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仲漢
【摘? ? 要】引領教師的發展是學校的永恒主題,是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保證,學校也才能實現持續發展。本文校園文化、價值認同、深度學習、全員培訓,校本研修、課題研究、發展評價、激勵機制等進行簡要論述,旨在推動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小規模學校? 教師發展? 舉措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094
《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要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
一、當前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發展的困境
1.學校辦學條件和運營經費效率低下。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平時需要承擔更多的教育教學工作,課時負擔重,導致平時不太注重自身的專業發展,教育教學知識技術難以獲得有效更新,限制了教師的發展。
2.教師活力不足,職業倦怠。受職稱晉升、職業倦怠等因素影響,部分教師上進心不足,師訓經費使用受限和外出培訓學習積極性不高,造成部分教師知識老化。教師缺乏在職培訓與學習,出現專業化發展的現實困境,教師掌握的知識相對陳舊,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最終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3.校本研修流于形式,研修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教師對教育教學活動中發現的問題未上升到深入研究教育教學課題的層面,研究深度和成果有效性等方面難盡人意。
4.個人專長發展無廣闊平臺。小規模學校相對大規模學校,其教師專業發展平臺較少,實踐活動活力欠缺,教師能力得不到發揮。
二、引領小規模學校教師發展的抓手
1.以校園文化、價值認同為抓手,促進教師為共同愿景奮斗。校園文化是指學校主體在整個學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獨特凝聚力的學校面貌、制度規范和學校精神氣氛等,其核心是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所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念。建設校園文化能有效促進個人和集體的相互融合、相互影響,激發團隊凝聚力、生命力和創造力,培育敬業精神,校園文化影響著教師群體的專業發展。小規模學校要以校園文化、價值認同為抓手,建立以學校發展、教師個人專業成長的共同愿景,要引導教師傾注工作熱情,增強主人翁意識,樹立團隊共同體的理念,建立彼此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的價值觀,努力營造資源共享、個性自由表達、身心愉悅的成長空間,在團隊發展中實現提升自己、超越自我的目標。
2.以深度學習、全員培訓為抓手,促進教師整體素養能力提升。學校在引領教師發展中必須面向全體教師,要利用教育資源網站中大量的教學素材和教學視頻,組織安排教師觀摩學習;開展全員培訓,解決教師發展中的一些共性問題,如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理念、課程開發與建設能力、教學技能和班級管理藝術等問題。學校要采取全員培訓、跟崗學習、自學研修等多樣化的方式,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中老年教師經歷長期的教學,相當一部分成為經驗型、應試型教師,他們缺少新的教育理論、課程理念,創新精神不足,因此,培訓重點應放在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激發他們的教育創造力。青年教師學歷較高,創新意識比較強,成長愿望強,但教學經驗相對不足,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研究能力相對不足,培訓重點應放在教學技能、教學方法培養和教學研究能力上。
3.以線上互動、有效實踐為抓手,形成行知統一的共促共進機制。開展線上學習與互動和教學實踐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切實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牽線專家、名師成為導師,解答教師的疑難問題,精心策劃各種有效活動;結合校情學情,教師和專家共同確立教學實踐方案,在方案統領下,備課組解決教材教法問題,年級組通過跨學科教研解決學生已有知識和學習動機問題,交叉配合,讀懂教材,讀懂學生,完善教學方案,形成共促共進的教學實踐機制。學校要為教師有效學習創設機會,開設多元的學習渠道,有計劃地向教師推送學習文章,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學科和專題培訓會與研討會,讓優秀的教育資源得到共享。通過教育專家、名師引領,結合教學實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4.以校本研修、課題研究為抓手,促進教師全員參與協同研修發展,提升綜合實踐能力。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基地,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平臺。學校要根據專業發展目標調整、創新校本教研主題,開展專題攻關、案例研究等活動。要立足校情,為團隊開展教研活動積極創造條件。積極進行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提高研究實效。
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載體。課題研究是必須依靠集體智慧、分工協作才能出成果的教育活動,以課題研究為載體,能更加有效促進教師教育理論積淀、教學實踐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增強。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以發展為主題,以創新為核心,以提高為重點,以服務為方向,積極探索促進教師合作研究的新機制。要立足課堂進行開放式研究,開展研修課、評優課、調研課、精品課等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以論壇、交流、教學開放等多種方式開展研修活動,提供鍛煉發展平臺,拓寬教師專業成長途徑,提升專業水平。
5.以發展評價、激勵機制為抓手,推動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學校要結合教師發展目標給教師提出明確合理的教師專業發展要求,依據目標、成長過程、學習與實踐成效、反思分享形成發展性評價,實現教師個體發展目標與自身價值,促進教師發展與學校發展相融合。制訂和落實獎勵措施,讓教師專業發展有制度支撐和經費保障,實現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
三、引領教師發展的現實意義
1.有利于學校穩定發展。學校發展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和痛點問題,需要集全校教師的智慧加以破解,一些突出矛盾也只能借助于教師隊伍發展得以化解。學校的生命力必須建立在教師隊伍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
2.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實踐智慧,培養協作能力。新課程改革強調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不同學科間研究活動的協同效果,可以破解教育教學難題,落實課程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有利于激發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熱情。引導教師打破思維定勢,審視自身教育實踐,喚醒專業自覺性,激發專業發展欲望,激發教師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進而使教師獲得專業發展的責任感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林偉.創新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學校跨越式發展[J].教書育人,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