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
通過培養小學生優良的品格,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而且還能讓學生真正在面對困難時,調整個人的心理,從而更為積極地分析客觀環境,冷靜地制定相應的策略。為此,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優良的品格,并讓學生獲得這張“品格通行證”,面對未來的風風雨雨。本文注重從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頑強意志以及鍛煉意識三個角度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授課。
在現階段的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部分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存在片面認知的情況。他們將教學的精力集中在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上,并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品格,從而導致小學體育教學的畸形。針對這種狀況,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培養學生優良的體育品格入手,打造適合學生的體育授課環境,真正讓他們全身心融入到體育學習的過程中,塑造學生良好的品格,促進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1 運用游戲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教學的方式,開展體育教學,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快樂;在游戲過后,進行反思,真正在游戲中獲得正確的價值觀,促進游戲教學質量的提升。在本文的論述中,教師注重從培養學生團隊意識的角度,開展游戲教學。
例如,教師在上周開展《捕魚游戲》,并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授課,輔助學生樹立團隊意識。教師運用文字,簡要介紹游戲過程:在開課后,教師對學生說:“大家知道捕魚游戲嗎?”生一說:“是用漁網捕捉小魚嗎?”教師微笑說:“你的答案非常好!我們這次的捕魚游戲,與以往不同。教師扮演漁網,學生扮演小魚。假如我碰到你們的胳膊,或是后背,則你們需要加入捕魚的隊伍中,并聽從我的指揮!”在游戲規則講解結束后,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游戲興趣,教師對學生說:“你們可以大膽猜測,是我能勝利,還是你們?”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我們!”與此同時,教師和學生開始游戲。在游戲結束后,最終的結果出乎大家意料。教師詢問學生:“請大家聯想游戲過程,并思考教師取得勝利的原因!”小陳說:“在開始游戲的階段,每一只小魚自由自在地游蕩。他們仗著數量多,放松警惕。在游戲中間階段,小魚開始意識到漁網面積的增大,并感受到威脅,并陷入空前的危機中。在游戲結束階段,漁網面積達到最大,只剩下幾只小魚,最終小魚寡不敵眾。通過這個游戲,我意識到漁網獲勝的原因是他們團結一致,而小魚失敗的原因是他們只顧自己。這讓我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
2 使用合作教學法,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
在跑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部分學生由于意志不堅定,常常出現掉隊的現象。通過這種現象,教師認知到:假如一味放縱學生的這種行為,對于他們未來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為了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教師運用合作教學的方式,開展小組式的跑步接力賽,真正讓學生為了集體榮譽,頑強拼搏,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
例如,教師運用“4×800米接力賽”的方式,開展培養鍛煉學生意志力的教學,真正讓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戰勝自我的快樂,促進他們形成堅強的意志。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注意點一,分組的科學性。教師可以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在尊重學生主觀意愿的基礎上,進行相應小組的劃分。注意點二,競賽的獎勵性。教師制定如下的獎項:獲得第一名次的小組可以得到一個籃球;第二名次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副乒乓球;第三名次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副羽毛球。通過運用這種競賽性的方式,教師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他們為了獲得較好的名次,頑強拼搏,促進學生堅強意志的形成。
3 采用信息教學法,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教學方式日益多樣。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即讓學生下載“悅跑圈”、“Keep”等軟件,進行日常生活的體育鍛煉。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鍛煉數據,發布到班級群中,讓學生之間相互比較,相互競爭,促進學生鍛煉意識的形成。
例如,為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教授學生“悅跑圈”的使用方法,并讓學生定期向教師發送跑步數據。教師定期對學生的跑步數據進行排名,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熱情。與此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分享個人的鍛煉感受,真正讓他們真正意識到鍛煉的重要性。在此,教師對一位學生的鍛煉狀況,進行簡要介紹。小陳說:“通過運用‘悅跑圈’,我堅持了3個月的晨跑,每當我有放棄的想法時,都會看一看曾經自己跑過的路程了,并堅持下來。在晨跑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體重減輕了,整個精神狀態更好了,并真正意識到鍛煉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在培養學生體育品格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構建生本性質的課堂模式,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去學習,去實踐,去體會,感受到體育學習的意義,并促進他們良好體育品格的形成,增強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營山縣星火晶寶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