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月芹
【摘? ? 要】初中生物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在生物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提高學生學法、懂法、用法、維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生物? 法制教育? 滲透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186
初中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進行法律知識的普及,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還可以促使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初中生物教材中蘊藏著許多法制教育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挖掘教材中法制教育的要點,使生物科學知識教育與法制教育的內容緊密結合,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從而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那么,在生物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呢?
一、找準課堂切入點,將生物學知識與法律知識有機滲透
教師要對每一節課深入分析和思考,探索本節所隱含的法律知識點,收集相應的法律法規文獻、案例等,對學科知識與法律知識進行整合和滲透。例如,講魚綱時滲透《漁業法》;講禾本科內容時滲透《農業法》;在生殖、遺傳的教學中宣傳婚姻法;講傳染病的章節時,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相關內容結合SARS和新型冠狀肺炎案例呈現給學生;講“現代生活與人類健康”一節時,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保護法》等,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很多學生網絡成癮的真實案例,讓學生正確認識網絡的弊端,增強法制觀念;在生物與環境關系的教學中講明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污水和廢氣的排放,使人類的健康和生存受到嚴重威脅,濫捕亂殺使野生動植物資源已經滅絕或瀕于滅絕。結合國家的《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和《森林法》進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野生動物和花草樹木、樹立遵紀守法的法制觀念,維護社會公德等。
二、針對初中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進行法制教育
青少年犯罪是我國當前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學生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認識和要求,教師必須遵循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征,才能寓法制教育于生物教學之中。青春期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又是一個人的性機能由萌發到成熟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好奇心強,容易受外界誘惑。在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一些不健康的信息直接影響青少年的生理健康成長。生物教師應該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滲透性健康教育。
例如,在講“生長發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對學生的早戀要有清醒的認識。告訴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婚姻法》的若干條款,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情感變化,學會尊重他人。
在學習“人的生殖”中的胎兒營養與廢物交換時,觀察從胚胎到胎兒到新生兒產出的大致過程插圖,觀察子宮內胎兒、臍帶和胎盤關系示意圖,教師通過具體的數據介紹母親無私的奉獻和博愛,讓學生懂得感恩父母。
三、聯系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生物學廣泛的課程資源,讓學生走進生活,從具體的生活事例著手,有機地進行法律滲透,讓學生從一個個鮮活的生活實例中分析和體會各種法律法規制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到自覺地遵守和積極地宣傳,從而達到學科育人的目的。例如,在學習“青春期”的內容時,應該讓學生明白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的一切隱私,任何偷看或泄露別人秘密的行為都是違背社會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在學習《人類遺傳病》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以《紅樓夢》中的主人公為例。林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賈寶玉是賈母的孫子,他們屬于近親,從科學角度來說他們是不能結婚的。據統計,近親結婚的后代兒童死亡率比非近親結婚的后代高出3倍,近親結婚的后代遺傳性疾病的發病率比非近親結婚的后代高出150倍。現在已經制定了新的婚姻法,《婚姻法》明確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在學習“傳染病和免疫”時,讓學生感受身邊患傳染病的親人和朋友,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相關知識;在學習《安全用藥》相應知識時,向學生展示制售假藥害人的各種違法案例,讓學生從中體會我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藥品管理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執業醫師法》等法律法規制定的必要性,并了解這些法律法規相應的條款和內容,增強學生自我保護的法律意識。
在學習《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這一課時,讓學生觀察自己周圍的環境,廢水、農藥隨雨水流入河里,河水泛黑發出臭味,水生動物沒有了棲息之地,很多動物瀕臨滅絕;人們的餐座上少了無公害食物,多了轉基因食品;越來越多的汽車排放大量尾氣污染空氣,很難看到藍天白云;各種食品添加劑使人類疾病的種類越來越多,學生通過分析、討論、比較,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及維護生態平衡的觀念。
目前面臨一個突出的問題,許多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長期陪伴和教育,他們的法制教育是明顯滯后的,在情感發展上也相對更容易出問題,社會上的不良影響往往也就乘虛而入。教師需要對其進行課堂引導,制度的完善才是最好的保障。比如報紙報道一個少年學生上網成癮,每天沉浸在虛幻世界中,思想墮落,學業荒廢,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孩子得來的卻是這樣的后果。教師適機引導學生討論:怎樣能撫平這樣的父母心理上的創傷?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了上網不學習是不對的,好好學習就是報答父母,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避免自小無知走上犯罪的道路。
法制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整個社會的重視和有效的機制從根本上來加以保障。作為一名生物教師,用自己的心靈、用自己的愛去教育學生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是筆者應盡的義務,只有學生都生活幸福了,我們才能安心地說一句:我們的教育確實是陽光下最偉大的事業。
參考文獻
[1]馮建軍.生命化教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陳鸰.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7,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