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文明建設對于一個國家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園教師要增強孩子的生態環保意識,這個從小就要培養。在幼兒園的教學建設中,教師要在多方面進行滲透,無論是思想意識上、實踐策劃上還是家庭教育中,生態文明教育是逐漸累積的,教師要以完善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思想和境界。因此,本文以幼兒園生態文明教育為載體,并結合筆者自身實踐,對探究有效開展幼兒園生態文明教育的策略的這一問題進行一番詳細的個人觀點說明與探討。
關鍵詞:幼兒園;生態文明;教育現狀;意義;策略
幼兒園教師要合理構建教學課堂,使學生明白生態環保的意義。幼兒園教師要樹立生態教育目標,要開展環保類實踐,要在園區滲透環保理念以及進行家校共育,提升學生的素質。
一、幼兒園生態文明課堂的學教育現狀:
幼兒教學目標是全面發展孩子的全面性與主觀能動性,教師需要優化課程設計,開展合作小組實踐,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教學,逐漸的陶冶幼兒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興趣,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一些教師做到還不夠豐富,不能只是將這個思想說說而已,而是應該有所實踐。生動的教學語言以及活躍的生態文明小實踐才能調動幼兒興趣,讓環保的意識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提升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二、生態文明教育在幼兒園階段開展的意義:
“一年之計在于春”,兒童就像是春天一般可愛,而幼兒教育也應該做好充實準備。幼兒教育不等同于中學生教育,幼兒園教師要努力做到讓幼兒感受到教育的趣味性。幼兒園生態文明建設,可以激發幼兒探索、求知、發展,幼兒園的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也是協調內中關系,教師開展幼兒生態文明教育是為幼兒營造開放、溫馨的心理環境,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等多項訴求,培養了孩子們的良好品質。
三、探究有效開展幼兒園生態文明教育的策略
(一)幼兒園教師要樹立生態教育目標,提升學生意識
幼兒園教師要運用課堂為孩子樹立生態教育目標,教師可以結合某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指導學生將這個生態環境問題放到特定的區域中進行思考,強化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原來的“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的環境觀念轉變為“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環保觀念,學生在不斷的生活實踐中培養了自己保護資源的思想意識。教師可合理運用多媒體,幼兒在聲色結合的學習中可以感受到我們江河山川的變化與綜合國力的發展,從而很好的滲透了愛國主義情感,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幼兒園教師要開展環保類實踐,提升學生的能力
為了使孩子真切體會環保的重要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社會小調查的形式了解環境整理,幼兒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親自走訪、取樣,感悟自然界的偉大?!碍h?!笔敲恳粋€公民都應重視的事情,地球是生命之母,如果我沒不好好保護地球,人類一定會受到懲罰,為此,教師可以開展公益活動,教師帶隊帶領全班學生進行清理校園的垃圾,告訴自己的父母減少開車次數,低碳出行,去超時可有環保袋,不用一次性塑料袋,進行義務植樹活動等。教師擴展多樣活動可以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三)幼兒園教師在園區滲透環保理念,培養環保習慣
為了在日常課堂中滲透環保的意識,教師要注意整個班級和校園的構建,指導學生一起認真設計櫥窗、走廊、墻壁以及校園建筑物,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使生態文明建設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黑板報的創作,真切的感知環保,提升自己的學習認知,教師可以用多種藝術形式來激發學生的環保思想。
例如,筆者在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多幅圖片,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貫徹與落實,我們旨在建立一個美麗中國,實現好我們的中國夢,圖片中青山綠水的自然風光、持續發展的經濟社會、環保美麗的生態環境,這些中國的“大美”讓學生得到了很多新鮮的體驗,提升了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指導孩子們多瀏覽關于環保的圖畫、閱讀繪本,進行剪紙等,并將其張貼在班級文化墻上,從而滲透環保的意識。
(四)幼兒園教師在進行家校共育,發揮家長環保引導
教師要進行家校共育,定期開展針對家長的培訓,提升家長的綜合素質,及時和家長分享優質的教育資源與幼兒教育素材,變單一模式為雙向協同模式,提高家長與教師的默契度,指導家長一起引導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孩子們的素質。
綜上所述,幼兒園生態文明教育是為了使孩子們獲取人類和生態環境間的必要關系、從相關事實措施和方略上來看,對人類生存發展和與環境的關系,都不同程度的影響幼兒的生存發展。教師要以科學實驗的經驗和策略方針,事實教育培養方略從教育活動案例出發,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與信心。
參考文獻:
[1]張婧,史楓,胡偉捷.新時期幼兒園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路徑思考[J].環境教育,2012(11):60-63.
[2]韋海英.重視生態文明教育,培育幼兒環保理念——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寧華僑投資區)直屬幼兒園生態文明教育紀實[J].環境教育,2016(09):82.
貴州省開陽縣第二幼兒園 楊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