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普松
摘要:在目前,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深入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已經成為小學生的重要職責。而古詩詞做為傳統文化的精華,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這就決定了教師必須加強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古詩詞素養。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廣泛拓展文化常識,促進學生對古詩詞含義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進行情景體驗,讓學生充分體會古詩詞的意境魅力;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誦讀挖掘古詩詞的情感內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關鍵詞:小學? 古詩詞? 學習? 能力? 提升
古詩詞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而在長期以來的教學中,教師對于古詩詞這種文本的特性挖掘還不夠深入與全面。只是讓學生以背誦和抄寫的方式來粗糙地進行古詩詞學習,難以讓學生提升文化修養。因此,教師要積極改進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從古詩詞的固有特征出發,對古詩詞中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理解;對作品的意境進行充分體會,同時對作品進行有感情地誦讀,以此全面提升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能力/下面,筆者就具體談一談提高學生古詩詞學習能力的方法。
廣泛了解傳統文化
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代表性文本。因而,學生在學習時普遍會由于缺乏充足的古代文化常識而產生晦澀難懂的感覺。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好傳統文化拓展的工作,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文言字詞的含義、意象的內涵以及古代風俗等進行具體的了解,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理解古詩詞的內涵,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教師可以通過廣泛講解傳統文化常識來促進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比如,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作者為什么要在九月九日寫作這首詩歌呢?”在學生思考時,教師可以對學生講解重陽節這一傳統節日的日期和習俗,學生由此也讓能夠對“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產生具體的理解。又比如,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作品中的異鄉是什么意思呢?”在學生疑惑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作者王維為了考取功名而遠離家鄉,在京城趕考的寫作背景,從而對作者思鄉之情獲得更為深入的體會。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古代的思想文化進行更為廣泛的了解,豐富學生的文化修養。在這樣的知識拓展中,學生能夠對古詩詞進行順暢而深刻的理解,不斷提升古詩詞的學習信心。
生動想象作品意境
古詩詞普遍具有意境深遠的特點。學生通過對作品的閱讀,能夠根據一定的意象組合出相應的畫面,從而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給予學生自由想象的權利,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作品的意境進行深入的體會,以此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趣味。
例如,在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的意境進行自由想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作品,尋找出自己熟悉的事物。學生能夠發現煙花、孤帆、碧空、長江、天際都是自己十分熟悉的事物。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些事物進行組合,在腦海中浮現一定的畫面,學生能夠想象到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孟浩然乘著舟在長江上飛快地穿梭,之后身影逐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的雄奇壯闊的場景。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充分感受到古詩詞的獨特魅力,提升對古詩詞的理解,不斷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
鼓勵學生深情誦讀
古詩詞具有嚴格的韻律以及充沛的情感。學生可以通過誦讀的方式體會到作品朗朗上口的特點和詩人的獨特心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克服過于羞澀不敢誦讀的問題,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運用一定的語氣和節奏表現作品的情感特點,從而有效活躍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例如,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展開深情誦讀,陶冶學生的情操。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詩歌描寫的是什么故事?故事發生的環境是什么?”學生能夠對作者送別友人時的復雜心態進行深入體會。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作品展開誦讀。比如,對于“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兩句,學生可以用輕柔的語氣表現出渭城春色的寧靜與美好。對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兩句,學生能夠用惆悵悲涼的語氣誦讀出作者對友人的擔憂和不舍之情。同時,還可以通過踉蹌的步態來表現作者對于友人離去的悲傷。在這樣的誦讀過程中,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體會古詩詞的情感特征,獲得深刻的情感教育,培養出健全的人格。
綜上所述,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思維特征和古詩詞的文本特征,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拓展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深入深刻地感受與探究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對作品的思想、意境、情感進行深入地體驗與感悟,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胡春平.語文古詩文教學應著力解決的幾個問題[J].漢字文化,2017(22):56-57.
[2]馬世衛.閱讀 賞析 領悟 想象——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例談[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10):54-55.
安慶市岳西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