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自然敘事作為一支崛起的后經(jīng)典敘事學流派,因其動態(tài)的、顛覆性的、含混的內(nèi)涵引起東西方學界的巨大興趣。在本文中,將對非自然敘事的幾個主要概念即非自然話語、非自然敘述者、非自然心理、非自然敘述行為、不可能的故事世界進行梳理,以明確非自然敘事的主要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非自然敘事;不可能的故事世界
【中圖分類號】I0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8-0026-02
一、非自然話語
西方傳統(tǒng)文學批評對敘事作品層次多采用如“內(nèi)容”與“形式”、“素材”與“手法”的兩分法。法國結(jié)構(gòu)主義敘事學家托多羅夫提出“故事”與“話語”的概念來確立敘事的表達對象與表達形式。由此可以認為非自然敘事在文本中具有兩個層面:非自然的敘事話語及非自然的故事內(nèi)容。前者指向建構(gòu)故事所采用的非自然的敘事手段、技巧以及策略。后者即通過敘事技巧所建構(gòu)的非自然的故事世界。
(一)非自然敘述者
敘述者作為小說中敘述行為的具體承擔者,在敘事學向后經(jīng)典敘事學發(fā)展的過程中,敘述者的人格屬性逐漸受到質(zhì)疑。米克·巴爾在《敘述學:敘述理論導論》中闡明敘述者或講述人(narrator)指向一種語言的主體,一種功能,而不是文本語言中表達自身之人。后經(jīng)典敘述學家認為,敘述者的問題不是一個“是誰”的問題,敘述者不具備人格屬性。敘述者是語言,是符號。在非自然敘事學中,敘述者這一點屬性特征得到了十分明顯的確證。一如后人類主義聚焦于科技塑造出的新型主體,非自然敘事學重點突出闡述作品中非人化的敘述者。這些敘述者身份含混,或是完全的非人類,或是介入人物與他物之間的后人類。同時,非自然敘述者的神秘性在于其全知又限知、權(quán)威又不可靠以及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時空中任意滑動的非自然特征中,他們可以做出在現(xiàn)實世界不可能的事。諸如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中每一章節(jié)都是不同敘述者以第一人稱講故事,如我的名字叫黑,我是一條狗,我是一個死人。麥克尤恩《果殼》中的胎兒敘述者,在母腹中講述了自己聽到的一個關(guān)于弒親、亂倫和復仇的故事。愛倫·坡《泄密的心》以一顆跳動的心臟作為敘述者,展現(xiàn)了一顆敘述行為層面上的心而不是一顆在敘述對象層面上的心。
(二)非自然心理
依據(jù)戴維·赫爾曼“敘事與心理關(guān)系”研究的新方法,敘事學家以之為前提把思想與敘事結(jié)合起來,產(chǎn)生了許多洞見。在自然敘事學的范疇內(nèi),敘事學家們強調(diào)一種“心理體驗性”,他們認為敘事的中心話語是人類體驗性。但斯特凡·伊韋爾森認為:“有的經(jīng)驗超出了敘事理解的范疇,有的敘事會再現(xiàn)被我們抵制的某部分的人類經(jīng)驗”。斯特凡·伊韋爾森開始從這一論調(diào)涉及到非自然心理即“被再現(xiàn)的意識在功能和實現(xiàn)層面違背了統(tǒng)治可能世界的原則,部分地抵制自然化或規(guī)約化”。如阿貝爾對愛倫·坡故事的討論,非自然敘述者的話語仿佛被心跳控制,敘述者講述的徐緩彰顯了心跳的節(jié)奏。這種不可能敘述聚焦于“類人的存在物”,“完全被塑造出來的存在物”或是“一種聲音”,都在反映一種類真實化場景中的變化心理。
阿爾貝提出五種閱讀策略來解讀“不可能的故事世界”。第一種即把不可能的場景理解為夢、幻覺或者想象。換言之,把故事世界的不可能歸于人物的心理。在傳統(tǒng)的自然化敘事文本中,讀者可以在閱讀中建立起一種“連續(xù)的意識”(continuous consciousness)來解讀人物心理。但在非自然敘事文本中,讀者這種被文本喚起的心理受到阻礙和損毀,并無法建立起一種“連續(xù)的意識”去推斷人物的心理活動。愛倫·坡恐怖小說《泄密的心》(The tell-tale heart)中,“我”很愛與我同住的老人,但“我”卻殘忍地殺死并肢解了他。只因“我”難以忍受他的眼睛,偵查七天之后,他的眼睛在第八天睜開了。在這場謀殺故事中“敘述的我”(Narrating)和“被敘述的我”(Narrted)在本質(zhì)上具有“個體的統(tǒng)一性”,前者有條不紊地為罪行辯護,聲稱自己沒有瘋狂。后者的行動細節(jié)則指向個體的瘋狂和病態(tài)。并且,“敘述的我”和“被敘述的我”存在一定的時間差,讓讀者難以在文本中“建立起連續(xù)的意識”無法推斷人物策劃這場謀殺的心理動機和心理狀態(tài),只能體會到一種怪誕的心理悖謬。
二、非自然敘述行為
