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文杰
摘要:本文基于闡述高校產教融合模式的基礎上,分析當前產教融合模式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高校體育 專業人才培養的多元協同治理。研究認為,校企項目共研、校企項目聯合共建、校企聯合定向培養、人才交 流與合作是當前最流行的 4 種產教合作模式;在 4 種合作模式中,聯合培養人才存在一定的風險性,由于產 業需求的變化導致高校人才培養改革處于動態變化,使高校改革面臨困難,且產業與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過程 存在主體不清、責任不明確的現象;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針對高校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政府、社會、學校、學生等進行多元協同,進一步運用法律、企業制度、學校制度等法文加強管理。
關鍵詞:產教融合;地方高校;體育專業
國家出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對產教融合 也進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產教融合是地方高校體育專業教育 新的辦學理念與體制以及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方法,對地方高 校體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有著深遠的意義,同時是地方高校與 社會融合,培養適用于當今社會的精準性人才的重要戰略方 針。通過對產教融合視域下地方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策略研 究,以期對地方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提供理論參考 依據。
1產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 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
1.1 校企項目共研培養
校企項目共研培養模式是基于企業項目研發,學校科研創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礎上校企雙方開展的合作培養人才模式。對企業而言,這種模式有利于企業吸收專業型應用人才,促進企業產業發展;對學校而言,這種合作模式有利于培養地方高校專業型應用人才,在為高校提供科研平臺的同時又能帶動學校體育專業人才就業。校企合作項目共研培養主要包含校企之間的技術交流、轉讓、校企合作開發等形式,是當前地方高校與企業流行的合作模式之一。
1.2 校企項目聯合共建培養
校企項目聯合共建培養主要是通過 校企雙方合作建設生產基地或實體的方 式聯合培養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在校企 合作中企業將項目、學生、人才、科研 技術等進行有效的整合,并得以運轉。在我國校企項目聯合共建中,常見的有舞獅訓練基地、龍舟訓練基地、恒大足 球訓練基地等,這些都是依托高校體育師資力量、借助企業資金聯合共辦培養 專業人才,促進校企共贏發展。
1.3 校企聯合定向培養
校企聯合定向培養是通過在高校培養人才再把人才輸送到固定的企業,以滿足企業人才需求,同時又能實現高校的人才培養與輸出。其常見的有恒大足 球青訓基地與高校的合作,如恒大足球 青訓基地需要培養專業足球教練,通過高校聯合在高校熟悉基本理論與實踐的 基礎上把學生送到基地實習并學習恒大 內部訓練方案,最后輸出給恒大足球基 地擔任教練。這一人才培養與定向輸出的過程就是校企聯合定向培養。
1.4 人才交流與合作
人才交流與合作模式可以共同育 人、相互促進,在企業單位需求下以學 生個人意愿為基礎,學生通過在不同單 位或者企業學習獲得知識技術,達到學 校專業培養的效果。其常見的形式有高 校體育專業學生到其他企業單位兼職、實習、培訓,或邀請企業單位人員到學校培訓,通過多種形式來實現雙方人力資源價值最大化的發揮。
2 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特點
我國的體育產業經濟效應在近些年中有了明顯的變化,表 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當我國的經濟形式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 時,體育產業經濟卻一直維持著穩定的上升趨勢,為我國的市 場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其二,地區體育服務業在地區 第三產業的占比份額顯著增加,由此可以看出,穩定發展的體 育服務業對體育產業結構有著至關重要的調節的作用。當然, 區域體育產業也存在著一定瑕疵,雖然區域間的體育發展差距 在不斷減少,但是階梯差距分布的現象卻是一直存在且從未有 所改變。不過,總體來說還是處于穩定發展的狀態,我國的東 部地區在發展規模方面還是有較大的優勢,而近些年,中西部 地區在發展速度上一直處于領先,這也說明,中西部地區具有 很大的發展潛力。體育產業隨著國民經濟增長,居民消費水平的上升而發展迅速。以湖南為例,市場對健身指導咨詢人才、休閑體育經營開發人才、賽事策劃人才、體育品牌經營管理人才等需求量大。將來,體育產業通過科學的指引方法可以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體育相關產業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深化創新,將體育產業的分紅利潤充分釋放出來,讓體育產業在社會經濟中良性快速發展,進一步確保產業高效發展。
3 產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策略 現如今高校與社會息息相關,大學生與社會聯系日益緊密,高校教學實踐將越來越直接服務于社會需求,社會經濟發展是瞬息萬變的,因此對專業人才的培養也需要與時俱進。根據區域體育產業特點,以培養服務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生產發展的專業型人才為目標。地方高校只有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落實與督促適應于社會發展的培養模式與方法,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大學生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人才培養與社會的契合度。地方高校體育人才培養在進行專業課程理論學習的同時,要注重教育實習環節,突出能力應用,強調技能實踐,理論與實踐相互補充,“學科基礎”與“企業應用”有機結合,培養具有國家職業資格的高素質社會體育指導員。通過與體育企業、俱樂部、健身行業協會等充分合作,聯合制定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學校實驗實踐中心、校外實習基地三級平臺,校企共同開發體育產品項目等多種方式,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實現學校與企業以多種途徑、多種模式以及全方面的緊密相連的合作,通過學校與企業共享各自文化與成果,達到學校與企業共同辦學、共同培養人才以及合作就業的目的。爭取行業企業協會、科研院所等提供足夠的適合的實習崗位,同它們共建開放式、多功能、多元化的校內外實習、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和教師參與各類體育行業交流學習,形成高校老師與學生共同深入企業的體育人才培養新模式,讓實習實訓學生能夠快速的適應工作,提前達到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標準,真正實現專業與行業的有效結合與對接。
參考文獻:
[1]唐遠金 . 對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的理性思 考 [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06):82–84.
[2]張寒慧 . 地方高校體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 創新研究 [J]. 黑龍江科學,2015,6(08):110–111.
(婁底瀟湘職業學院 ?湖南婁底 ?4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