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光
摘要:給排水系統是建筑建設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因為給排水系統的設計直接關乎居民日常生活的便捷使用,與建筑的整體功能能否正常運行有密切關系。所以,在給排水系統設計的過程中,要從建筑物整體出發,完善排水系統的設計,保障其耐久性,從而使建筑物的整體功能運轉正常,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所以,對給排水設計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建筑;給排水設計;存在的問題;解決對策
1建筑項目設計給排水的要點
給排水系統可被分成給水與排水兩個部分。其一,居民住宅中,每日都需使用水,所以給水部分必須有所保障,避免給水期間,出現水壓不正常的問題,一旦壓力偏高,會造成管道受壓破裂。給水期間,應當基于水源的實際用途,加以計算,以免降低水源的利用率。在分析水實際使用功能期間,應當從多個角度展開,不僅需關注常規生活用水,還需分析辦公與其它不常見的用水現象,綜合考量后,應結合建筑實況,確定供水系統內水池容量。確定地下室空間水池建設材料時,需盡量采用玻璃鋼。此類材料可提高建筑投入使用后安設加壓裝置的便利性。在供水設計中,關鍵在于其中的熱水部分,需兼顧環保及使用功能,為此,應利用可再生能源,即太陽能。在以此為動能的系統內,應以不同層面進行比較,同時,需遵循既定的規則,確保能科學設置該模塊,繼而維護給水體系的效用性。
其二,排水設計,要求保障管道的通暢,若想持續提升此項內容的效果,應結合建筑主體,配備專用通氣管道。而后將回收利用設施安置在建筑的地下空間,由此實現把污水及自然降水統一收集。反之,若不收集此類水,會形成環境污染,并不利于水資源的利用。對此,應設置排污泵,保持回收使用效率,避免加重生態壓力,還滿足控制水源消耗的期望。規劃排水線路時,必須考量土建部分的情況,以避免運維頻率偏高。實踐設計期間,需要合理布設給水與排水,前者需在后者上方,管道和墻體也需留有空間,若無法避免貫穿墻體,土建規劃中便應留有空洞,為每道工序予以便利。
2建筑給排水系統設計的影響因素
(1)給水系統設計。建筑給水系統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洗滌用水和飲用水,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水質、水壓、水量及各種儀表器具等。①水質。水質直接決定了建筑給水方案的適用性與安全性,如采用屋頂水箱直接供水時,水箱內的儲存水出現二次污染的可能性會大幅度提高,如果選擇市政管網直供或無負壓設備供水,則外部污染源較少,可以改善水質。②水量。進行建筑給水設計時必須確保水量能滿足人們的用水需求,否則會降低整個給水系統的適用性。但是,水量也不宜過大,否則儲水、加壓設備偏大,會占用過多的建筑空間,經濟性不好。③水壓。供水設備提供的水壓應滿足用水設備的出水大小及力度要求。水壓過小,供水設備無法工作;水壓過大,造成能量損失、水資源浪費。
(2)排水系統設計。建筑排水系統的主要作用是收集排放生活污水、廢水、屋面雨水等,其影響因素包括管道、排放方式及相關構筑物等。①管道。管道是建筑結構排水的主要通道,對排水方案的影響程度最大。建筑排水管道應盡可能采用耐腐蝕性能好的管材,這樣不僅能減輕污水、廢水對排水管道的腐蝕作用,延長其使用年限,還能降低管道破裂滲水的可能性。同時建筑排水應選擇內壁光滑、摩擦系數小的管道,以避免排水堵塞,提高排水速度。②排放方式。排放方式包括排水方式和排氣方式。建筑物內的污、廢水應排入相應的市政管道,在與市政管道相接時要注意核查兩者的標高是否一致,否則水流難以排出。同時,建筑排水管道中的污水、廢水等會產生難聞氣體,感官不適。③局部構筑物。對于普通的建筑項目,排水系統中應設計化糞池、隔油池等構筑物,對排水管道中的生活污水、廢水進行簡單處理,使其達到排放標準,減少對外部環境的干擾。
3建筑給排水設計的優化措施
3.1做好地漏設計工作
地漏設計作為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重要內容,地漏設計效果影響排水布局的合理性,通過水封設置的方式充分發揮地漏作用。在地漏設計過程中,需要對地下管道、凈化池、蓄水池內進行隔離設置,提升地漏設計安全性。在進行污水、廢水的處理過程中,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規劃,確保地漏的使用質量。在工程材料選擇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建筑工程制度的相關規定,確保施工材料質量滿足地漏設計的實際需求,并合理制定工程建筑方案。
