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瀚驥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的不斷推行,體育的作用變得越來越多重要。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大學體育教學與體育產業經濟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因此,大學要重視體育教育,加強體育建設,為我國的體育產業經濟和體育事業貢獻力量。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體育教育逐漸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高校學生作為祖國的接班人、作為建設國家的棟梁,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大學體育教育要加強體育文化宣傳。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我國的體育產業經濟也隨之發展,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形勢和背景下,大學應該加強對體育教育的認識,讓廣大學生重視體育、熱愛體育,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在學者研究的基礎上,試論大學體育教育與體育產業經濟之間的關系,淺析大學體育教育對體育產業經濟的影響,探討促進大學體育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策略和方法。
1 大學體育教育與體育產業經濟之間的關系
體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擁有強健體魄的體育人才,而大學生正是體育事業所需要的重要組成因素。高校里青春活力的大學生不僅具有豐厚的體育理論知識,還有較高的體育運動技能,是我國體育事業的后備人才。與此同時,我國著名的體育院校眾多,體育設備完善,幫助我國共同舉辦并承擔了很多的體育賽事和活動,促進了體育產業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大學生為體育事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基礎,大學體育教育與體育產業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2 大學體育教育對體育產業經濟的影響
2.1 大學體育教育拉動了體育消費
大學體育課程是大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體育活動、體育知識講座、體育競賽和體育社團等等,讓大學生對體育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激發了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增強了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學生學習體育課程,就會購買體育設備和運動器材,這些體育相關產品的購買會拉動我國體育產業的消費。
2.2 大學體育教學擴大了體育產業規模
大學體育教育能讓大學生對體育的認知更加深刻,學生會意識到體育不僅會促進身體健康,甚至在就業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學生在學習某項體育運動時,教師也會推薦有關該項目的一些輔助器材,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該運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擴大體育消費人群和產業規模。
2.3 大學體育教育為體育產業提供人才
首先,體育可以幫助學生增強體魄、促進身體健康。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體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抵抗力。其次,體育可以幫助大學生舒緩壓力、發泄情緒。面對課業和學業的壓力,適當的進行體育運動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學業負擔,使學生減輕煩惱、精力充沛,也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投入學習。最后,體育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心理承受能力。在體育訓練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奮發向前、勇敢果斷、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等良好的品質和心理素質。這些都會讓學生面對學習和生活時更加從容不迫,更加理智自信、積極樂觀,讓學生能更沉著冷靜的面對挫折和壓力,磨難和打擊。
與此同時,很多的體育運動都需要隊友之間的互相配合,學生能在體育教育中提升自身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大局意識,在體育中學會配合與幫助。由此可見,體育教育對大學生有著眾多積極的、正向的、深刻的影響,會為國家培養熱愛體育運動、愿意為我國體育事業做出貢獻的體育后備人才。
3 促進大學體育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策略和方法
3.1 加強體育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
我國高校要重視體育,加強體育文化建設,可以通過財政撥款等方式獲取資金,整修并完善校園和體育場館內的各種體育設備與設施,并做好基礎器材的維護,以此來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3.2 加強體育文化宣傳
環境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教育環境,加強體育文化宣傳的力度。大學可以通過黑板報、語音播報、體育講座等方式,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讓體育文化走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在當今網絡互聯信息化社會,高校還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建立校園體育網站,發布體育新聞,定期組織有趣味性的校園活動和體育賽事,吸引學生參與的熱情,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體育比賽中提升自身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3.3 建立健全完善大學體育制度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律,不成方圓。高校應該建立健全完善體育相關的各種規章制度,以此來約束學生的行為,確保體育活動和賽事能安全進行。
3.4 建立優秀的體育教師隊伍
高校要培養并建立一支優秀的體育教師隊伍,保證體育教師有較高的體育素養。通過體育教師的言傳身教,從而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
4 結語
總而言之,大學體育教育在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上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校作為培養體育人才的重要場所,要發揮創新思維,采取上述措施,重視并加強體育建設,從而為我國的體育事業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