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易濰
【摘要】本文以新時代藝術發展背景為要求,針對當前剪紙藝術面臨的發展困境,圍繞剪紙題材、剪紙技藝、剪紙傳承、剪紙文創四個方面,就剪紙藝術的創新發展路徑開展探討。
【關鍵詞】剪紙藝術;創新性;剪紙文創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4-0087-02
一、新時代下剪紙藝術的發展背景
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對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獻人民,為新時代文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剪紙藝術是具有上千年歷史的古老技藝,是指以紙為材料,用剪刀或刻刀為工具,用手剪或刀刻的方式制作而成的平面鏤空的工藝美術品。因其材料易得,上手較為簡單,具有“千剪不斷,萬剪不亂”的藝術特質,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二、當前剪紙藝術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缺乏具有共識的理論體系。在社會經濟發展巨大革新的今天,剪紙藝術的生存與發展面臨了巨大的挑戰,而缺乏統一完整的剪紙理論體系是阻礙剪紙藝術蛻變發展的一大難題。剪紙藝術脫胎于鄉村地區傳統手工藝,流傳于民間手工匠人之間,剪紙表現主題、形式、技法多通過口口相傳與傳統師徒制進行傳播,缺乏剪紙理論的系統性研究與梳理。當前關于剪紙藝術的研究,多集中于剪紙形式,技法、歷史及傳承保護,熱衷于探討剪紙藝術的民俗性與傳統性特征。剪紙藝術書籍多以面向非專業人士及低齡科普為主。過于分散,多以地區剪紙為主,缺乏全國整體性的剪紙藝術理論體系。
(二)社會轉型帶來的傳承問題。剪紙藝術的來源是中國廣大的鄉村地區,伴隨快速城鎮化的時代發展,傳統剪紙藝術逐漸失去了他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不可避免的面臨斷代問題。1984年《美術》雜志刊登了一篇名為《大海也要枯嗎》的文章,其中談到中國剪紙藝術曾經登上了也許再也達不到的頂峰。只有偶爾在老奶奶的箱底里找到幾張泛黃的舊紙花兒,才使我確信剪紙藝術的歷史高峰是真實存在的。這是在距今37年的時候人們發出的感慨,而在科技日新月異的2021年,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依然面臨同樣的問題。
(三)剪紙藝術的創新性困惑。長期以來剪紙作為民間藝人自發創作的藝術形式,其題材多為農耕生活、神話傳說、地域風俗等,一談到剪紙,人們就會聯想到中國傳統民俗剪紙,很多剪紙作品設計停留于歷史上千年不變的紋樣上,難以引發當代年輕人的共鳴。在剪紙藝術群體內部亦存在自囿于民俗藝術的論調,把剪紙當作是匠人作品,認為當代剪紙僅僅是對前人作品繼承,對于剪紙藝術的美術性特征與時代性發展缺乏認識與挖掘。可以說,這種論調可以說極大地阻礙了剪紙藝術的發展。
二、剪紙藝術的創新性發展方向探討
剪紙藝術作品應分為三類:精品、作品、產品。剪紙精品應該是可以流傳千年的名家大作,具有精妙絕倫的美術性與設計感,還具有無法被模仿和超越的工藝性。作品是剪紙藝人的一般性剪紙藝術作品;產品是為了商業用途而制作的剪紙商品。在這里筆者單獨談一下剪紙文創的概念,剪紙文創則是根據剪紙藝術延展出來的其他文化創意產品,關于剪紙文創將在后面單列小節來闡述。
(一)關于剪紙理論相關問題的探討。首先要定義剪紙藝術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剪紙?剪紙屬于工藝美術,在過去被稱為手工藝,是指以特定的材料、工具、制作方法通過手工加工的方式完成的藝術作品。剪紙的材料為紙張,工具是剪刀或刻刀,制作方式為剪或刻,剪紙藝術的特色是“千剪不斷,萬刻不亂”,這些要點一起組成了剪紙的定義。
過去很多人對剪紙藝術的定義過于側重其民俗性、民間性、紋樣性等層面,而對剪紙藝術根本屬性—— 工藝性較少提及,這使得剪紙藝術的發展和傳承受到一定誤導。剪紙藝術的工藝性是工藝美術作品最核心的特質,而民俗性、民間性是所有的傳統藝術的共性。把握了剪紙藝術基本定義,才能把握住剪紙藝術這一非遺技藝在傳承中需要真正保護的核心。行業內有些人說剪紙不能“繪畫化”,不能做成“過刀的畫”,否則就失去了剪紙藝術的靈魂。從剪紙的基本的定義上厘清這個問題,剪紙藝術是以剪刀或刻刀在紙上通過鏤空工藝形成的平面藝術品,“過刀的畫”本來就是剪紙藝術的基本定義。
剪紙藝術就是過刀的畫,通過繪畫來設計作品的紋樣,很多老手藝人不用通過繪畫而是心里想什么就剪什么,這無非將畫稿裝在了心里,有一個成畫在心的過程,這不能改變剪紙藝術的根本定義?!半S手剪”需要的是大量的、日復一日的練習,是熟能生巧的精絕技藝,而制作大型剪紙主題創作,更需要先繪制草圖,再進行剪刻技藝。如果說隨手剪是國畫的寫意水墨,講究刀隨意行,下刀無悔,那么刻刀就是國畫的工筆丹青,一招一式都要屏氣凝神,容不得絲毫錯處。