3.2合理規劃給水分區
在進行給水系統的設計過程中,要求設計人員在結合建筑物實際結構特點基礎上,合理進行分區處理,嚴格按照國家、行業的標準規范進行給水分區的設計工作。一般情況下需要將10~12層作為一個供水區,可較好地控制供水的能量損耗,保障管道的維護、管理效率。
3.3給水壓力與噪聲問題的解決方案
在建筑給排水設計過程中,需要合理進行給水壓力設計,滿足居民的實際用水需求。在進行建筑給排水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明確各建筑區的實際高度,在此基礎上對給水系統進行詳細劃分。在超高層建筑中,需要明確凈水壓力,并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制定解決方案。噪聲問題是給水壓力設計中存在的重要問題,要求設計人員加強該部分工作的重視力度,通過做好新管材的研發與使用,及時解決噪聲問題,單一使用技術手段難以解決目前的問題,相關設計人員應優化設計階段的給排水模式,避免噪聲問題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在噪聲問題處理過程中,應明確地理位置等信息,提升休息區、管道區域的距離,避免噪聲影響居民實際生活。在管道內部合理布置導水線,可減緩水流速度,減少噪音產生的影響。除了水流問題導致的噪聲外,管道內部空鳴聲是給水系統噪聲的重要原因。可通過填充橡皮墊子的方式進行處理,縮小管道內部的內側空間,可避免管道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噪聲,可為對管道自身的伸縮性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3.4給水管道的合理設計
在建筑工程施工設計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應做好給水管道的設計工作,滿足人們的用水需求。在給水管道設計過程中,應結合建筑物的內部結構、當地的環境因素,考慮不同戶型居民的實際用水需求。保障給水管道內部結構的合理性,提升水壓的穩定性、管道線路的運行效率。我國建筑行業得到迅速的發展,在給水管管道設計過程中,多采用暗設的方式,可提升建筑物使用功能、美觀性能。在給水管道設計過程中,需要預留充足的空間,避免發生碰撞、交叉等問題,保障給水管道系統的運行效果。
3.5開展整合設計
在建筑給排水設計過程中,為了提升給排水工程的設計質量,設計人員應對給水系統、排水系統進行設計整合工作,再根據建筑結構特點,在符合相關技術規范、給排水管道施工需求基礎上,縮減管道數量。在建筑給排水系統設計過程中,需要進行建筑結構、暖通系統及電氣系統等多種系統的整合設計工作,提升設計的整體性與美觀性。設計人員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應對項目系統的設計方案進行整合,可有效控制給排水建設成本,對居民的居住體驗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結束語:
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建筑兼顧多種功能,因此出現越來越多的綜合樓項目,為確保綜合樓建筑給排水系統運作的穩定可靠、經濟實用。所以,給排水的設計工作必須持之以恒地以實用、安全、衛生、可靠為設計目的,保障建筑給排水的用水安全衛生、排水速度順暢、綠色節能等,以迎合社會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陶源.論建筑工程管線給排水優化設計認識實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21):69-70+73.
[2]梁俊彥.高層建筑排水系統設計流程的優化方法研討[J].山西建筑,2014,40(14):144-145.
[3]韓松.建筑給排水工程優化設計探討[J].江西建材,2016(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