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星 舒紅梅
【摘要】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文旅整合將代表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在早期的時候,由于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缺乏應有的契合度,人們也沒有認識到非遺傳承的意義。為了轉變這一情況,就需要注重二者的有效融合。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非遺傳承和文創產品開發的問題,并對于開發互推的方法發表一些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非遺傳承;旅游文創產品;互推策略
【中圖分類號】G12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8-0071-02
基金項目:本文為四川旅游學院2020年度校級科研項目“基于AR 技術的交互旅游體驗模式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SCTU66。
我國屬于旅游大國,各個不同地區都有著諸多美景,值得人們前往游覽。為了能夠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在推廣文旅產品的時候,理應和非遺傳承有效結合,一同開發,從而完成互推。
一、非遺傳承和文創產品開發的問題
(一)非遺傳承的主要策略
對于非遺來說,相關保護的方式有很多種,非常復雜,因此就能從多個層面切入,包括學科、內容以及角度,合理劃分。所以,在當前學術界之中,也很難對其有效統一,相關概念有很多種[1]。
1.記憶性保護
記憶性保護主要是對相關傳承人以及技藝展開傳承,這也是非遺傳承最為重要的基本因素。傳承人保護和技藝保護屬于同源關系,彼此之間可以相互促進。在對傳承人保護的時候,國內外基本上都以政府的主導為主,對于少部分開發效果較差的項目,基本上都以錄音、錄像以及照片的形式進行存儲,之后再建立相應的遺產記憶庫,從而實現保護的目標。
2.生存性保護
所謂生存性保護,主要是指對非遺文化展開保護,諸如各個國家對于本國的節日都十分重視,基本上就能看作是對習俗進行保護,從而保有一定的生存空間。而如果從形態層面來看,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原生態以及衍生態,二者實際需要采取的方式存在差異。
3.生產性保護
對于生產性保護,主要是基于一些具備較高開發潛能的項目,以此讓部分非遺項目可以融入到產業之中,并形成全新的經濟效益模式。結合市場的需求,生產模式也能分為兩類,分別是原生模式和繼生模式。諸如,我國的泥塑小人就屬于原生傳承,因為其本身就屬于手工藝產品的一種。而法國的蒙娜麗莎提包,其就屬于繼生傳承的方式,因為其屬于運用了蒙娜麗莎的形象,并和時尚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聯系。
(二)相關開發潮流和模式
所有文旅產品的首要屬性便是產品,以此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而文化則是次要屬性,能夠融入當地或者某個特定區域的文化即可。一些較為獨特的文創產品,能夠有效提升當地的知名度,因此也算是整個城市中最為重要的廣告載體。
1.生活產品+特色文化
將生活產品作為基礎展開設計,可以保證其有著較強的實用性特點,因此可以看作是時下最為常見的一類設計模式。諸如茶杯、手機套等,以此為核心盡可能發掘更多不同的文化元素,選擇最為合理的方式,讓文化有效呈現,給廣大受眾一種獨有的心理感覺。
2.特色產品+流行文化
早期產品的類型有很多,諸如編織品、泥塑、面塑、剪紙以及陶瓷等。由于其本身有著非常強的傳統感,可以直接展現出文化特色。為了讓產品具有更強的時代感,自然需要在其中融入一些當前的流行文化。諸如,在我國河南寶豐縣中,知名手藝人姬曉輝在制作泥塑產品的時候,就將近期的抗擊新冠疫情的內容融入了進來,促使最新的產品能夠充分發揮時代特點,給更多社會人群信心。
3.文化+創意+產品
“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模式是當前最具人氣的模式,國內外諸多旅游景點都應用了這一模式。該模式能夠將文化產品的三類屬性全部展現出來,文化和創意是文化產品的重要部分,一個是根基,一個是實現方案。通過應用之后,可以促使文旅產品更能滿足人們的想法[2]。
(三)非遺旅產品開發的現狀
1.非遺在旅游文化的主要作用
