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郭健 任鵬杰 王浩然
摘 要: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暴力也成為近年來的熱點話題,受到網絡暴力和施加網絡暴力者的人數在不斷攀升,而在大學生群體中網絡暴力行為也頻頻發生,對當代大學生的負面影響較大。本文從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個角度系統分析大學生網絡暴力行為產生的原因,并探討其治理措施。這有利于大學生群體對網絡暴力的認識和反思,推動網絡環境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 大學生; 網絡暴力; 成因; 治理對策
伴隨網絡技術的發展 ,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進入一個“無網絡即無生活”的時代。互聯網既代表了一種交往方式 ,同時也為社會輿論提供了一個新的舞臺。網絡輿論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以及國家和社會治理不能回避的問題。人們在感嘆網絡輿論的迅捷性和廣泛性的同時 ,也在擔憂其一旦失控所帶來的諸多麻煩和不利影響。健康有序的網絡輿論會有利于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 ,而畸形無序的網絡輿論往往會導致網絡暴力 ,本文即是在梳理我國網絡暴力產生發展的基礎上 ,簡要分析網絡暴力的危害、成因以及杜絕網絡暴力的相應對策。
1. 網絡輿論暴力的表現形式
網絡輿論暴力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第一,言語過激。這里指的是,通過網絡平臺對他人進行謾罵、諷刺、嘲笑等,致使他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造成他人生理或者心理傷害的行為。一些帶有褒義的詞在網絡環境下會被有心人惡意曲解,如天使本是“美麗、善良、可愛”的代名詞,卻在網絡上被曲解為“天上掉下來的狗屎”。當一些褒義詞被曲解時,往往會產生言語暴力。第二,謠言傳播。這類表現形式屢見不鮮,是指借助網絡平臺,夸大或捏造言論,造成社會恐慌的行為。例如,湖南邵陽壇子菜致癌的謠言傳播已久,隨著這一言論的廣泛傳播,邵陽特色美食被端上桌的頻率銳減。不僅如此,謠言還造成了吃壇子菜多年的中老年人極度恐慌,整天提心吊膽,唯恐自己患上癌癥。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的邵陽伢子張銘晟,通過真實的數據分析報告證明了壇子菜不會致癌,徹底為壇子菜正名。第三,觀點僵持及暴力對抗。當前,網民經常通過網絡平臺發表自己觀點和看法,在此過程中極易產生矛盾,進而導致網絡對抗,引起網絡罵戰。
2. 網絡輿論暴力的特征
根據網絡輿論暴力的主要表現形式,筆者總結出網絡輿論暴力的主要特征:第一,參與主體及傳播途徑較多。
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截至 2016 年 12 月底,中國互聯網普及率為 53.2%,網民數量為 7.31 億。②網絡輿論暴力現象的產生,實際上是參與主體及傳播途徑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二,形成過程“短、快、猛”。網絡輿論暴力現象的產生,往往源于網絡用戶對于某一事件的過分關注。例如,前段時間同期上映的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與《戰狼 2》掀起票房對戰,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3.網絡暴力的形成及其危害
互聯網時代早期 ,伴隨相關論壇的逐漸興起 ,網絡輿論逐漸出現。這一時期 ,經濟和文化精英在領導著網絡輿論的導向 ,這一階段網民往往文化程度較高 ,能夠較好地把握輿論的正確方向和限度。國家也會積極提供適當的平臺匯集網民的意見 ,有利于國家更好的發展。這個時期的網絡輿論往往只涉及國家主權等重大問題 ,網絡暴力在這一時期影響并不大。
21 世紀初期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 ,網民用戶開
始擴展 ,越來越多的公民參與到互聯網世界 ,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個時期的網絡輿論開始擴展到社會問題和政治領域 ,政府也逐漸感受到了網絡輿論的強大力量 ,開始正視通過網絡輿論反應出的問題。但這一時期的網絡輿論往往還要依托于新老媒體的互動 ,而不能完全脫離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在這個時期具有的社會公信力依然在一定程度上高于新媒體 ,傳統媒體更能代表一些官方觀點或權威觀點。
網絡輿論往往需要傳統媒體的一些報道的助力才能達到頂峰。這一時期的網絡暴力會偶爾出現 ,但是總體而言 ,網絡暴力的危害并不十分顯著。目前 ,網絡輿論到達了其爆發期。這個時期 ,互聯網體系更加成熟 ,網民數量暴增。但是與此同時 ,網民素質并未同步提升。反倒是伴隨網民人數增加的同時 ,網民素質出現了太多的參差不齊態勢。網民逐漸脫離了初代精英的帶領 ,開始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而由于網民基數的增加 ,各種觀點都會有自己的市場 ,都會受到相當一部分人的認可和追捧。這種情況下 ,的確達到了“百家爭鳴”的效果 ,但也不可否認 ,一些不正當言論會影響網絡秩序 ,網絡暴力逐漸引現。網絡暴力正在消解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正面紅利 ,引發人們的種種恐慌。其主要危害性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網絡暴力行為會侵害公民的合法權益。近些年來 ,不少名人都為網絡暴力發聲。作為公眾人物 ,他們的一些言談舉止被過分放大 ,導致人們因為他們的一些過失或者只是一些無中生有的誤會而對他們進行口誅筆伐 ,一些惡意組織的人身攻擊評論在各條火熱的微博下都可以看到 ,一些惡意剪輯的視頻也隨處可見。盡管對于公眾人物而言 ,他們對于惡意攻擊的承受力應該強于普通人 ,但這些人身攻擊也的確侵害了他們的合法權益。
二是網絡暴力會造就施暴者的普遍性。網絡暴力的可怕之處在于 ,在不知不覺間你就可能成為施暴者。網絡輿論的一個特點就是跟風嚴重。一旦一個事情成為熱點 ,人們就會跟風披露相同的事件 ,而人們為了趕上這波熱度 ,往往不會認真考證自己所披露的事情是否屬實。在我們肆意嘲諷某一個批評對象的時候 ,有多少人是有認真了解過這個人 ,還是僅僅是跟風嘲諷 ,不嘲諷似乎就格格不入。一人一言 ,人人都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么 ,可是在被嘲諷的人身上卻有千斤之重。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網絡輿論中變為施暴者。
三是網絡暴力給公民的人身安全和社會秩序帶來威脅 。“人肉搜索”建立在網民互動分享鏈接的傳播行為上 ,是虛擬互動和現實互動合力作用的產物,在輿論層面上可以掀起巨大波瀾。“人肉搜索”因其較強的破壞性被視為網絡暴力的一種表現形態 。“人肉搜索”可以獲得互聯網世界中某個人在現實世界中的具體信息 ,比如姓名、年齡、家庭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而一些極端的人則會在線下對被“人肉搜索”的人進行攻擊。這種行為已經由網絡暴力向現實暴力發展。
結 語
高校網絡輿論暴力現象的出現,嚴重影響了高校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網絡輿論暴力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 :言語過激、謠言傳播、觀點僵持及暴力對抗。網絡輿論暴力的參與主體及傳播途徑較多,形成過程“短、快、猛”。而高校網絡輿論暴力現象的發生,往往與網絡環境、傳播途徑、社會認知、心理特征、自身素質、管理機制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必須加強對高校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凈化網絡輿論環境,重視網絡輿論暴力治理。
福建中醫藥大學 350122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450000
新鄉醫學院 45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