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娟
要全面提升國民的整體素質,其中身體素質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所謂“全面健康才有全面小康”。而國民的體質健康與知識文化一樣源于其兒童時期打好的基礎。小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就成了小學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問題,也是素質教育下必然的發展趨勢。本文從不同角度探討對小學生體育素養培養的教學方法,以求全面提升兒童一代的基礎身體素質與體育認知。
隨著時代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越來越全面,好的身體是學習、工作與生活的保障。小學生正在長身體的階段,因而學校對體育的教學也越來越注重融入科學化、整體化、長效化的方法。小學生不但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還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質,在體育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培養好的行為習慣,還要對體育的大概念有所認識。如此,才能夠促進學生體育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1 培養體育素養,應從興趣與習慣入手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這是一句放之任何學科領域皆準的話。而學生進入小學階段,對體育課程表現出的積極性并非真正的興趣。許多學生對體育課表現出來的“興趣”其實只是對基礎學科的文化課程的暫時性“躲避”,即他們需要的只是自由活動,而不是接受知識。這說明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缺乏對學生認知的引導。因此,作為體育學科的任課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學生正確認識體育課程,并通過上體育課更好地正確認識自己。
1.1從游戲入手,培養學生的興趣
培養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可以從游戲著手。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最初的學習方式。有研究表明,人最早接觸的是機能性游戲,也是幼兒階段的親子游戲和模擬游戲,主要是對簡單動作的反復訓練以達到鍛煉人最基本機能的目的。到了下一個階段,就是象征性游戲,即兒童的“假裝游戲”。比如同樣是賽跑,就要一個或幾個孩子扮演警察,另一些孩子扮演小偷。在進入下一個階段,就是規則性游戲,這時候兒童已經擁有并強化了社會屬性,在此類游戲中要同時動腦并動肢體以達到協調性和目的性,這已經是競技體育項目的雛形。
設計游戲會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真正的興趣。游戲的過程可以借助道具,如跳繩、毽子、皮球來使得學生增強專注力,也可以多人配合如“綁腿跳”來鍛煉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有一種教學設計的游戲,即使在成人中也多被作為體驗式項目,就是在二十米到五十米之間的一段距離內畫好線,設點A與B,并要求學生以任意一種方式從A點到達B點,前提是上一名學生使用過的方式,后面的學生不得再使用。學生們從開始的舞步、踮腳、跨步到后來的單腿跳、匍匐前行乃至各種模仿秀都展現了他們各種花樣的創意與精彩的表演。這樣游戲在進行中不但充滿了趣味性,還會讓學生思考到一些道理,即人生有些階段總要穿過去,不管使用什么方法,早過去好過晚過去。如此,學生對體育課會有全新的認知。
1.2從規范入手,培養學生的習慣
興趣只是體育教學的開端,培養小學體育綜合素養的關鍵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人的體能有著天賦上的差異,但有一大部分取決于生長發育階段中,接受正規的體育教學,養成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習慣,這類人群在成年后也會長期保持旺盛的體能和較高的身體免疫能力。
在合理的范圍內,運動量越多,對健康收益就越大。例如,體育課堂上,會經常接觸到的基本運動就是慢跑,這也是適合絕大多數學生的運動。養成慢跑的習慣,正確地調整呼吸,找到某種奇妙的節奏感,堅持下來不僅對學生體能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對其心肺發育尤其有益處,另外還是鍛煉學生意志力的有效途徑。此外,體育課堂上的熱身運動也尤為重要,教師要妥善指導學生進行拉伸、熱身的準備活動,以保證學生運動的安全與效率。
2 培養體育素養,注重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
體育課程與基礎文化課程一樣,可以區分出學生的水平,同時需要每一位學生挑戰自我,不斷進步,這就需要注重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雙重培養。在兒童和少年這兩個階段,身體發育迅速,體格的可塑性還很強,同時也是認識世界,塑造人格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體育課堂上磨練出的意志對學生在基礎文化課堂,乃至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都是一種很好的補充。
