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勃
【摘? ? 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從學生時代抓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是中職學校德育教學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如何提高中職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僅要靠學校和教師的努力,同時家庭環境也是促成中職學生完整人格的重要因素。本文將重點圍繞現今中職學校法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多方位提升學生法律意識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職? 法律意識? 法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5.084
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是學校德育教學的最重要的組成成分之一,通過道德與法律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拓展學生的法律知識層面。同時,在培養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這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通過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身的權益。我們通常所說的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組成部分。它是人們對于法的基本認知和自身所持觀點的統稱。它分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體系兩個部分,法律心理是所有人都具備的,是人們對法律的自身看法,它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法律心理是自發形成的。而法律思想體系需要后天的學習,在充分掌握了法律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之后所形成的有條有理、邏輯思維結構縝密的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要提升中職學生的法律意識需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法律心理層面,第二步則是法律思想體系層面。本文將著重從這兩個方面就如何提升中職學生的法律意識做出探討。
一、現今中職學校在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一)學校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低
中職學校不同于普通以文化課程教學為主的學校,其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相關領域的技能和知識,對于文化課程的重視程度相對來說會低于技能知識課程。而道德與法律教學屬于文化課程教學,學校和教師更看重的是學生的實踐技能,就忽視了對于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培養。教師對于學校的法律教學課程教學重視程度低,往往只是為了完成學校的課程內容任務,才對學生進行法律意識的教學與培養。課前教師的備課積極性不高,所運用的課件也是隨手從網上下載,課堂教學中一般會照本宣科、走馬觀花地帶領學生粗略瀏覽一遍。教師對道德法律教學課堂的敷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教師會在不知覺中給學生傳遞一個錯誤的信號標:學習道德與法律并不重要。
(二)學生的法律道德意識缺乏
在傳統的學校教育中,并未將法律道德教學作為學習的重點內容,導致很多學生對于法律學習的重視程度不高,學生的法律道德意識缺乏。仍有部分學生認為自身的日常生活與法律關系甚微。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生活的中職學生來說,能夠接觸到法律知識的機會僅存于課堂,絕大部分中職學生在校學習三年后,會通過不同的途徑會參與到社會工作中。進行社會工作就意味著從事經濟勞作,經濟必然會與法律掛鉤,倘若學生的法律道德意識缺乏,就會在產生經濟糾紛的過程中吃虧。
提高對法律道德教學的重視,不僅為了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同時也應該注重對學生的道德培養。許多學生對于違法和犯罪的概念認知上存在偏差,混淆兩者的概念,甚至是忽視兩者的重要性。中職學生處于年輕氣盛好強的年齡階段,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存在的共性是做事沖動、爭強好勝、往往為了抒發一時的憤怒而不計后果行事,最常見的就是打架,青少年因雞毛蒜皮小事打架斗毆的事情時有發生,這就是部分學生法律意識薄弱的表現。
二、提高中職學生法律意識的途徑探討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對所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時,就會主動地去了解和學習,這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積極效果。教師要對學生的主觀學習動機進行不斷培養,從學生的興趣層面切入,激發學生對于法律相關知識的學習欲望和探索欲望。如何將枯燥的法律知識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形式教授給學生,這就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教師要用學生喜歡的形式進行授課,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典型的法律案例,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復刻,將不同領域的法律知識傳授給學生。例如在講到正當防衛時,可以以經典的“昆山龍哥”事件為例,昆山龍為了緊急避險防衛自身安全殺掉了寶馬龍,雖然他在主觀上有殺人的傾向,在客觀上也有殺人違法的行為,但他屬于正當防衛所以不構成違法犯罪。教師通過真實存在的案例,將法律知識傳授給學生,相較于傳統“灌輸式”的枯燥教學形式,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就學習了相關的法律知識,通過經典法律案例來傳授知識點,更能夠讓學生直觀的明白相關法律知識。
同時教師的個人教學方式和性格也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相比于死板枯燥的教學形式,學生更喜歡詼諧幽默、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倘若教師能將客觀死板的書本內容轉換成更具有生命力的語言文本,不僅能夠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同時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選擇法律例案的時候也應有所側重,教師應選擇與學生生活切實有關的法律例案,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產生共鳴,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
(二)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
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對于學生法律道德意識的培養重視程度低,所以要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就要從教師層面入手。教師應加強對課堂的重視程度,認真做好課前備課和課后學生能力拓展的功課,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優化課堂的教學方式,不斷對課堂教學的形式做出優化和提升。同時,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法律意識進行培養。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總結歸納法律知識,要積極培養學生形成邏輯縝密的思想法律意識體系。同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已經建立的錯誤的法律觀念要及時指正,要將積極向上的法律意識觀念通過日常的生活及教學傳授給學生。
(三)家庭環境的影響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國家和學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特別是對于處在中職階段人格未完全發育的學生來說,更要積極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督促學生形成的完備法律意識,不僅僅是學校要努力的方向,同時家庭的成長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也十分巨大。家庭成長環境是影響學生人格形成的關鍵所在,要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家長也應該做出積極的響應。
綜上所述,培養中職學生的法律意識,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和形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不僅需要學校教師的引導,也需要家長時刻的陪同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