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豐富學生的體驗,發展他們的思維空間,提高他們實際的動手能力,以實現提高他們審美能力的終極目標。所以,在實際美術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通過各種教學途徑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積極學習美術的積極性,為他們藝術修養的不斷形成發展奠定堅實的藝術基礎。
關鍵詞:美術鑒賞;質量淺談
美術學科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通過美術相關學科的深入學習,來不斷豐富廣大學生的藝術體驗,發展廣大學生們的思維空間和靈活動手操作能力;充分激發廣大學生的自主創造精神以及美術的理論實踐應用能力,從而能夠達到讓學生能夠運用美術來充分抒發、表達自己的藝術情感和思想,最終需要實現的是提高廣大學生的藝術審美鑒賞能力,完善學生人格的教育目的。
美術課堂教學過程是需要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進行參與的一種教學活動。其間,我們可以利用各種美術工具、制作材料進行動手操作、練習并從中獲取相關的知識。同時可以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美術課堂的活力,用以提高我們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多媒體在課堂上的應用
隨著現代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各種現代化美術教育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使得多媒體教學模式進入現代美術教育課堂中已成為必然。我們現在可以充分利用電子投影儀、電子白板、電腦互動畫面等多種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將那些我們原本屬于靜態的東西,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諸如動畫、音響等來讓它們在學生們面前“鮮活”起來,使學生們能夠快速融入課堂教學中的特定藝術氛圍里,用他們的明亮的一雙眼睛、聰敏的頭腦、靈巧的手指等去發現、聯想、模仿、創作,從而直接提高他的繪畫創作技能,那自然也就會直接收到非常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新課內容巧妙的導入
1.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新課。
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廣大學生非常喜愛猜謎語的這一重要特性,選擇一些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與美術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謎語,選擇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謎語,由此來導人新課。這樣不但不僅能有效開啟中小學生的思維智力,又能夠有效使中小學生對教師所畫出的物體形象產生極為深刻的美學印象,自然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由欣賞范畫導人新課。
就是要求教師在進行講授范畫新課前首先展示出本節美術課將要進行學習的一幅范畫或者將要臨摹的對象等,并展開欣賞和進行評價,讓全體學生們在對將要學習的范畫作品包括構圖、造型等功能有個基本的認識,使他們對此作品產生美的強烈向往,從而充分激發他們強烈的藝術創作沖動,在此基礎上導入新課,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3.巧妙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教師在準備講授一堂新課前時還可以隨意設置一些教學懸念,用以充分激發中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可以達到“發乎情而發于止乎‘理’”的理想效果。
4.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
我們選用一些與相關作品有聯系的故事,介紹各自藝術品的歷史背景或逸聞趣事,讓同學們在生動有趣的故事中去領略藝術品所獨有的藝術魅力,從而加深他們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和創作熱情,也可以收到很好的課堂效果。
三、激發廣大學生對藝術創作的學習興趣
美術手法是人們用來審美表現豐富的社會生活藝術情感和具體事物的一種藝術手法。創新性的精神品質是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之一,因而,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努力加強培養廣大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意識。教師通過講解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創作過程,評析優秀作品的藝術魅力、藝術價值,以此來激發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課堂教學中還建議可以通過引入藝術競賽互動機制,鼓勵學生們對藝術的愛和創作的熱情,拓展他們的創作思維,從而不斷提高中小學生的藝術水平。
四、以形式多樣的課型來調動學生們的參與熱情
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要有合理計劃地將每一節專業課的課堂教學目標任務一一落到實處。當然,教學內容和課堂學習活動方式的組合選擇往往是具有動態性的,我們完全可以依據學校每節課的實際教學情況和具體的學情需要來靈活調整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策略。另外,我們的美術教學也絕對不能僅限制在教室內,我們教師可以在確保安全的必要前提下,帶領學生他們走進大草原,走進名山大川,走進名勝古跡等,引導他們學習臨摹、寫生,拓寬他們的藝術審美視野,滿足他們追求放飛審美性靈的審美體驗,促進學生向更為優秀的目標邁進。
五、更好的滲透德育
德育教育的是所有學科課堂追求的主要目標,美術鑒賞教學可以更好地向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由于藝術的特殊性,有許多藝術作品本身就是一本德育教科書,教師可多搜集這方面題材全方位的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為學生將來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新課標的落地實施豐富了我們的美術教學內容、手段和教學方式,給我們廣大的美術教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教學發展空間,也因此勢必會大大提高我們美術教學鑒賞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不斷的進行完善、創新,為廣大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龍厚強,任慶薪.談新時代的基礎美術教育[J]. 美術大觀. 2008(05)
[2]楊景芝著.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M].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9
[3]劉亞琳.網絡環境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研究[D]. 首都師范大學 2007
吉林省通榆縣鴻興鎮小學校 史慧穎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2020年度課題(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詞匯教學課堂活動研究)課題編號?:WW[2020]GH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