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堅泉
摘? 要:高校共青團在學校中承擔著引導學生思想、建設高校文化的責任。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今天,各項新媒體技術的出現為高校共青團的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與發展內容。與此同時,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也使得影響高校學生健康發展的因素逐漸增多。因此,在使用新媒體技術開展高校共青團工作時,要充分結合實際生活中新媒體技術對學生產生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通過革新高校共青團工作理念、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等途徑有效開展高校共青團工作,促進其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高校共青團工作;影響;策略
中圖分類號:TP393.09;D2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5-0-02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今天,各類信息能夠通過微博、微信以及頭條等新媒體快速傳遞給人們,各項花邊新聞也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交談內容,在豐富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存在消極影響。高校開展共青團工作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思想意識,傳遞共青團精神,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目前新媒體技術的盛行對共青團工作產生了一定影響,在促進文化知識傳播的同時,也使共青團工作面臨一定的挑戰。因此需要高校共青團工作人員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充分發揮其促進作用。
一、新媒體技術對高校共青團工作產生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第一,反饋機制。新媒體技術出現后,信息傳播的速度、效率等都有了較大提升,將其應用于高校共青團工作中,有提升工作效率、簡化工作步驟、促進工作發展的作用。建立新媒體平臺不僅能夠宣傳自身文化內容,達到完成工作的目的,還能夠通過該平臺搜集學生意見、調查學生現狀等。例如,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的形式,發表引導學生思想的文章等,并且允許學生在文章后評論,教師可通過收集評論意見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
第二,引導學生思想。與傳統媒體技術相比,新媒體技術更為現代化,滿足學生潮流意識,并縮短其接受信息的時間,使信息傳播更為快速有效。同時也豐富了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形式與內容,不再局限于紙質類傳播載體,節約資源,提升效率。
第三,幫助高校共青團了解學生思想現狀,并對學生了解信息需求進行調查與分析。一般而言,學生的QQ空間、微信朋友圈以及微博動態等都反映學生的思想現狀以及對待當下熱點事件的觀點。高校通過學生較為感興趣的事件進行針對性思想引導工作,結合時事政治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宣傳工作,使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增強思想文化教育工作,促進高校共青團工作發展。
第四,豐富校園文化。目前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不僅便于人們對所需信息的搜索,對于學校生活而言,更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實現綜合性培養人才目標。高校教育工作與義務教育工作不同,高校學生除上課接受教育外,還可以自行參加社團等,豐富課余生活,鍛煉自身能力。因此高校共青團除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積極的思想觀念,培養其關心時政等意識,使其成為綜合型人才。
第五,拓展學生思維。新媒體技術應用于高校進行共青團工作后,為教導學生思想提供了更多形式。在目前社會工作中,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學生學會利用新媒體技術,因此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引入新媒體技術有助于拓展學生思維,充分結合時政熱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工作,拓展學生發散性思維,鍛煉思考能力。
(二)新媒體技術為高校共青團工作帶來的挑戰
第一,新媒體平臺開放性較強。通過新媒體平臺,學校共青團工作人員能夠有效將引導學生思想的內容放在平臺內,通過平臺進行傳播與教育。但是新媒體平臺屬于開放性平臺,學生可以在其中隨意發表言論,因此部分思想觀念存在問題的學生也可以通過此途徑發表錯誤性觀點,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在相對開放的網絡平臺中,學生發言更為大膽,極易發表暴力型引導言論,不利于高校共青團工作的開展。
第二,不良言論降低了高校共青團工作效率。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速度飛快,一旦開始傳播便難以對其進行控制,因此在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高校共青團工作時,需要全面考慮綜合因素,避免對學生思想產生不良引導。
第三,部分高校共青團工作人員難以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工作。新媒體時代下,花邊新聞等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也更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因此在此狀況下進行思想引導工作需要工作人員有效利用時事熱點,使學生對傳播內容產生興趣。并及時學習各項新媒體技術,充分結合學生需求進行引導工作。
二、新媒體技術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的應用途徑
(一)革新高校共青團工作理念
