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信息化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方式,而且對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教學媒體合理結合,就能夠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讓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讓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數學知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欲望,讓他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大大提高教學效果。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上的應用,使學生的學習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數學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能更有效地實施觀察、探究、發現、猜想、驗證等教學環節。這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一節課有一個良好的開始,往往會影響到這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如果學生對一節課產生了興趣,那么教師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是被動地接受環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興趣是求知的向導,沒有求知欲的學生就像沒有翅膀的鳥兒。”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好動、課堂上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大腦容易疲勞,這就需要教師常常變換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數學具有良好的興趣和動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快樂和享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然而興趣和動機并不是學生固有的,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創性、需要性來滿足學生探索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我們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動機和興趣。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利用課件創設一個故事情景:兩個人分1塊餅,怎樣才能平均分成兩份呢?這樣自然地引入到新課,先請學生猜每人分得多少份餅,再實踐操作分一分,分得半塊就要用分數1/2表示,讓每一個學生動手動腦,初步感知分數的產生,知識的過渡水到渠成。這樣利用信息技術課件形象、直觀的演示,加深了學生對分數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一目了然,對知識的吸收速度更快,激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為下一步的探究創設了合適的情境。
二、化抽象為具體,深化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數學是利用符號語言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數學的學科特點是比較抽象、概括,而小學生因為年齡小,生活知識面窄,感性知識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但他們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事物,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多媒體表現形式,在教學中合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既能加強直觀,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的厭學情緒、減輕學
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知識的心理狀態。這對于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起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由于受年齡特征和生活實踐的制約,對于一些數學知識,無法通過文字來有效地理解,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使數學知識、學生的思考過程具體化、形象化,從而達到使學生領會、突破難點的目的。例如,教學《相遇問題》時運用軟件直觀演示,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題目中數量間的關系。教師操作鼠標,屏幕上首先出現兩輛車,其中一輛車從左往右走,一會兒,另一輛車從右往左走,兩輛車在逼真的模擬下行走,直到相遇。這時屏幕上出示題目:“甲車和乙車兩地相對出發,駕車每分鐘走50米,乙車每分鐘走43米。甲車走1分鐘后乙車才出發,經過9分鐘兩車相遇。兩地間距離多少米?”教師通過鼠標操作,屏幕上顯示線段圖,在線段圖上分別標出每分鐘兩車各行走的路程。這樣難點在兩車形象行走的動態演示和直觀的線段圖中得以解決,使學生一看就明白了,它比老師的任何解釋都具有說服力,增強對學生感觀上的剌激。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同一個屏幕上,文本、圖象、動畫、聲音多種信息形式展現,可以給學生前所未有的視聽震撼,引發學生的強烈學習興趣。與黑板上白色粉筆字相比,信息技術的優越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豐富數學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數學教材由于載體、地域的局限性,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書本上的知識以理論為主,與“身邊的數學”聯系不是十分緊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以及對數學新知識的學習,阻礙了數學新課程目標的實施。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應當更多地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檢索等功能,獲取大量有用信息,充分利用計算機做為教學工具。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突破書本上知識的局限性,補充書本以外的知識,擴大了教學知識量,使學生能開闊思路,接觸到更廣泛的知識。借助于因特網還可以讓學生隨時了解數學發展的最新動態,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知識特點編制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信息技術在數學學科中的運用,為實現新課程目標提供了非常自然的生活化的工具,形成了以教材為中心的系列課程資源,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數學課堂訓練。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可以讓學生在網上查找有關信息,有些學生知道地球自轉一圈就是一天,圍繞太陽轉一圈是一年,也知道有關平年和閏年的知識;又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讓學生在網上學習有關分數的產生等。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到更多課外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總之,信息技術應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發揮其最大功效,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重負,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的視野開闊了,知識面拓寬了,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有效地培養創造性人才,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
(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平桂區實驗小學 ?廣西賀州 ?54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