阿爾貝認為,非自然敘事行為包括物理上、邏輯上、記憶上以及心理上不可能的話語。模仿敘事中,話語以建構(gòu)故事世界為存在意義。但在非自然敘事中,話語通過一系列反規(guī)約的敘述行為顛覆或消解了故事世界。換言之,話語服務于自身,話語自身成為了表達內(nèi)容。在《非自然的聲音:現(xiàn)當代小說中的極端化敘述》一書中,理查森把違反自然敘事規(guī)約的敘述行為稱為“極端化敘述”(eXtreme narration),并著重討論了“第一人稱復數(shù)敘述”“第二人稱敘述”“多重人稱敘述”等幾種典型的極端化敘述類型。同時,提出“解敘述”(denarration)的術(shù)語,在學界引起了巨大反響。解敘述即敘述者否定其先前敘述過的事件及行為,對前文的所述信息加以否定,并另起一種新敘述。如《果殼》胎兒敘述者說:“現(xiàn)在,一個裂縫,前一天捅出來的真相刺破了睡眠的薄紙。”但接著他又說自己“無意中被驚醒”隱晦地表示自己之前睡著了。就功能而言,解敘述作為一種重要的敘述行為,其在話語層面的功能遠遠大于對故事世界的建構(gòu)作用。普林斯(Gerald Prince)認為解敘述打破了故事和話語的區(qū)分,導致了“敘述的不確定性”。總之,敘述的功能即講述故事,建構(gòu)符合規(guī)約的故事世界。但非自然敘事中,反常的敘述行為并不是為了建構(gòu)故事世界,而是為了彰顯話語本身,突出一種反模仿的非自然特征。
三、不可能的故事世界
傳統(tǒng)敘事學強調(diào)敘事天然的模仿性,認為虛構(gòu)人物反模仿性導致了一種現(xiàn)實局限性。非自然敘事學聚焦于敘事具有虛構(gòu)特征的這類現(xiàn)象,著重探究敘事在人類屬性、物理法則以及公共邏輯上的不可能事件、場景等。根據(jù)赫爾曼的觀點,“建構(gòu)故事世界”是敘事學的核心要義。他認為故事世界必須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時間和空間。但著眼于非自然敘事,這些建構(gòu)故事世界的必備要素似乎成為不可能。瑞安(Marie-Laure Ryan)在《不可能的世界》中闡述了本體論的不可能、不可能的文本、不可能的空間、不可能的時間等五種“不可能要素”。第一,非自然敘事中具有典型的具有悖論本質(zhì)的事件,這些事件自之間無法邏輯自洽,相互沖突。羅伯特·庫佛(Robert Coover)短篇小說《保姆》在同一個故事背景中描述了一系列不可調(diào)和的事件沖突,圍繞保姆這一人物故事發(fā)展出多條線索,以此建構(gòu)出多個邏輯上矛盾的平行故事空間,呈現(xiàn)出維根斯坦提出的“語言游戲論”的特征。第二,自然敘事中,文本具有某種程度的模仿特性。在非自然敘事中,這種再現(xiàn)性被解構(gòu),作品人物體現(xiàn)出“非人化(Non-humanlike)”的特點。尤金·尤奈斯庫的戲劇《犀牛》講述了全城的人相繼都變成了犀牛的荒誕故事。第三,在自然敘事中,作品一般根據(jù)時間線索進行線性敘事,但非自然敘事打破了這種慣常的時間序列。馬丁·艾米斯(Amis M)的《時間之箭》(Time`s Arrow)講述了前納粹軍醫(yī)托德的一生,他在死亡之日重生,越來越年輕,從一個道德敗壞的壞老頭變成了純真無邪的少年,最后變成一個嬰兒。在這種時間倒流的敘事中,托德存在的故事空間也變得“非自然”,“水往上流”,“煙往下沉”,人們相互問候“嗎好天今你”。顯然,敘述者塑造了一個違反現(xiàn)實規(guī)約的不可能故事時間。第四,自然敘事中人物存在于某種界限明晰的物理空間中,而非自然敘事中的人物可能存在于某種界限模糊的曖昧空間。Tim Egan導演的電影《曲面》中,人物被懸困于在一個灰色的曲面空間中,一面是絕壁,一面是深淵。《曲面》的靈感源于Tim Egan生命中兩次關(guān)鍵的啟發(fā)——一次車禍以及與一個沮喪朋友的交談。“曲面”不存在于現(xiàn)實,一定程度只是Tim Egan絕望的心理空間。
總之,在非自然敘述中,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fā)生,根據(jù)阿貝爾的觀點,對“非自然”故事的解讀應該保留某種怪異的不可理解性。麥克尤恩的小說《果殼》中,九月齡的胎兒敘述者通過他的獨特視角用俏皮的詩性語言講述了父親——母親——叔叔三角關(guān)系里的陰謀與復仇。這位胎兒在BBC廣播的熏染下智力早熟,常憂心忡忡地對英國脫歐等社會問題發(fā)表看法,并在大腦用敏銳地進行籌謀。作為一部幻想小說,《果殼》中胎兒的敘述行為對于讀者而言具有強烈的怪異性和不可理解性。
參考文獻:
[1](美)揚·阿爾貝,亨里克·斯科夫·尼爾森,斯特凡·伊韋爾森,布萊恩·理查森.非自然敘事,非自然敘事學:超越模仿模式[J].尚必武譯.敘事(中國版),2011,(00).
[2](德)莫妮卡·弗魯?shù)履峥?“非自然敘事學”有多自然:什么是非自然敘事學的非自然?[J].尚必武譯.敘事(中國版),2013,(00).
[3](美)揚·阿爾貝,斯特凡·伊韋爾森,亨里克·斯科夫·尼爾森,布萊恩·理查森.什么是非自然敘事學的非自然?對莫妮卡·弗魯?shù)履峥说幕貞縖J].尚必武,鄧治雪譯.敘事(中國版),2013,(00).
[4]尚必武.非自然敘事學[J].外國文學,2015(2).
[5]汪民安.文化研究關(guān)鍵詞[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
李怡燕,女,漢族,西安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2019級文藝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