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要:近年來,網絡技術發展迅速,在給我們帶來豐富資訊的同時,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新問題。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我們對于“網絡暴力”變的不再陌生,網絡暴力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網絡現象,這種暴力的形勢借助于網絡平臺,對他人進行言語與輿論的攻擊,對人們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響。尤其對于正處在中小學教育階段的青少年來說,凈化校園網絡環境,預防校園網絡暴力,對維護中小學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簡要地分析了校園網絡暴力的成因,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校園網絡暴力;心理狀況;人際交往
網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獲取信息并且能夠自由表達言論的平臺,向人們展現的是超脫于現實的虛擬世界。但是,過度的網絡言論自由與網民思想行為的異化就導致網絡暴力現象的出現,網絡暴力不僅危害著成年人的生活,也會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造成危害,如何降低與預防中小學校園網絡暴力是我們要進行探討的課題。
一、高校校園網絡暴力的一般治理
1.加強網絡法律的規范
雖然我們沒有專門的高校校園網絡暴力法,而且也沒有必要去專門立一個高校校園網絡暴力法,但是加強新媒體的法規建設還是必不可少的。比方說高校校園網絡暴力雖然沒有專門的法規,但是我們可以引用已有的法律,如刑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等。
世界各國并不缺少互聯網的立法,1997年的有一部德國的法律叫《信息與通訊服務法》。這部法律學術界簡稱為多媒體法,對世界各國互聯網的治理法規起了很大的借鑒作用;提出了三條原則:第一,對自己提供的網上信息內容負全部責任,做一個高校網民,從網上發布信息,要對提供的所有的信息內容負全部責任。第二,對網上提供來自他人的內容,只是在一定條件下才負責任,這個條件就是知道有關內容是違法的,并且應該也可能阻止它的傳播。比如說一個高校校園網絡暴力事件發生,作為轉帖人,如果知道這個內容是違法的,信息是不真實的,就不應該去轉載,轉載就要負連帶責任。如果說對轉載的帖子、事實并不清楚,并不知道是失實的或者違法的,這個時候轉載是不負責任的。第三,對于只是提供上網通道的企業,對網上信息的內容是不負責任的。比如說高校校園網絡暴力事件,最后受害人起訴的是網站,比如說天涯社區這些網站,而不去起訴中國電信,因為中國電信只是提供上網通道的企業,是不對網上信息的內容負責任的。我們國家在互聯網的治理可以追溯到1996年,當時最早發布了基于互聯網的用戶進行登記,真正立法的高峰是2000年,制定了三部比較有影響的法律,《互聯網信息服務治理辦法》《互聯網網站從事更改新聞業務治理的暫行規定》《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治理規定》,這三部法律是在中國具有新聞法性質的三部法規。這三部法規里面提到了九不準原則。第一條原則不允許違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也就是違反四項基本原則的;第二是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機密,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第三損害國家的榮譽和利益的;第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第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宣揚封建迷信的;第六散布謠言、編造和傳播假新聞,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第七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恐怖或教唆犯罪的。第八又提到侮辱或者毀壞他人、侵犯他人合法權力的。我們的高校校園網絡暴力事件都是符合這八條,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利。還有第九條,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這是國家有關新媒體治理的三條有影響的法規。
2.加強網絡道德的規范
高校校園網絡暴力有一種類型叫偽道德暴力,高校網民上網的時候要辯明事實的真相,不要急于去發帖子,更不要急于去轉載,在未經核實之前是不應該轉載信息的,要有基本的網絡道德規范。還有一點就是要減少高校校園網絡暴力,要進行網絡道德的倫理約束,因為互聯網上跟現實的道德有所不同,互聯網上網的時候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XJK013CJG004);湖南省教育廳資助科學研究項目(14C0747);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14C47)、“‘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突發事件預防與應對機制研究”(15E09)。經常是自己一個人上網,所以形成道德的約束其實重要性更高。3.加強網絡技術的監控第三種方式就是技術監管,信息過濾還有信息的跟蹤都是一種技術治理的措施。高校校園網絡暴力發帖子從技術上來講,能追查到發帖子的始作俑者,從而對惡意的高校校園網絡暴力者形成一種威懾,這是我們所說的技術監控。我們應該根據新媒體發展的規律,改善校園網絡環境,消除”高校校園網絡暴力”。
二、高校校園網絡暴力的不良影響分析
1.嚴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在高校接受國家正規的教育,就是為了維護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而校園網絡暴力的存在,時刻影響著學生健全自身的人生價值觀,輕者會影響正常的學習與生活,重者則會對學生的身體與心靈造成多重傷害,以至于退學,改變學生以后的成長道路。有些學生在受到網絡暴力后,會受到不利因素的影響逐漸鄙棄社會基本道德,喪失善良的天性,誤入歧途。在校園網絡暴力中,如果一些輕小的暴力不被及時矯正,就會發展到影響極大的校園網絡暴力事件,使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偏離正常的軌道。
2.引起家長的恐慌,附加連鎖反應
如果學校發生校園網絡暴力事件,學生家長定會采取相關措施維護孩子的人身安全,在上下學階段親自或者派人接送孩子,在家里限制孩子上網的次數與時間,這樣一來不僅會使家長時刻擔心孩子在學校的安全,也會影響到父母的正常工作。對于施暴孩子的家長,他們要加強對孩子的照顧與監管,配合學校進行網絡暴力的后續處理,承擔孩子在道德與法律上犯錯的心理壓力,這種狀況是每個家長都不愿意面對的。
3.干擾學校的教學秩序
校園網絡暴力事件的發生勢必會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學生犯錯誤需要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一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會影響教師對于教學設計的精心安排,擾亂正常的教學計劃。在暴力事件發生后,學校會為了維護聲譽,及時對問題進行處理,力求在短時間內消除影響,如果網絡暴力事件蔓延,則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強恩芳.新網絡暴力的五大特點[N].青年參考,2006年8月26日.
[2](美)帕特·華萊士.互聯網心理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3]徐久生.校園暴力研究[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6.
(江蘇大學 ?山東濰坊 ?2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