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夢格
摘要:俗話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因投資市場會受到環境、政策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因此存在較大的風險性。但是在高風險的同時,收益率也是相對較為可觀的,選對產品,加強風險控制才能夠有效地規避外界主客觀所導致的風險。本文圍繞我國家庭金融投資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展開了探討,并提出相應解決措施。
關鍵詞:金融危機;家庭金融投資;風險規避;問題;策略中圖分類號:TU?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06-058
一、我國家庭金融投資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一)居民民投資意識較低
雖然當前我國金融市場趨向日益完善,理財產品的種類也呈現多元化趨勢,市面上供給人們可選擇的金融產品覆蓋面也越來越廣,但是根據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群眾因受到“小富即安”傳統觀念及文化的影響,對于一些金融產品的認可度不高,其大都處于觀望狀態,即使是選擇理財產品也基本選擇風險較小的產品,此類產品的收益率相對較低。同時因群眾的投資意識相對較低,認為收益率高的產品存在較大的風險問題,沒必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再加上近些年來我國頻頻出現金融投資公司跑路現象,導致人們蒙受較大的經濟損失,從而出現各種收益率較高的產品也無法起到有效的吸引作用[1]。
投資行為缺乏規范性和長期性
根據我國現階段家庭金融投資現狀來看,大部分家庭在投資上行為缺乏一定的規范性,“隨波逐流”形容最為貼切,例如以股市來看,一些家庭投資者會跟隨投資市場上大多數人群進行投資,并未能詳細了解市場中的投資趨勢,在股市處于熊市時就開始觀望,在牛市時就會直接投入大量的資金,以期能夠在短時間內出現幾個漲停板來獲得高額回報,而且其中所投入的資金會存在借貸的成分,這種極端行為較不理性,若如股市持續下跌的話且未能及時抽離給投資者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部分抽身的投資人會將資金轉入到銀行儲蓄中,也是在我國投資市場中較為常見的現象,因缺乏長期投資行為,投資收益率會受到市場行情發生劇烈波動,這不僅會給投資人的收益造成一定的影響,資金的高頻流動性還會嚴重威脅到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動向[2]。同時,因在投資過程中并未能直接給投資家庭帶來較大的效益,長此以往,群眾對于投資的積極性也會隨之降低, 且會存在退而求穩將大量的資金存在銀行中的現象持續發生。
金融投資途徑較少,產品選擇不合理
當前,我國大多數家庭在投資過程中主要將債權及存款作為首選,因其他投資產品具有較大的風險性,打消了群眾投資理財的念頭。雖然我國金融市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但是對于一般家庭來言所了解的渠道較少,群眾無法從合適途徑了解一些產品的優缺點,這其實也是限制人們投資的主要因素。再加上因受到我國為了規范投資市場,降低所存在的風險,對金融市場有較強的約束性,導致一些大的金融企業無法拓寬發展途徑,這也給部分不良用心的企業提供了可乘之機,其通過打法律以及金融管理體系擦邊球的方式來干擾群眾的正常投資,致使群眾出現較大經濟損失時無法維護相應的權益,在另一層面上也加劇了我國家庭投資的風險。
二、金融危機下我國家庭金融投資風險規避策略
(一)提高投資與風險規避意識
若想有效的降低家庭投資風險,首先應當從意識上作為切入點,采用合適的方式來提升群眾的投資及風險規避意識,在為群眾利益提供保障的同時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因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因此在意識培養上需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此首先需要投資者在態度上加以改善,不僅認清理財產品所存在的風險性,還需要對投資的回報有全新的認識,只有具備較強的心理抗擊打能力以及較高的風險防范意識,才能在投資過程中降低畏懼心理。同時在選擇理財產品時,需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及發現需求來,提前了解該產品的優缺點,只有完全了解并掌握后,才能做好相應的預防及控制工作,在降低風險的同時提升實際收益率,而且相比單一投資,分散投資方式能夠起到有效的對沖風險作用,因此應當盡量多了解一些投資市場走向,將資金分散于不同的投資產品中,從而才能從根本上起到規避風險作用。
結合家庭情況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
因當前部分家庭投資意識較低,再加上對高風險產品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因此常會抱有寧愿收益低也要穩妥投資的心理,在投資上較為保守,所選擇的理財方式較為單一,而且還存在一定的跟風行為,這也致使家庭情況與實際投資產品形式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每個家庭的背景、財產收入的穩定性都有著較大的區別,因此在選擇產品時,需了解市場中各種理財產品風險與回報比以及是否適合自身,在產品及方式選擇完畢后還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以基金來說,長線投資遠比短線投資所產生的收益率要高,而且風險對于早入市的投資家庭來說存在率較低。同時每個家庭的承擔能力有限,金融市場的變化性特點本就考驗投資人的心理素質及心態,時刻保持積極心態,根據自身實際收入選擇期望值及承受值相符的產品,才能避免因市場變動所導致的投資失效問題發生給家庭造成的經濟壓力影響。
提高對金融知識的掌握能力,規范投資行為
若想對投資行為以及當前環境下金融產品有正確的認識,投資者應當不斷學習與金融相關的知識,了解新產品的風險及回報率,以此來豐富自身的知識庫,以便于能夠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抓住合適的時機進行有效投資。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網絡已經完全滲透在人們的生活中,因其有著共享性、實時性的特點,投資人員可以利用這一優勢通過這一途徑及時獲取到最新的知識。再加上金融市場本就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因此知識的學習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與時俱進不斷的更新完善自我,才能在面向投資時運用自身的預判能力選擇合適的產品,從根本上規避風險。
結語:綜上所述,任何高回報的產品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對于家庭投資而言,因其本身就與自身生活質量水平有著密切關聯,一旦投資失效會給群眾的家庭經濟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家庭投資者應當加強自身投資意識,不斷提升控制風險能力,并規范自身投資行為,從而才能在投資過程中有效的規避風險,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志麗.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對損益的影響—兼談2017年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修訂前后的相關變化[J]. 金融會計,2020(12):42-52.
[2]中國人民銀行黃山市中心支行課題組,范朝霞.行為金融學視角下金融風險預警研究—基于網絡爬蟲技術與RAGA投影尋蹤模型[J]. 金融縱橫,2019(06):89-93.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重慶江津?40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