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艷
摘 要: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累積的碩果,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責任。基于此,我國教育部門要求,要將傳統文化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而數學作為小學教育的主要學科,結合傳統文化進行教學已經成為必然。有效的應用傳統文化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強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本文對小學數學課堂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傳統文化 結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5.012
一、利用教學內容,感受傳統文化
與語文知識不同,數學知識的邏輯性較強,且數學語言具有一定的專業性,這對于小學生的學習來說無疑是困難的,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要具有一定的邏輯能力,掌握數學知識的學習方法。而將傳統文化知識融入數學課題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欲望,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小學新人教版數學教材中,有許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以各種方式隱藏在數學知識中,教師可以將教材作為滲透和弘揚傳統文化的載體,探索教材內容中的傳統文化元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愿意主動學習傳統文化。
例如,在教學《圖形與變換》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看我國古代的剪紙、年畫、臉譜等傳統吉祥圖案,然后再為學生介紹對應的傳統文化知識,如圖案的背景故事、年代、蘊含的意義和數學思想等。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僅了解了圖案的歷史信息,還感受到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也讓學生在無形中樹立了愛國意識。
二、借助數學名人,傳承傳統文化
我國的數學發展史源遠流長,前輩們運用自身的聰明才智以及勤奮努力的精神,推動了世界數學文化的發展。教師可以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借助數學名人,將數學與名人事跡相結合,通過介紹數學家對數學界帶來的偉大貢獻來教育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意識到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祖沖之發現和探究圓周率的故事,讓學生學習祖沖之身上體現的中華民族優秀品質,以及堅持不懈的民族精神,讓學生學會在面對難題時不要退縮,要像先人一樣不畏困難,積極探索。教師應充分發揮出先人的榜樣作用,鼓勵學生向他們學習,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激發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三、開展實踐活動,體現文化內涵
開展實踐活動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一項有效措施,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開展相關的實踐教學活動,并在活動中融入傳統文化,充分體現出傳統文化的濃厚內涵。另外,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可以加強在實際生活中對數學知識的運用,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自行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在古代人們是怎樣計算時間的,同時讓學生了解到我國是第一個發明鐘表的國家,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人民偉大的智慧和成果,體現傳統文化內涵,有效激發學生的民族榮譽感,進而自覺地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光大。
伴隨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每個學科的教師都在強調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主要教學科目,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已經成為必然。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因此,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和發現小學數學課堂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切入點,不斷創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將傳統文化切實貫徹到課堂教學中,將中華民族精神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高文豪《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策略探究》,《科學咨詢》2020年第10期。
[2] 王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策略》,《數學大世界》2020年第10期。
[3] 江玲《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考試周刊》2020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