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鳳
摘要:目的是研究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對乳腺癌健康及其生活質量的影響。該方法根據年齡、疾病類型等比較原則,從比較組(n=28)和觀察組(n=29)中選擇了2020-10年間在醫院接受治療的57例乳腺癌作為研究廣告人。觀察組得到該組良好的護理。并比較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模式下的生活質量。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評價為88.7±5.8,對照組評價為68.5±6.3;觀察組高于比較組,差異統計(p)為0.05。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價高于比較組,差異由統計控制(p 0. 05)。結論認為良好的護理服務可以應用于乳腺癌的護理,有助于恢復和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乳腺癌患者;康復;生活質量;影響
引言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生具有明顯的年齡分布特點,女性隨著年齡的增加,乳腺癌發生率也逐漸增加,且年齡越大臨床治愈效果越差。目前臨床多采用外科手術治療,術后患者可出現患側上肢水腫、疼痛及活動障礙等現象。本文觀察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對乳腺癌患者康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10月醫院收治的57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的診斷標準。按照組間年齡、疾病類型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n=28)和觀察組(n=29)。其中對照組年齡45~68歲,平均56.2±4.7歲;疾病類型:原位癌13例、浸潤癌12例、髓樣癌3例。觀察組年齡43~70歲,平均56.5±4.5歲;原位癌14例、浸潤癌13例、髓樣癌2例。所有患者均對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a)由小組提供一般護理,具體如下:分發《術前預防和治療手冊》,并向病人和病人提供基本手術信息,如:b .操作時間、提示等。通知;①醫生進行手術時的身體監測和協助;手術后的心理社會護理和并發癥。
該股得到優質護理,包括:(a)術前護理。幫助患者提高認識,向他們講解乳腺癌手術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并通過語音刺激和干擾降低患者情緒,說明成功案例,提高治療信心,為焦慮、抑郁等不愉快情緒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社會咨詢。對病人及其家屬的必要知識,特別是乳腺癌的原因、危險和手術的作用,應耐心地加以處理,以說明中國的衛生政策,克服對這種政策的恐懼。αber是在手術中的良好護理。老韓老韓的乳腺癌手術是有一定風險的。因此,護理人員在手術過程中必須有生命跡象(例如b .嚴格按照護理程序監測病人的心率、脈搏、呼吸設備)和面部表情,例如b .如有例外情況,應立即通知主任醫生治療情況。手術后。手術后,病人會小心翼翼地被送回醫務室,記錄自己的身體狀況,在孤獨后詢問他,幫助他改變位置,以避免傷寒,改善病人的生活和營養指導,提高手術后的生活質量。準備好病人可以使用的所有食物,手術后及時進行心理疏散,并向乳腺癌患者報告需要安靜清潔休息階段的醫生。護理人員應確保設備在患者可接受范圍內的通風、聲學和適應噪聲。康復期間的護理包括制定健康和適當的營養方案,幫助病人解決問題,為進一步心理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對研究對象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據采用( )表示;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對數據進行校檢;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后康復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后,對照組康復評分為68.5±6.3分,觀察組評分為88.7±5.8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對比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乳腺癌患者易通過淋巴液或血液擴散至全身,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目前臨床多通過手術治療早期乳腺癌,但術后患者創面肉芽組織生長會形成瘢痕,降低組織彈性收縮能力,致使胸壁出現緊縮感,限制了上肢運動能力。常規護理對患側上肢鍛煉強度、次數及鍛煉時間要求不嚴格,患者上肢功能恢復不佳,影響患者生命質量。優質護理是以病情恢復為目標而制訂的規范化、階段性的護理計劃,嚴格把控鍛煉內容、鍛煉強度與頻次,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適量的康復鍛煉。
分析原因為患者因疾病、術后疼痛、上肢運動受限等因素,易產生癌因性疲乏。所以,提高并改善患者術后肢體運動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自然就減輕了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可改善乳腺癌術后患者患側上肢功能,降低癌因性疲乏評分和并發癥發生率,效果優于單純常規護理。
參考文獻:
[1]史萌萌,蘇益芳,魏紅俠,張寶利.優質護理服務對乳腺癌患者康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大醫生,2018,3(08):162-163.
(贛州市人民醫院 ?腫瘤科 ?江西贛州 ?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