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利于高校開展共青團工作[1]。通過建立新媒體公眾平臺,傳播共青團思想理念,引導高校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拓展學生思維,形成責任意識。為保證高校共青團工作人員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思想引導工作,需要工作人員形成新媒體時代意識,充分認識新媒體技術存在的積極意義。另外,還需定期對共青團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使其學習最新新媒體技術,充分結合當前形勢確定新媒體平臺需發表的內容,注重共青團工作形式的趣味性,旨在對思想文化知識進行有效傳播,同時工作人員還需形成與時俱進的工作理念。高校共青團工作不只是完成共青團交予學校的任務,還需要引導學生形成發散思維模式,充分培養學生除學習之外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2]。
(二)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為控制新媒體平臺中各位學生的言論合理性,學校需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盡管網絡作為一個相對開放的平臺,但是仍然需要網絡警察對網絡言論進行控制,避免大量不良言論影響各大網友的思想意識。校園文化建設是影響高校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內容,因此高校可以選擇使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開設校園新媒體公眾平臺,發表個性化引導內容,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保證新媒體技術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充分發揮促進作用。高校共青團肩負著引導學生樹立良好品德意識的重大責任,因此在工作中應用新媒體技術后,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使其明確自身責任,在開放性的新媒體平臺中約束自身言論。
(三)嚴格把控新媒體平臺內容
高校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共青團工作旨在全面引導學生思想,使其樹立正確觀念,培養素質型人才。因此在新媒體平臺發布各項內容時,需要工作人員對其進行嚴格審核,保證內容符合共青團思想理念,具有積極促進及引導作用。高校教育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除日常課堂學習外,學生課余生活時間較多,高校共青團工作對學生產生的影響較大,需嚴格把控教育內容,避免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并且,新媒體平臺內容需要具有時效性。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時效性為信息傳播的重點之一,當話題熱度被帶過后很難引起學生閱讀興趣,難以保證新媒體平臺開展共青團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學生應該具有責任意識,使用文明用語。在互聯網技術背景下,高校學生更應該具備榜樣意識,由高校共青團對其思想意識進行引導,加強新媒體平臺內容的控制,全面保證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順利進行。
(四)定期對共青團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工作
共青團工作人員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技術既能給高校共青團工作帶來便利,也將對共青團工作人員帶來新的挑戰[3],對其提出新的要求。目前高校共青團工作人員對新媒體技術的了解還不夠深入。為了充分利用該項技術開展高校共青團工作,工作人員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深入挖掘新媒體技術能夠為共青團工作帶來的便利,使工作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實現高校培養素質型人才的目標。高校共青團引進新媒體技術后,需要定期對工作人員開展培訓工作,使其形成與時俱進的意識,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水平[4],高效完成共青團工作。并對工作人員進行風險意識培訓,使其能夠提前對新媒體技術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進行預防控制,全面保證共青團工作有序進行。高校共青團工作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與時俱進才能保證共青團工作有效開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五)全面利用新媒體平臺反饋機制,了解高校學生思想現狀
新技術引進后,其較為開放的特性使高校學生能自由發表觀點,因此不免存在部分素質低下的學生發表不良言論,破壞校園文化建設氛圍。因此,針對新媒體平臺具有的開放性特點,高校共青團需要對高校學生思想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再根據分析內容進行個性化引導,使學生能夠自覺接受共青團工作,樹立良好品德作風。
三、結語
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使人們業余生活更為豐富,將其引入高校共青團工作后,將促進共青團工作發展,提升共青團工作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成為社會所需的素質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先濤,井海波.學分制條件下的學生管理工作[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07(3):41-44.
[2]田添.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團建設探討[J].山西青年,2018(11):164+134.
[3]岳陽.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開展策略研究[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3):90-92.
[4]張瓊,周鍇,蔡廷順.企業內部加強保衛綜合治理策略分析[J].中外企業家,2020(2):209.
(責任編輯:董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