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耀民
高山低頭,流水不語,蒼柏含悲,親朋飛淚。5月22日,一個不幸的消息從上海傳來——當天13時02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吳孟超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是中國肝膽外科開拓者和創始人,2005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9年入選新中國成立后為國防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百名先進人物。
實際上,吳孟超院士還有一個身份,他是筆者曾經供職的《家庭醫藥》雜志的名譽總編輯。而正是筆者,當年親手將邀請吳院士擔任家庭醫藥雜志社名譽總編輯的聘書交到吳院士手上,也因此與吳院士有了緣分。
時光回到10年前。2011年6月23日,時任家庭醫藥雜志社負責人的我,專程趕到上海東方肝病醫院,拜會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當年我49歲,吳院士89歲。
我來上海的目的,一是受廣西科協領導和家庭醫藥雜志社委托,將邀請吳院士擔任家庭醫藥雜志社名譽總編輯的聘書交到吳院士手上。二是請教吳院士醫藥健康科普之道。第一次向大院士送聘書,我心里很激動,也忐忑。
因事前知道吳院士當天有2臺手術,所以我早早出發。在上海肝病研究所瞿瑤主任的陪同下,早上8點20分準時來到位于上海市楊浦區長海路225號的上海東方肝病外科醫院(該醫院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在醫院秘書的引導下,我來到吳院士辦公室。

到了辦公室,我快速環視一周,整個辦公室整潔、明亮、樸素、溫馨。左邊是辦公桌,右邊是會客室。第一次造訪大院士,心里有點緊張。但一見面,看到的是一個慈祥、精煉、和藹可親、臉帶笑容的老人,沒有半點架子,特別是聽到樂呵呵的“請坐、請坐”邀請時,我心里放松了,像見到老朋友一樣自在。難怪有名言:沒本事的人愛擺架子,有本事的人沒有架子。心想,吳院士真隨和。
事實上,眼前這隨和的老人,是我國肝膽外科開拓者和創始人,被稱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2005年就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技術絕對權威,是中國乃至世界的醫學泰斗人物。而像吳院士這樣的泰斗級人物擔任雜志的名譽總編輯,絕對是《家庭醫藥》雜志的造化。這樣的醫學泰斗關愛健康科普,也是本刊讀者乃至全國人民的造化。
因為吳院士等一下還要做手術,所以我抓緊時間,向吳院士奉上聘書之后,便向吳院士請教醫藥健康科普之道。
接過聘書,吳院士臉帶笑容地說:“羅社長,你們的雜志辦得不錯,我很高興成為雜志的名譽總編?!苯又t虛地說:“我水平有限,但會盡力做些事情的。”然后指出:“期刊科普也很重要,要高起點,有特色;要圍繞黨和國家、人民關注的醫藥健康問題做好文章,滿足群眾的需要;要突出科學性、權威性、實用性、通俗性,提高公民健康素質,促進全民健康?!眳窃菏窟€說:“目前,中國肝病較嚴重,也是肝癌高發國家。廣西也一樣嚴重。要抓好這方面的科普,讓大家少生病,治好病?!碑斘冶硎鞠M綇V西指導工作時,他說:“有空我一定去”。

作為軍人的吳院士,時間觀念特別強,離第一臺預約手術時間8點40分還差2分鐘,就將我想要問的問題指點清楚,并留下拍照留念的時間。短暫而有意義的相聚結束后,大家握手言別,他趕去手術室,我趕去上海肝病研究中心與瞿瑤教授商量公務。相聚就此定格。
此后,在吳老的指導下,《家庭醫藥》雜志有了快速發展,成為廣西、全國品牌期刊,2020年還入選首屆中國優秀科普期刊目錄,成為全國優秀科普期刊五十強之一!
吳老一生,治病救人78載,完成1.6萬余臺肝臟手術,到97歲高齡時依然堅守在門診、手術室和病人的病床前;自主創新了30多項重大醫學成果,推動中國的肝病醫學從無到有、從有到精,使我國肝臟疾病的診斷準確率、手術成功率和術后存活率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事跡感動全中國、全世界。吳老的離去,我十分悲痛,無法用語言形容。但想到人固有一死,去留都是常態,遂寫下與吳老相聚的難忘時刻,以敬仰吳老的偉大,寄托我的哀思!祝吳老一路走好!
(本文作者為家庭醫藥雜志社時任副社長、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