在對文旅產品開發的時候,非遺文化能夠提供更多不同的題材和靈感,使得當地的旅游活動也有了更多不同的創造空間。諸如我國故宮博物院在開發產品的時候,就對故宮內部的文化資源進行利用,使其逐步變為了一種非常有名的網紅產品。
2.文旅產品助推非遺產品的作用
伴隨文旅產品的持續熱銷,一些知名的文化就會進一步傳播。顯然,這種廣告形式的效果非常好。諸如,知名廠商潤百顏在2018年的時候,就和我國故宮展開了合作,推出了一些全新的口紅產品,這一次合作極為成功,促使相關產品有了更強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實現了非遺文化的全面傳播。
二、非遺傳承和文創產品開發互推的方法
(一)非遺和文旅產品的聯系
1.文化性質層面的聯系
對于非遺文化來說,涉及的內容有很多,包括傳統技藝、經驗以及傳統文化。而對于文旅產品來說,則需要有著相應的文化內涵。由此看出,單純從文化性質來看,兩者存在諸多聯系。
2.特征層面的聯系
非遺文化的最大特色便是“非物質”,其對于物質本身的形態沒有任何依賴,因此十分注重傳統遺產文化原有的狀態。但是,為了能夠讓這些內容可以進入到市場之中,自然需要一定的物質作為載體。而對于文旅產品來說,本身具備一定的物質屬性,通過將二者有效融合,可以促使非遺文化得到有效傳播。同樣,在文旅產品之中,通過融入非遺文化,可以使其展現出更多不同的特點[3]。
(二)非遺融入文旅產品的具體方法
1.開發分類
基于人類對于事物物種感知方式作為標準,在文化產品中,相關創意主要依靠視覺的形式進行傳播,因此審美理念都以視覺審美居多。正是這一情況,一些視覺表現較好的項目,往往更適合轉化為文創產品。在進行匯總的過程中,也能予以適當轉化,促使非遺重新創造出更多其他的利用可能性。
2.非遺文旅產品的定位
非遺文旅產品為了能夠結合文化內涵、主題、產品審美以及使用功能,還需要具備商品的屬性。因此在設計的時候,就需要將當地人群的基本需求考慮進來,先進行外部調研,之后再進行定位,從而推出相關產品。
3.非遺文旅產品開發方案
在進行開發的時候,實施主體可以看作是三元主體。政府需要負責進行管理,明確具體方向,在政策層面予以保障。而傳承人需要作為單獨顧問角色,保證文創產品在設計的時候,不會出現嚴重異化的情況。而對于設計者,則扮演的是智力主體,根據自己的想法,充分融入設計理念。
在設計的時候,應當參照現有的實際狀況,按照一契二融合的模式進行考慮,也就是旅游非遺相契、非遺融入旅游以及旅游融入非遺。所謂“旅游非遺相契”,主要指的是區域主題在地域層面、文化層面以及綜合規劃層面有所契合,從而使得相關文化內容更好地融入到文旅產品里面。諸如,在知名的莎士比亞小鎮里面,當地文遺產品就和旅游模式進行了有效結合。對于“非遺融入旅游”,主要指的是某些地區有的旅游業已經取得了較大發展,十分成熟,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基于這一情況,非遺文化就可以看作是一類能夠附加進來的文化,與相關產品有效結合,以此提升產品的價值。諸如在我國的黃山旅游區之中,其主題文化便是松樹文化,而徽州當地的文化內涵則可以當作是產品的外部點綴。至于“旅游融入非遺”,主要是指某些地區中,非遺文化影響力較大,超過了當地的旅游業,此時就可以嘗試將各類資源全面整合,以此對非遺文化展開開發,從而設計出更多具有特點的文旅產品。抑或嘗試規劃非遺旅游項目,以此建立非遺生態圈,通過非遺文化理念帶動當地的旅游文化。
4.推廣方案
在進行運營推廣的過程中,理應對現有的各類資源予以有效利用,成立運營企業,逐步擴大營銷工作的平臺,擴大銷售渠道,并嘗試和其他企業展開合作。如果從規模來看,銷售平臺有很多,包括網絡平臺、專賣店、聯合商品等。如果規模過大,則可以嘗試加入一些中間環節[4]。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將非遺和文旅產品整合在一起,不但能夠促使相關產品有著更高的文化內涵,提升了市場的競爭力,而且還能對非遺文化展開有效傳播,促使更多人群能夠有效了解。為此,相關人員就需要有效研究,以此更好地進行互推,進而滿足更多人群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肖瑱,劉芨杉,秦懷宇.文旅融合背景下手工藝類非遺旅游文創產品開發研究[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68(01):35-38.
[2]陸徑菠,唐乘花.基于文化創意理念的“非遺”旅游體驗提升策略研究[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4).
[3]陳璇,王也.現代文創與蘇州非遺傳承的策略研究——以蘇繡文創為例[J].時代經貿,2018(9):98-99.
[4]府涵璐.現代文創與蘇州非遺傳承結合的策略研究——以蘇繡文創為例[J].天工,2020,34(0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