過一定的因素影響形成一套整體的系統活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一定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其中學習樂趣,這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增強學生對作文寫作的全面認識,從識字、閱讀到創作進行有效整合,使得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創造性
小學語文教學課程中應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重視自身的價值所在,給予小學生正確的引導,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展開合理想象,讓學生進行無拘束創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能提高小學生的創作能力。
四、“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類型探究
(一)開放性模式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要給予學生固定的寫作格式,保持開放態度,要體現素材整合先導意識,為學生提供更多作文啟示,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素材以及寫作方法。開放式模式還體現在學生對作文的不同見解。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多搜集寫作素材,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由開放空間,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在語文作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培養學生的先導意識,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價值,正確引導學生搜集更多與教材有關的素材內容。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搜集素材任務,比如可以搜集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需要寫明東西具體名稱,還要寫出最喜歡的點在哪里,這個點所蘊含的意義。學生可以針對這一素材話題展開開放式討論,有效梳理了學生寫作思路,讓學生更快投入到寫作中。
(二)體驗式模式
體驗式先導強調學生對作文的探索,寫作一般都是源于生活,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時,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體驗機會,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實踐探索。很多學生在作文創作時經常會出現不知道寫什么的現象,針對這種現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體驗生活,從生活中獲取寫作靈感,讓作文更有生命力。有了生活的痕跡才能體現作文的生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時,一定要讓課堂活躍起來,在寫作“我的某某老師”作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討論、再通過多媒體對某某老師的生活表現給予學生一些寫作素材,通過這些材料,學生們對某某老師的特點有了更深認識,這樣學生可以抓住描寫對象的突出特點,寫作起來就比較容易了。
(三)拓展性模式
學生的作文有時候會顯得蒼白無力,缺乏一定的整合。教師可以通過拓展作文思維,給予學生更多的提示,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經驗。拓展性作文引導,可以培養學生的主觀意識,讓學生更加接軌生活,獲取更多的寫作靈感。每個學生對同一個作文題目都會有不同見解,教師應該利用學生對作文個性見解這一特點,有效拓寬學生的拓展性思維。針對學生的想象思維,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他們認為最深刻的一件故事或者一個人,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的大意,要突出故事的感染點,這樣才能與讀者在情感上有共鳴。教師如果給學生布置一定的縮寫任務,如果學生回應積極,就說明教師引導是十分有效的。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作文先導式”模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激發學生的進行創作熱情,有效提升了學生的閱讀以及寫作能力,教師為學生創造一定的情景,讓學生進行開放式的討論,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主要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教學原則,這種模式有效克服了學生對作文畏懼的問題,有效提升了小學作文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