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羅融融 肖佳妍 宋雨芮 王蕊靈 熊慶



摘要: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重慶市靈活利用城市邊角用地建成社區體育公園,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公共健康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本文以重慶市已建成的社區體育公園為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結構訪談、行為注記等方式深度挖掘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分析使用行為的空間規律和使用滿意度高的環境特征,并據此提煉出社區體育公園的適老化設計策略,以期為相關設計實踐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健康中國;老年人;社區體育公園;使用后評價(POE)
我國在20世紀末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而在新冠肺炎患病幾率中發現,老年人是最易感染也是病死率最高的群體[1]。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建設中針對老年人的人文關懷和公共服務體系也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加強。如今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部署實施,以及人們對于身體素質的重視,綜合了運動、游憩、文化等功能的社區體育公園的建設漸成熱點,重慶市在2018-2020年期間利用城市閑置用地建設了共92個社區體育公園。本文將以老年人的運動健身需求為出發點,調查研究重慶市部分已建成的社區體育公園的適老化設計,并從中總結提煉出更具老年人使用特點的優化策略[2],從而助力建設更加符合“健康中國”戰略和老年人需求的社區體育公園。
1.研究對象的選取及概況
根據對重慶市已建成社區體育公園的初步調查,本文選擇了公園性質相同、位置分布適宜、周邊用地類似的五個社區體育公園,通過前期實地初步調研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整理出各公園概況(表1-1)。
2.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
2.1調研時間
實地調研選擇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進行,在避開節假日與極端天氣的前提下,每個公園分別選擇在工作日和休息日兩天進行調研,調研時間從早上7:00持續到晚上9:00,以保證調研數據的科學性與全面性。
2.2調研數據收集
2.2.1行為觀察與記錄
公園中實地調研時觀察記錄不同年齡、性別的老年人的活動特征,標注老年人活動評率較高的場地、游線等。
2.2.2要素評分表打分
根據前期初步調研以及結合相關文獻研究,選擇出針對社區體育公園的12項評分要素,并對每項要素進行1-5分的賦值[3](表2-1),通過實地觀察打分,對各個公園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
2.2.3問卷與訪談調查
調查通過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形式以得到老年人更加真實全面的想法。在每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分別發放問卷60份,總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64份,有效率達88%。
3.研究結果
3.1老年人活動情況分析
3.1.1活動類型及時間
經過對五個社區體育公園的多次觀察發現,老年人在社區體育公園中的活動時間以白天為主,最主要的體育活動是散步、器械運動、球類運動,其他日?;顒宇愋蜑閹『?、靜坐、聊天等??梢钥闯隼夏耆嗽诠珗@中普遍進行強度較低的活動,因此溫和的運動項目更加適合老年人的日常健身[4]。
3.1.2活動分布規律及特征
老年人的活動基本可以歸納為群體活動、成組活動和個人活動三種類型,群體活動多集中在公園入口廣場、林下廣場等硬質鋪裝面積較大且相對開敞的區域,而成組活動和個人活動主要集中在植物景觀或地形圍合度較高且相對安靜的場地。調查中還發現大部分老年人都具有明顯的聚集性,他們希望加入到自己感興趣的群體中,以豐富充實自己的老年生活并滿足其交往需求[5]。
3.2公園要素評價分析
統計得出江與城體育文化公園得分49分,大水井體育文化公園得分49分,心湖北體育文化公園得分51分,仰天窩體育文化公園得分29分,炒油場體育文化公園得分47分。得分最高的為心湖北體育文化公園,該公園內活動空間數量和類型較多,地形變化豐富,兒童娛樂設施、體育設施和輔助設施數量多且設置合理,得分最低的為仰天窩體育文化公園則反之。
3.3問卷訪談結果分析
3.3.1老年人基本信息分析
實地調研的五個社區體育公園中的老年人男女比例相當,年齡主要集中在60-69歲之間,70及以上較少。根據記錄的老年人的身高體重計算出絕大部分老年人的BMI指數位于18-25之間,說明場地中的老年人都處于較為正常的體重范圍內。由此看來,經常性的健身鍛煉使得老年人的身體狀況普遍較好,側面反映出未來對于體育文化公園的需求會越來越大[6]。
3.3.2老年人公園活動特征分析
由于社區體育公園主要服務于其周邊的居民,因此居住在公園旁的老年人多以步行的方式在15分鐘內到達公園。較近的距離也使得老年人會經常甚至幾乎每天來到公園活動,來園時間主要集中在上午的十點前以及下午的三點后,并且活動時間集中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
3.3.3老年人對公園滿意度分析
