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賽 徐萍

摘要:目的:分析術中低體溫的預防護理進展。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9.1~2020.12內收治的60例手術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所選患者以術中護理差異分為對照組(30例,常規保溫護理)和觀察組(30例,低體溫預防措施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肛溫及住院時長。結果:兩組患者入室時肛溫無明顯差異(P>0.05),但觀察組患者術中0.5h肛溫及術畢肛溫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長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手術患者的術中護理中,采取低體溫預防護理,可有效穩定患者術中體溫,保障手術安全,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字:手術室護理;低體溫;體溫護理
隨著當前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外科手術臨床應用率逐漸升高,但手術過程中,隨著失血量的不斷增加,患者體溫較之平常會存在顯著下降,進而引起手術低體溫,影響患者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進而影響手術療效,嚴重者還可引起患者應激反應,增加患者手術風險[1]。而當前臨床對于手術患者的常規手術室護理服務多側重于手術器具準備及促進手術順利完成等,忽略患者體溫降低對患者手術療效及安全性的不良影響。基于此,本文就在手術治療患者的常規手術室護理基礎上增加實施低體溫預防護理措施的應用價值展開研究,具體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將我院2019.1~2020.12內收治的60例手術患者納入本次研究,將所有患者以術中護理差異分為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78.43±5.04歲)和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78.08±5.5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且均為胃腸手術患者,同時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準研究。
1.2 方法
1.2.1對照組
對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手術室護理服務,即術前指導患者完善相關準備;術中積極配合醫生完成手術;術后遵醫使用抗生素藥物、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及早期康復指導等。
1.2.2觀察組
對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增加實施低體溫預防護理措施,具體措施為:①術前:護理人員提前30min進入手術室進行手術室溫濕度調節(37℃/50%),對手術時間較長的患者在手術床上防止加溫墊,并提前打開,營造溫暖舒適手術環境。對術中所需補液進行預熱處理;②術中:術中注意患者手術周圍皮膚進行體溫維持,并注意重要臟器位置體溫保持;③術后:在手術結束前10min,提前與病房護理人員進行溝通,準備棉被、預熱加熱墊及病房溫度加熱等相關保溫措施,減少術后等待時間,且避免術后驟然的溫差變化,引起不良反應。術后5小時內仍需對患者進行體溫檢測,叮囑家屬保障患者體溫穩定,不可受涼。
1.3 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入室時的肛溫、術中0.5h肛溫、術畢肛溫及住院時長。
1.4 統計學分析
所得數據錄入Excel 2010中校對,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 )表示計量資料,計量資料用t檢驗,P評定檢驗結果,P>0.05提示無統計學差異,P<0.05提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入室時的肛溫、術中0.5h肛溫、術畢肛溫及術后1h肛溫分析
兩組患者入室時肛溫無明顯差異(P>0.05),但觀察組患者術中0.5h肛溫及術畢肛溫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長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體溫作為人體重要生命體征之一,是反映機體正常物質代謝和生理運作的重要指標,對于手術患者而言,尤其是手術時間長或需大量輸血患者,體溫均難難免產生波動,出現低體溫,但低體溫的危害較大,可直接降低手術安全及療效,因此,加強手術患者的術中體溫,對保障手術療效及安全均具有積極意義[2]。通過營造手術室溫暖舒適的環境,可有效防止低體溫癥可引起的低血壓、血凝及患者應激反應等,還可一定程度上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長,進而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減輕患者痛苦的同時,促進患者快速康復[3]。
綜上所述,在手術患者的術中護理中,采取低體溫預防護理,可有效穩定患者術中體溫,保障手術安全,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周毅峰, 楊繼平, 石澤亞,等. 術中低體溫綜合防治策略研究進展[J]. 醫學臨床研究, 2018, 35(9):1730-1733.
[2]劉燕梅, 李蓮英, 李雪清. 術中低體溫的危險因素和防護措施研究進展[J]. 護士進修雜志, 2020, 35(05):440-443.
[3]王菊梅, 楊紅. 術中保溫護理措施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低體溫及并發癥的預防效果[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9, 023(022):101-1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