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時代,教師已經不能獨立解決許多迫切的教育問題,現代的學校,需要家長們的積極參與。而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融恰的溝通,至關重要。確實,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很重要:
一.“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盡管在教師與家長關系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兩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班里有這么一個小男孩,學習成績一直比較落后的,剛讀初一年級時,家長會時,這位家長經常會后主動留下來詢問他兒子在學校的表現,自從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后,他的媽媽因為自己兒子的成績問題,老是坐在教室最后面,會后又第一個離開。有一次,開家長會我想找這個家長談一談,讓他會后留下來,等了好久這個媽媽才緩緩的走過來,一臉的不情愿,開口就是一句:“孔老師啊,我們家孩子最近是不是很不好啊。”說完,狠狠地瞪了自己的兒子一眼。我急忙說:“其實也不是的,只是因為最近你的孩子經常遲到,今天想提醒你一下。每天讓她早些出門。”“哦,好的好的,我知道了,不好意思啊,孔老師。”說完,媽媽帶著孩子便走了。遠遠地,你還聽的到他們的對話聲:“你啦,害的我都不好意思到學校來開家長會了,真是把媽媽的面子都丟光了你!”聽著孩子家長這話,我心里忽然也覺得不好受,讓這個媽媽這樣沒面子的其實不止是她的孩子,還有我啊。試問,哪個家長不愿意聽到自己孩子的表揚啊,又有幾個家長能一次又一次的承受的住老師批評的打擊啊。孩子們學習上的差異性,難道就要讓家長抬不起頭做人嗎?于是,我換了一種方式,經常主動發短信給他媽媽說她的兒子有幾天沒遲到了,學習小有進步了,作業拖欠的少了,或者是跳繩跳的好了,逮到雞毛蒜皮的事就表揚她的媽媽會教育孩子,后來開家長會,她的媽媽會主動留下來找我了,也樂于接受小小的提醒了,不再見我就躲了,連帶著,她的孩子也慢慢的進步了,以前英語默寫、科學背誦上的老大難,居然能一口氣把一個單元的單詞默出來、把“木蘭詩”背完。
二、“家訪”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訪最好事先與家長約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長因教師的突然來訪而感到不自在。當然,家訪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除每個月月末的兩戶人家的定時訪問外,平時也可以采用電話溝通,聯系本溝通,約談等形式,甚至可以是短信聊天的方式。
對我們班的一位令所有老師頭疼的學生,我沒少費過心,包括在與其家長的聯系上,更是頻繁。目前我每天要和他媽媽發一通手機短消息,匯報整天他在學校的情況,每周至少兩次進行電話聯絡,還不定時的書信的形式交流。我還記得上學期期末開家長會的時候,這孩子的家長開始接受不了我提出的種種問題,以為我是對他的孩子存在偏見。經過一年多的接觸,在這一年里,不管是進步或者退步,不管是做了壞事還是受了表揚,不管是欺負了同學還是受了悶虧,我都會和他媽媽進行每日一聯。前不久,他的媽媽在短信上給我留了這樣一段話:小杰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家里的晴雨表,他在學校好,我們全家都開心,他一不好,大家都沉著個臉,講話都變得小心翼翼,我真的是一點都不夸張,我們當然是第一個希望他好的,所以對于您,我們一直都很感謝,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我們也一直為他能遇到您這樣的老師而感到慶幸,也希望他有一天能真正感受到您的一番苦心載培,把心用到學習上,真有那一天,我真是要謝天謝地謝老師了,其實我有時候跟您談起他,事后我都覺得您似乎正在和我談我們的孩子,這真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感覺。所以我都不知道該怎樣表達我內心的感動,感覺說再多都沒辦法表達,真希望他能馬上變好,能以好的成績來回報您,能有一天明白到自己有多么的幸運。
三、“傾聽”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么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復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教師要放下“教育權威”的架子,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于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并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于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贊賞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說服家長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對于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我就多報憂,少報喜,從而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確實,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師與家長溝通時的方式無處不在,涉及的內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長“多報喜,巧報憂”,更要把教師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深切的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那么我們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莊市(逸夫)學校 孔懿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