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凱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在十九大報告做出的重大戰略舉措和重要戰略部署,目的在于發展農村經濟,提升我國整體經濟水平,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的城鎮化進程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不斷推進,城鄉規劃作為城鎮化工作的重要內容,對我國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城鄉規劃視角下的鄉村振興路徑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農村建設工作起到有價值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城鄉規劃;鄉村振興;實現路徑;分析研究
引言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城市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而農村地區的發展卻相對滯后。如何平衡區域發展水平,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村經濟增速,幫助農民創收顯得尤為迫切。要推進鄉村經濟的振興發展,就必須正確認識當前的實際問題,結合城鄉規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相關對策,立足農業和資源,順應農村發展規律,逐步提高鄉村發展質量。
1城鄉規劃視角下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
1.1加快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
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是徹底解決貧困區域人們的生活問題,對貧困區域人們生活質量進行改善。城鄉規劃的重點就是借助城市的力量來帶動鄉村的經濟發展,通過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的平衡來發展鄉村的特色產業,提高鄉村經濟的發展水平,進而為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實現提供保證。
1.2滿足“三農”工作需求
在城鄉規劃視角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使得鄉村內部的很多資源與能源都得到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找到鄉村的發展優勢,就容易提升鄉村的經濟效益。另外,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還可以通過各種科學技術與先進理念的應用來提高農業的發展水平,增大農產品的產量,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農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國家建設,為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1.3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我國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但是,只有在保證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強鄉村經濟建設,實現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的平衡發展,才能夠有效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
2城鄉規劃視角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面臨的阻礙
2.1缺乏有力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近年來,城市的快速發展給鄉村振興進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然而,由于缺乏高效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這與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和人口老齡化有關。因此,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必須要給予大力的支持,要努力給村民創造更好的生產生活服務條件,幫助村民提高經濟收入水平。在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上,政府一定要做好主導作用,只有這樣才能與農民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共享利益,才能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確保“富農強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早日實現。
2.2鄉村功能布局有待優化
鄉村振興應對農村的產業發展、生態保護,以及文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等實際情況的進行充分的論證分析之后,再采取相應的戰略措施,確保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使新農村面貌能夠在優化農村功能結構的基礎上得以構建。但是,一些村莊沒有制定順應農村發展規律、有針對性的發展規劃,建設方式也是各行其道,土地利用格局比較原始。為了有效控制農村的無序建設,有的地區搞“一刀切”,農村一切形式的建設活動都被禁止,嚴重影響到了農村功能布局的優化建設。
2.3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流入也助推了老年人自主養老模式的形成。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城鄉規劃,必須著眼于資源、環境和人口的關系之上,這樣的規劃布局才具有科學合理性和實用性,才能真正解決農村老年人問題。農村老齡化和“未富先老”現象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解決農村養老問題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通過建立自我養老新模式、支持發展普惠性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來消除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
3城鄉規劃視角下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
3.1構建鄉村生態系統
在很長的時期,我國經濟的發展是以犧牲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在此過程中,鄉村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遭到極大的破壞,水土流失、資源破壞、能源損耗等問題日益嚴重,土地資源受到巨大的損耗,耕地面積減少,生態環境惡化,許多在鄉村務農的村民不得不被迫選擇外出務工。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指導下,城鄉規劃工作需要重視鄉村生態體系的構建,鄉村地方政府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制定環境標準,保護鄉村生態環境的同時發展鄉村經濟,針對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采取合理的污染治理與環境保護措施,使生態自然環境得到修復。健康的鄉村生態系統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保護區域生態平衡和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可以使鄉村走上健康的可持續性發展道路。
3.2加強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
自從我國開始鄉村建設的工作,鄉村人口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這種情況,也暴露出鄉村地區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不足的問題。在實施城鄉規劃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提高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數量,滿足鄉村居民的生活需求。首先,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是鄉村居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所需,也是生產生活的重要基礎保障。設施的建設需要充足的資金做支持,當地鄉村政府需要采取多種方式吸引建設資金,逐步完成設施的建設工作。其次,擴大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的服務覆蓋率,逐步淘汰破損老舊的設施,促進鄉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最后,豐富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的需求覆蓋面。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從多個方入手,滿足鄉村居民的不同需求,推動鄉村實現振興發展。
3.3鄉村功能的合理布局
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決“三農”問題,因此對鄉村發展功能布局的規劃必須符合鄉村的實際情況,明確鄉村的具體功能和需求,以滿足區域內鄉村居民的需求為主要目的,實現各功能區域的協同發展。同時,管理者應重視不同區域的優勢與特點,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和特征選擇適宜的經濟發展模式,優化鄉村功能的布局,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3.4提高鄉村地區的人口素養
農民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占有主體地位,農村人口是推動農村發展和實現農村復興的關鍵因素和寶貴資源,只有不斷提高農村人口素質,并讓廣大農民積極參與到鄉村建設和鄉村發展上來,這才是保證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實現的基礎。因此,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科學知識、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農村社會文明程度的基本要求。針對青壯年勞動力,要改進和完善地方政府和基層組織的宣傳工作,優化工作方法,出臺政策鼓勵吸引科技人才向農村流動,為返鄉入鄉人員提供必要的科學普及、教育培訓和創業指導,建立城鄉人才培養和交流機制,促進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結語
綜上所述,在鄉村經濟振興過程中,既要注重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發展鄉村經濟,提高人民經濟效益,還要積極開展鄉村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設,要在農村多開展文化活動,拓展鄉村文化服務渠道。積極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升級,結合農村資源和生態優勢,創新規劃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戰略,研究鄉村振興的科學途徑。既要分析鄉村發展的實際情況,又要形成城鄉基本關系,要充分利用農村的資源優勢,合理開發利用,發展好鄉村的特色產業,推進農村振興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志軍.城鄉規劃視角下的鄉村振興戰略路徑探微[J].中國室內裝飾裝修天地,2020(02):142.
[2]陳揚,吳燕.城鄉規劃視角下的鄉村振興戰略路徑初探[J].當代旅游,2019(11):1-2.
[3]張敬東.城鄉規劃視角下的鄉村振興戰略路徑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9(3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