(二)關于剪紙藝術題材創新的探討。剪紙藝術的設計有傳統風格和創新風格兩大類,但在實踐中他們可以相互兼容,互為補充與增益。傳統風格可以在新的創新設計理念中獲得新生,創新風格也能從傳統風格中獲得靈感。他們是辯證相通,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對立面,一個好的剪紙從業者既要了解傳統,也要擁抱創新,按照“不泥于古,不背乎今”的原則進行剪紙題材選擇。一方面既可以選取傳統的經典剪紙題材、代表吉祥如意的節日剪紙紋樣等進行創作,也可以在傳統的基礎上按照現代的設計理念進行重新設計及再創作;另一方面應該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緊跟時政,設計創作反映新時代新風尚的剪紙作品,結合社會熱點、時政要聞、紅色黨史等進行主題創作;或設計制作符合年輕人審美的游戲場景、動漫人物等主題作品。當前,剪紙藝術想獲得全新的發展,必須響應黨和國家對于文藝作品發展的要求,創作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的剪紙精品力作,加強現實題材主題剪紙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剪紙精品力作。
剪紙題材創新的關鍵在于原創性,但在剪紙藝術這種平面藝術領域,用別人的畫作與圖案進行創作問題比較嚴重。一部分是因為一些民間剪紙藝人缺乏美學基礎,沒有自己獨立設計的能力,才出此下策,只要他們對原創足夠尊重,不冒稱自己是原創,是可以理解的。另一種為了謀取某些利益而盜取他人設計圖樣還謊稱自己是原創者的,必須給予道德的譴責及法律的懲處。
(三)剪紙藝術技藝提升。在剪紙技藝上,剪紙藝人要堅持守正創新,應該首先承認剪紙的工藝美術屬性,將新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式融入剪紙中。技術創新可以嘗試新的制作工藝和材料,在紙張、剪刀、刻刀、墊板等剪紙工具上追求盡善盡美,陽刻條線要光滑細膩,線線相連;陰刻線條要干凈利落、線線相斷。大部分的剪紙作品都是陰陽結合的作品,尤其是在大型主題創作作品上更加要追求技藝的精益求精。
但是技術創新應該尊重剪紙藝術的基本屬性,不管是用刀刻還是刀剪都加強剪紙技藝的練習,不能脫離剪紙藝人的控制。盡管現在可以用計算機量產剪紙,但批量生產的剪紙絕不可能成為剪紙精品,只能作為剪紙產品。而真正的剪紙藝術精品是永遠不會被電腦替代的。對于普通的剪紙愛好者來說,也許剪紙技藝不需要太過苛求,但對于專業剪紙從業者來說,剪刻技藝必須追求精益求精,這是專業剪紙從業者與剪紙藝術愛好者的根本區別。
(四)傳承發展道路。剪紙藝術作為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手工藝技能,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委員會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動態性和活態性”,剪紙藝術是以人為核心的活態化技藝,最重要的保護對象是技藝的發展與理念的傳承,而非物質實體。因此剪紙藝術的傳承方向主要任務是擴大剪紙從業者規模,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剪紙藝術創作人才,造就一批德藝雙馨剪紙藝術名家大師。
首先是要讓剪紙進學校,邀請剪紙大師進校園,尤其是大中美術設計院校的教師與學生,提高他們對剪紙藝術的興趣。他們是中國藝術領域未來的中堅力量,這對于剪紙藝術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利用國家非遺保護傳承的政策與資金支持,從實際著力非遺活態傳承,舉辦各級、各類剪紙比賽、各種類型的剪紙藝術展覽、學術交流活動,讓從業者有更多的交流、展示平臺,借助商業活動模式,打造剪紙體驗館,在城市商業空間等人流量密集的地點開展剪紙藝術展覽和體驗活動,可以利用省市級的文創場館,進行設點展示。借用現代互聯網科技,利用互聯網各類成熟的平臺,搭建剪紙藝術愛好者社群,建設有影響力的剪紙行業網站,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進行營銷、傳播,收集剪紙藝術作品。
(五)剪紙藝術的創新延伸——剪紙文創。談到剪紙藝術的創新,始終繞不開剪紙文創的概念。文創是文化創意產品的簡稱,而剪紙文創是根據剪紙藝術,具有藝術性、精神性、文化性,能夠展現我國剪紙藝術的其他文化創意產品品。應該說文創產品不屬于傳統剪紙藝術作品,它是吸取剪紙藝術形式的其他產品,市面上可以看到的剪紙文創主要包括商品包裝、城市公共宣傳設施、互聯網上的平面設計作品等。
剪紙藝術是剪紙文創是藝術來源,剪紙文創是剪紙藝術的發展與延伸,他們二者是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的關系,不能搞對立,也不能拋開一個談另一個,所以本文將其兩者放在一起作了定義的比較與厘清。我們要看到傳統工藝美術作品要向跟上時代的發展,被更多的人知曉,必須要走上文創發展之路。另一方面,設計出被更多人喜愛的剪紙文創產品,必須要深入挖掘剪紙藝術文化,深刻理解剪紙文化的定義,多見多看好作品,提取出好的剪紙藝術語言,才能制作出真正賞心悅目的剪紙文創產品。
三、小結
發展與創新是剪紙藝術這門非遺技藝在新時代下的主要命題,本文分析了剪紙藝術當前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厘清了剪紙藝術的相關定義,并提出了創新性發展的具體方法,促進了剪紙藝術的理論發展。
參考文獻:
[1]靈人.略談窗花剪紙的特點[J].美術,1956,(8):22-23.
[2]程征.大海也要枯嗎[J].美術,1984,(5):23-24,41.
[3]蔡驍龍,江靜.開宗明義地厘清剪紙藝術的定義及其工藝美術特質[J].雕塑,2017,(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