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摘要:與普通社會兒童不同的是,智力殘疾兒童在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等方面存在缺陷,使其數學學習遇到許多困難,因此,必須采用獨特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提高培智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培智學校;生活數學;校本課程;研究
引言:培智學校的學生大多具有嚴重的智力缺陷,雖然在課堂上掌握了數學生活的基本應用知識和技能,但在社會環境中,他們不能有效地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來解決社會生活的實際問題。它必然會影響中等偏下的學生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發展。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聯系起來。
1.生活數學校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設計
1.1生活數學校本課程目標
教學目標不僅是對課程內容的限定,也是評價課程的重要依據。課程目標是課程發展的指導思想和方向。預知教育的結果,即學生在完成各種教育活動(或課程的總目標)和身體方面的表現。具體地說,培智學校的目標包括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參照了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具體目標在三個認知領域中進行了闡述,學生可以理解和掌握對生活、數字和計算、貨幣和技能至關重要的概念,并通過學習來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了解或者掌握一定的計算技巧和方法,并且運用你所學的知識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能體驗成就感,增強自信,培養堅強、勇敢、積極的人格。
1.2培智學校生活數學校本課程內容的選擇
(1)全面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數學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前概念和定量概念。你需要學習在家庭生活中計數,使用簡單的計算,用硬幣,識別時間等等。由于自身缺陷,智力殘疾學生的學習能力較低。為更好地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這門課程的內容應盡可能包括數學知識和技巧,以便智障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可以使用。第二,這個孩子有特殊的需求。前一種是基于知識概念,后一種是應用數學技能。選取相應的內容進行教育培訓,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2)趣味性與操作性相結合
Schoomlinski說過“孩子的智慧在手指頭上”,意思是通過講故事、玩游戲等方式,讓孩子們感受到數學的無窮無盡的樂趣,并根據孩子們的能力來設計一系列活動,比如“六一園”、“趣味兒童俱樂部”和“盆栽”。其中有數字迷宮、猜數學謎語、玩數學游戲、參觀超市等。其中包含了信息和有趣的內容。小孩子都很喜歡。通過動手操作和大腦活動,學生可以發展他們的思考能力。像“聰明的棍子”、“奇幻的圖形”、“制作刀刃的圖畫”、“精彩的拼寫”、“奇異的奇巧”等等經營活動,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學生感受學校的實際意義與應用價值。例如,生活中的數字“我要打電話”“我的日程安排”“超市購物”等等。另外,在學校、社區、家庭和社會性團體中也有許多數學相關課程資源。它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擴大他們的知識。
2.實施步驟
2.1科學評估
發展性評價幫助學生找到教育的起點,功能評價為學生的個性化教育提供了基礎;例如,發育性評價可以對中度智障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進行初步判斷,這主要是在術前階段(2-7歲)。從具體的計算階段(7-11歲)開始過渡到兒童階段,并開始用文字、想象和圖像來描述世界。關鍵是要形成概觀的概念體系;思維活動主要是建立經驗與行動之間的聯系,不可能實現符號計算的概念,缺乏可逆性。數學和物理學的某些基本概念(如不變的量、質量和重量)是不能理解的。以科學評價為基礎,找出生命數學教育的切入點。
2.2制訂IEP
通過科學評估,您可以為您的學生量身定制IEP,并遵循IEP相關程序并選擇正確的課程。探索集體教學與個性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2.3實施教學
執行的課程是“雙腿走路”。結合 IEP和每月的生活主題。二是生活數學家庭輔助訓練課程?;诿吭碌脑u估制定每月的計劃。準備下學期的學習計劃。另外,家長有時會記錄下家庭訓練的實時情況。家校緊密溝通,確保教育培訓內容方法的一致性和培訓效果。成為父母和孩子可以利用“學習案例”幫助父母實施家庭訓練。
2.4教學評估
可以說,評估是教學實施過程的開始和結束。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所以在制定,修改和實施學校的過程中。教學評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3.主要研究成果
3.1創設生活情景,激發探索欲望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在數學教學中科學、有效地創設生活情景。使學生在熟悉的數學生活場景中,愉快地探索問題,找出解題規律。在買東西的時候,我會用泡沫房給新產品貼上新的價格標簽,這樣學生就能看到新產品的價格和舊產品的價格有什么不同。使學生體驗數學生活,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家校聯動,探究生活數學
在課堂上,學生應該練習并應用更多的知識,以及他們的家庭和社會生活。所以,家庭和學校的共同發展對于學生的社會成長至關重要。當學生一段時間用完人民幣學習后,我會給學生布置作業,讓他們完成一些家庭購物任務,并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通過家庭與學校的雙管齊下,逐漸形成了責任感,積極參與社會。
結束語:對數學生活的實踐性研究,為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參與社會生活的實踐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然而,應用范圍仍然過于狹窄。我們還應繼續對此進行探討。作為培智學校這一特殊教育機構,我們要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在學校課堂中,重視智力障礙學生的學習特點,開展學生參與社會所需的數學教學;在社會課堂中,要進一步加強數學學習與實踐活動,有效地利用社會課堂中的各種學習資源,使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鍛煉。將重復的課堂學習和社會實踐應用結合起來,加上對大學生數學知識運用的訓練密度,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社會生活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范英秀,楊金轉,康平.培智學校生活數學校本課程的構建與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18-19.
[2]位鑫.培智學校生活數學校本課程的構建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000(022):156.
[3]梅建青,潘銘.培智學校數學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6,000(001):85-88.
臺州市椒江區培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