公園滿意度調查中發現,仰天窩社區體育公園的滿意度評價最低,體育設施及場地的缺乏導致公園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運動需求,植物種類較少也使得公園景色的吸引力較差,只有基礎的休息設施如座椅廊架等能夠較好地滿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但是老年人對于五個公園在是否能滿足自身鍛煉需求方面都給出了較低的評價,從中可以看出,現存社區體育公園在關于老年人體育鍛煉方面的設計存在缺失(圖3-2)。
3.3.4老年人對公園景觀偏好分析
五個公園的大多數老年人偏好有遮陰、地形平坦、有無障礙設施、有歷史人文元素、有座椅、有花樹、基礎設施齊全、有水景、環境衛生、植物景觀效果好、文化活動豐富的場地。
4.結語
本文通過選取重慶市已建成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五個社區體育公園,并運用使用后評價(POE)理論進行調查研究,總結出我們今后在規劃設計社區體育公園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4.1活動空間方面
經過調查發現,老年人的活動類型大致可以分為群體活動、成組活動以及個人活動,因此公園在設計時應該設置豐富的空間類型,包括開敞型、半開敞型以及私密型,以此來滿足老年人不同的活動需求[7]。而在場地的空間圍合時可以采用植物景觀或者地形作為圍合材料,這樣在限定場地空間的同時也能起到遮陽、隔音等作用,從而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舒適宜人的活動環境[8]。
4.2景觀風貌方面
豐富的植物種類和適當的水景不僅能夠優化公園整體的景觀風貌,還能為老年人創造優質健康的活動環境,同時色彩豐富的植物也可以激發老年人的體育活動熱情與積極性。設置合適的亭廊可以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休憩觀景、遮陽避雨的場所,富有藝術創意的小品雕塑也可美化公園景觀和提升公園的文化氛圍。道路鋪裝在做到安全防滑、美觀豐富的前提下還應起到醒目的提示作用,避免老年人出現迷路的狀況。
4.3基礎設施方面
根據調研知道,所選取的五個公園普遍缺乏老年活動設施,老年人對于球類場地如乒乓球、羽毛球和健身器械的使用率較高,設計時應增加完善相應的體育設施及球場數量。像體育器械、乒乓球臺這種小尺度的活動場地可布置在樹蔭下,而羽毛球活動場地則應布置圍合的植物帶以起到防風、防塵的作用。座椅在設置時應布置在風景優美、舒適宜人的地方,并根據老年人的人群密度合理分布,如在公園中的集體活動區域應設置數量充足的座椅。除此之外,醒目且導向性強的標識系統,溫和充足的照明,以及符合老年人生理特點和使用習慣的無障礙設施都應該在今后的設計中得到更好的體現,以強化社區體育公園對于老年人的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羅來明,王淦.重慶養老制度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3):105-106.
[2]趙東漢.使用后評價POE在國外的發展特點及在中國的適用性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6):797-802.
[3]王霞,海倫·伍莉,張菁,劉孝儀,王倩娜.戶外兒童游戲空間設計的科學性探索研究——Woolley & Lowe評測工具及其應用[J].中國園林,2020,36(03):86-91.
[4]王歡. 適宜老年人的公園綠地建設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07.
[5]余卓璠. 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城市體育公園使用狀況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18.
[6]楊蕙榕,李向鋒.基于IPA分析法的老城區體育公園老年人使用要素評價研究——以南京市五臺山體育公園為例[J].城市建筑,2019,16(29):78-82+86.
[7]魏理樹.園林中老人活動空間人性化設計淺析[J].福建林業科技,2004(03):79-83.
[8]孫浩. 體育公園規劃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2.
作者簡介:
楊濤(1999-),男,漢族,重慶人,重慶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羅融融(1991-),女,漢族,重慶人,碩士,重慶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環境行為與心理。
肖佳妍(1999-),女,漢族,重慶人,重慶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宋雨芮(1999-),女,漢族,重慶人,重慶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王蕊靈(1999-),男,漢族,重慶人,重慶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熊慶(1998-),男,漢族,重慶人,重慶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基金項目:本論文由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老年人視角的社區體育公園使用后評價及設計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SKGH089)資助。
重慶交通大學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重慶 40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