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芯伊
【摘? ? 要】新時代下的高等教育更應當注重高質量和高水平,始終堅持黨和國家的領導,致力于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高效管理體系,推動高校全方位的改革與發展。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要陣地,必須認清形勢,與時俱進,緊隨時代潮流,不斷加強高校管理建設和優化力度,打造出與新時代下人才培養要求相符合的組織結構。
【關鍵詞】新時代? 高校管理與建設?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189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的管理和建設水平與質量關系著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彰顯高校的教育水平。如何有效提升高校的管理與建設水平是當前建設一流高校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文章就此談了一些看法。
一、始終堅持黨和國家的領導
1.明確辦學理念。高等院校是社會的構成之一,社會文化和社會制度對高校自身的特色有著直接的影響。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由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民主國家,高校在辦學過程中一定要始終堅持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跟隨黨和國家的指示和方針,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理念和方向,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基礎,也是我國高校教育獨有的優勢。為創建一流高校,高校必須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理念,夯實高校建設與管理的基礎。
2.提高政治覺悟。高等院校的領導層和管理層必須要有堅定不移的政治立場,提高自身政治覺悟,上至領導層,下至一線教師,一定要有正確的信念,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堅定的政治原則,始終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把國家的政策方針作為自身開展工作的理論支持,積極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用先進的理論武裝自己。
3.加強黨組織建設。在高校的管理過程中,黨組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加強高校的黨組織建設。建立健全各級黨委和黨組織以及基層黨支部,筑牢黨和國家對高校的全面領導之根基,為黨和國家的各項決策與方針能夠順利落實到基層實踐中提供保障,讓責任層層落實。
二、建立健全高校制度管理體系
1.健全管理章程。管理章程在高校的組織和管理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必然對時代發展需求有及時的把握,解讀當前高等院校發展的普遍性原則,致力于打造獨具中國特色的高校管理制度,結合以往的實踐經驗,認清自身所具備的優勢,立足自身辦學環境與條件,考慮到社會的需求等多種因素,建立健全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章程,并在落實與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與完善,從而為高校的建設與管理提供制度遵循。
2.落實科學決策。高等院校管理層在制定相關決策時,必定要把握時機,與時俱進,具備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眼光,確保各項決策符合高校發展需求,能夠在實踐中順利落實。高校的最高決策機構是黨委,最高領導者參與決策制定的過程,結合黨委所給出的意見,履行執行決策的義務。黨委書記的領導責任重大,對高校最高管理層起著領導的作用,高校各級管理層必須要在黨委的領導之下,落實相關決議,行使自身職責,履行自身義務。
3.優化內部管理。高校在發展過程中,除了要應對外部環境做出一定的改變,更要不斷地調整自身內部組織結構,對于權力的劃分要精準,將民主管理滲透于高校的各個管理環節,開辟更多民主管理渠道,吸引全校師生參與高校管理,在高校建設中奉獻出自己的力量,從而讓高校的辦學充滿活力,讓高校自身內部管理體系得以優化,切實提高高校的核心競爭力。
三、全方位推動高校改革與發展
1.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在當前新的教育背景之下,高校還應當注重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優化,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各個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完善高校教學和管理體系,注重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的提升,以保證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提高。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培養一定要注重創新,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與道德法治教育,促使學生能夠真正成長為滿足社會需求、符合社會標準,能夠在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進程中貢獻出自己力量的優秀人才。
2.改革科研管理體系。高校還應當注重科研管理體系的改革,科研管理不僅是確保人才培養的內容,更是高等院校在經濟社會中所能夠創造出的價值與效益的主要體現。首先要落實制度建設與完善,確保高校參與科研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得到調動,切實提高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使其能夠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其次要高度重視創新,高校應當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備的科研優勢,推動高校各個學科的建設與發展,讓學科能夠在科研中發揮作用。
3.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師資力量是影響高校教學與管理質量的重要內容,對高校的生存與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了確保高校管理與建設水平的提高,必須要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高校要改革與優化人事管理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確保薪酬體系更加合理,讓制度的激勵性作用充分體現,促使教師能夠積極參與到高校的各項管理與教學活動以及科研活動中。
四、優化高校領導組織建設與管理
1.調整成員結構。高校領導組織的領導力也需要提高重視,為切實提高高校領導組織的領導力,首要對組織成員的結構進行調整與優化。高校的管理與發展既需要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扎實學識修養的老教師,也需要有更多活力和創新精神的青年教師,更需要能夠起到過渡作用和橋梁作用的中年教師。根據高校領導組織成員年齡的不同,實施合理的配比,調整崗位結構,讓領導組織始終保持活力與生機,讓高校的管理水平切實得到提高,讓各個成員、組織落實自身職責。
2.夯實知識基礎。對于高校領導組織自身的知識結構也需要把握優勢互補的原則,提倡組織成員能夠根據自身所具備的專業知識相互理解和配合,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加強交流與合作,從而夯實領導組織的知識基礎。
3.考慮成員類型。由于不同成員之間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目標和工作習慣的差異,加上工作崗位內容和工作范圍的不同,就決定了領導組織中的各個成員應當有自身的優勢與特長,能夠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專業中有一定的造詣。因此,在調整和優化領導組織時,必然要考慮到成員之間的差異,在把握各個成員類型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配置,以此讓組織成員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
總而言之,在新的社會背景下,高校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建設力度是影響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是實現人才強國的動力,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加大高校建設力度,就要推動高校的全方位改革,讓高校領導層的領導力充分發揮,使高校建立健全現代化管理體系,讓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陳玨.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所遇問題及對策研究[J].時代報告,2019(12):168-169.
[2]姜大龍.論服務型高校行政管理體系建設[J].智庫時代,2019(5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