2.1身體素質的培養
身體素質有很多指標,如力量、耐力、反應、柔韌等。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身體還都很弱小,不宜做大量的力量練習,可以從廣播體操等柔韌性體育活動來展開教學。到了小學中年級階段,就可以注重耐力訓練,融入有氧運動,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骨骼發育,更能促使心肺的發育。到了高年級階段,由于現代學生普遍營養充足,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就會有部分學生進入青春期發育的大門,這時候,腎氣開始充盈,肌肉也愈發增長,已經可以從事適當的力量訓練了。力量訓練也不可忽略青少年成長規律,在學生發育階段,骨骼中有機物成分較多,無機鹽相對較少,因而骨骼有韌性,不易折斷,但如果負重過多,則會嚴重影響骨骼變形,對于學生的體態發育是一種傷害。耐力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體抗疲勞的能力,也是考驗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指標。我國小學生生活條件優越,物質資源豐富,大部分人成長過程中很少遇到過挫折,因此耐力普遍不高,而耐力的提升除了體育課堂上的體力訓練之外,也少不得意志力的培養。
2.2心理素質的培養
意志力就是典型的心理素質范疇,真正大的體育比賽,選手到最后拼的都是心理素質。可以認為,身體越健康強壯的人,普遍心理也相應的越為強大,因為生理技能與心理活動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平時跑步速度快,反應敏捷的學生一般精力也很旺盛,如果能夠善加引導,也能在學習基礎文化課程中發揮出優勢。要想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得到充分的心理素質培養,就必須要融入競技比賽項目,來激發學生的信心、求勝欲、思考意識與團隊理念。例如,在有體育老師專門擔任教練及裁判的指導下進行一場足球聯誼賽。教練的存在作用是隨時指導學生作出正確的行為,將其擰成一股勁,并在學生體力消耗,精神懈怠的時候予以激勵;而裁判的作用則是讓學生對競技比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并重視比賽規則,重視競技精神。這樣,學生對足球比賽才會認真對待,只有在真正的比賽中,才能激發學生的判斷力、組織力、執行力及意志力。
3 培養體育素養,要對整個體育行業有所認知
我國一度體育教學資源有限,因而會優先培養出“種子學生”,并選拔到各自體育項目的國家隊層次,以求為國爭光,振奮民族士氣。之前熱映的女排題材電影《奪冠》就從側面反映了這一現象。在體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體育的綜合素養,不可不了解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史。每一個學科理論知識的積累,方法技能的掌握,思想理念的領悟最終都會一點一滴轉化為學生的綜合素養。體育事業的發展和體育精神的傳承自然也是培養學生體育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多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觀看體育賽事,增強對體育運動的理解與熱愛。
小學階段是學生認知世界的黃金階段,學生們對外在世界都充滿了向往,對體育明星也有著不同程度的認可和崇拜。例如,有的學生喜歡NBA職業籃球聯賽的喬丹、科比、艾弗森,有的學生喜歡足球明星羅納爾多、貝克漢姆、梅西,有的則喜歡鄒市明、孫楊、丁寧、朱婷等我們國家自己的體育明星。對體育明星的崇拜不同于一般的追星,更多的是對他們付出汗水和為國增光添彩的贊揚與肯定,并且延伸到對某一項體育運動的熱愛。體育教學已經不再單單是肢體運動的技能教學,它與諸多學科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變得越來越科學,越來越數據化,越來越為更多普通人所熟知。引導學生們學習這些體育明星身上的精神,并且引發他們對體育比賽的關注,以及對體育盛事(如奧運會)的關注,掌握更多體育領域內的專業知識和體育精神,這正是新時代對后輩體育綜合素養培養的要求。
4 結語
現階段疾病流行,這就更加需要我們全民強身健體,更好地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免遇疾病侵襲。而體能、體質、免疫力的好壞都不是一朝一夕決定的,而是通過長期科學地鍛煉積累獲得的。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出身體素質過硬,心理素質堅強的學生就意味著我們國家明天的支柱更加夯實。少年強,則國強!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連好自己的身體,充實體育的素養,未來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楊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