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晶
摘要:目的分析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搶救過程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本次實驗研究的對象為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間搶救的急性腦梗死患者84例,根據其接受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給予急診護理路徑的42例患者作為實驗組,給予常規急診護理服務的4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結果實驗組患者搶救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在接診時間、分診時間、準備搶救時間、搶救時間的比較上,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明顯較短(P<0.05)。結論運用急診護理路徑實施急性腦梗死患者搶救不僅僅可以提高搶救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同時也縮短了接診、分診、準備搶救和搶救時間,搶救效果理想且顯著。
關鍵詞:急診護理;搶救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
引言
急性腦梗死為臨床常見危重癥,主要由血管粥樣硬化或栓塞造成,由于發生部位在腦部,病情發展迅速,致死率及致殘率較高。相關研究提示,急性腦梗死與高血壓、糖尿病等有關,而此類疾病隨我國老齡人口增多,發病率逐年上升,急性腦梗死發生率亦隨之上升,已成為我國成人致殘、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腦梗死發生后,患者局部腦組織迅速缺血,若未及時得到治療則可能發生腦組織壞死或軟化,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指出,急性腦梗死發生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與其治療時間呈正相關關系,即越早獲得治療,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越輕,因此臨床搶救工作中,如何提高急診效率為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患者后遺癥、提高其生活質量是關鍵。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研究的對象為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間搶救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人數為84例,將所有患者根據其接受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有患者42例,其中,有24例是男患者,有18例是女患者,患者年齡范圍在42~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6±3.9)歲;對照組有患者人數42例,其中有25例是男患者,17例是女患者,患者年齡范圍在43~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9±4.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傳統護理組實施傳統護理,主要內容包括入院后的心電圖監護、病房環境護理、生命體征監測等。
急診流程組在此基礎上采取急診護理流程護理,主要內容如下。
成立急診護理小組根據醫務人員的工作能力、溝通能力組建搶救小組,組內3~4人,由臨床急救經驗豐富的護士擔任組長,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搶救工作中負責指導和協調。
創建相應護理急救流程預檢護士對患者的病情情況進行初步評估后,根據評估結果安排其接受早期檢查,對其生命體征、意識清醒情況、語言情況、肢體功能等進行綜合評估后送往搶救,先向其提供搶救服務后,再幫助患者家屬掛號,并幫助其開通綠色通道,及時將患者信息反饋給??漆t師,協助醫師展開搶救工作。
啟動疾病應急流程患者進行搶救時,負責調整其體位,一般將床頭抬高15°~30°,并幫助其建立靜脈通道,對其血液標本進行采集,送檢其血常規、凝血功能、生化指數等,利用相關監測儀器對其血氧飽和度、心電圖指數、血壓值等進行檢測,以了解患者疾病情況。詢問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情況,并觀察其是否適合溶栓藥物治療,最終明確其病情及溶栓指征后,再為其開通2條靜脈通道,并利用心電監護儀等設備對其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等進行持續監測,實施溶栓后,經醫師確認可回病房休息后將患者轉移回病房休息。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搶救時間、分診時間、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系統予以評定,內容有面癱、肌力以及意識等,百分制,分數越大,說明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以及并發癥情況。
2、結果
2.1、搶救有效率情況
實驗組42例患者搶救效果為顯效、有效、無效的分別有24例、17例、1例,搶救有效率為97.6%;對照組42例患者搶救效果為顯效、有效、無效的分別有21例、15例、6例,搶救有效率為85.7%,實驗組患者搶救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2.2、護理滿意度情況
實驗組42例患者家屬護理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的例數分別為24例、16例、2例,護理滿意度為95.2%;對照組42例患者家屬護理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的例數分別為20例、14例、8例,護理滿意度為81.0%,在護理滿意度的比較上,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明顯較高(P<0.05)。
3、討論
急性腦梗死患者起病較急,病情發展迅速,有較高致死率及致殘率,數據顯示,急性腦梗死已成為我國成人致殘主要疾病之一。臨床急救效率直接影響搶救成功率,且在相關研究中指出,隨患者大腦缺氧缺血的持續,神經功能損害程度持續加重,早期進行搶救治療對其神經功能缺損有良好的減輕作用。隨相關搶救方法不斷完善,急性腦梗死致死率有所下降,主要得益于腦梗死介入治療、各類溶栓藥物的創新完善,使急性腦梗死搶救成功率有所上升,不過,由于該病的疾病特點,除臨床治療方法外,急救效率也是影響搶救及治療此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急性腦梗死患者發病早期若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受損腦組織的存活幾率較高,倘若腦部供血及時恢復,可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對患者正常生活的恢復也有積極影響。急診護理流程是臨床對于不同危急重癥患者進行搶救的護理學科,主要是借助及早干預使患者的病情更加穩定,輔助治療開展,保證患者健康,因為急性腦梗死具有發病快與危害大等特征,可實施急診護理流程干預,及早介入治療對病情的發展嚴格控制,促使患者的搶救效果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運用急診護理路徑實施急性腦梗死患者搶救不僅僅可以提高搶救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同時,也縮短了接診、分診、準備搶救和搶救時間,搶救效果理想且顯著。
參考文獻:
[1]王芳,李艷華.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急救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刊,2020,55(10):1148-1151.
[2]宋曉芳.急性腦梗死患者搶救中全程優化急診護理的應用效果[J].包頭醫學,2020,44(03):58-60.
[3]黃景蓮.優化急診護理流程聯合亞低溫治療儀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20,33(16):165-166.
(三峽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 湖北宜昌 44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