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
【摘? ? 要】3D打印興起的時間并不長,但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卻不小,現在3D打印技術開始被廣泛地應用到了各個領域之中,正持續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就目前農村中學教學資源相對缺乏的現實情況來看,3D打印教學模式的應用是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值得深究。
【關鍵詞】農村中學? 3D打印教學模式? 教育公平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103
3D打印技術的興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也開始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之中,其中就包括教育領域。近些年來我國教育領域一直為教育公平而努力著,作為新興事物的3D打印技術也開始被應用其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符合農村中學教育需求的3D打印教學模式,正為教育公平的實現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接下來,筆者就農村中學3D打印教學模式稍做研究。
一、3D打印技術給農村中學教學帶來的積極改變
長期以來,絕大多數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都有著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問題,主要是因為課程實踐性與理論性未能得以有效平衡,學生在理論引導過度偏重的影響下開始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整個教育逐漸發展成了為考試而存在的“應試教育”,學生在考試過后就將學習到的知識忘記了,這點在整體教學環境較差的農村中學表現得尤為明顯。而3D打印技術的出現則給處于弱勢的農村中學教學帶來了一絲曙光,它能夠更好地迎合學生綜合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強烈需要;它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進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對知識的迫切需要;它能讓原本略顯單調且簡陋的課堂開始得以變得更為充實起來,從而令學生對課堂教學充滿向往。
最值得強調的是,傳統的農村中學教學受條件的限制,基本都是由教師使用黑板板書向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各種概念都是用這樣一種較為平淡的方式向學生進行傳遞,這無法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消化和吸收,使得農村中學教學始終與教育公平存在著一段距離。3D打印教學模式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原本存在于“二維平面”的知識開始得以被轉移到了“三維模型”之上進行呈現,使得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看到以及了解,從而使得整個農村中學教學變得更為高效,開始在追求教育公平的道路上前進一大步。
有國外著名教師曾經說過:“如果你能抓住學生的想象力,便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而3D打印教學模式給教學帶來最為積極的改變就是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了著重強調,能夠很好地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培養,教會學生如何去對事物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更為專注地于課本之中去獲取到盡可能多的知識。同時,3D打印技術運用于農村中學教學之中,所起到的的作用不僅僅是讓學生的注意力得以有效集中,還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有效提高,開始借助3D打印技術對學習中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讓學生得以更好地應用或驗證書本上的知識,并在認知的不斷深化中生發出新的知識。
隨著3D打印技術在農村中學教學中的不斷深入,“因材施教”不再只是喊一喊就作罷的口號,教師開始更為積極地運用3D打印教學模式對學生施以更符合其發展需求的引導,對知識的講授時間開始變得少了,更多的時間被分配給了學生來進行思考,使得學生更為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要學些什么以及怎么去學習,開始更為主動地去探索和發現新的知識,教學也成為了師生共同努力來完成的一件事情,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相互間之間的交流逐漸變得頻繁起來。
二、農村中學3D打印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農村中學3D打印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區別在于“能夠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學會通過獨立思考來將問題予以解決,令學生的思維得以更好地活躍起來,讓學習的趣味開始被學生所體會到。此時的農村中學教學與教育公平的距離被縮短,教師不只是考慮完成教學任務即可,還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合作的問題,使得學生能夠更為主動地學習。
首先,農村中學教師要開設3D打印選修課,對3D打印技術做簡單的普及。通過專門的3D打印課程向學生更為詳細地介紹3D打印技術本身,引入價格適中的教育用3D打印機,來制作一些簡單模型作用于課程教育工作中,以此使學生開始適應3D打印教學模式,以更好地促進農村中學的教育公平。
其次,農村中學教師在讓學生對3D技術有所了解以及適應了3D技術教學模式之后,就可以有計劃地利用3D打印機來打印相應的教學工具,正式為學生開啟3D打印教學模式。比如:生物課,可以用3D打印技術制作細胞結構模型,幫助學生更好地通過觀察來學習和理解相關的知識;化學課,一些物質的分子結構可以通過3D打印模型的形式予以更好地呈現,以此讓學生從微觀的層面更好地理解物質所表現出的特性以及為什么會表現出這些特性;地理課,可以用3D打印技術來將一些特殊地貌進行呈現,幫助學生通過直接觀察加結合書本知識的方式更好地去理解各種復雜特殊地形……
最后,農村中學教師在3D打印教學模式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3D打印技術的融入需要更為有效地推動課堂內容的趣味化發展,要充分地利用中學階段學生對新鮮事物尚且具有較強好奇心的特點,適當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工具的制作中來,讓學生能夠對3D打印及其軟件有更好的了解。同時,教師要在3D打印教學模式中給予學生更多地任務性指引,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來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幫助學生以團隊協作的方式來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確保學生能夠更為投入地進行學習,從而幫助學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引導,進而農村中學教育公平才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3D打印教學模式是教育發展的一種體現,同時3D打印教學模式的不斷推廣又可以反過來促進3D打印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3D打印技術與農村中學教學之間是相互促進的,是教育領域運用信息技術來實現的課程改革,是學生在全新體驗中對學習樂趣的享受,是教學質量在不知不覺中的順利提高。總之,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加上我國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3D打印教學模式必定會幫助農村中學得以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課題:農村中學3D打印教學模式的研究,編號:2019LPSY0889】
參考文獻
[1]周丹妮.3D打印技術進校園讓學生創意變成現實——淺談3D打印技術在中學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7.
[2]史晨宇,成思源.3D打印技術在農村中職學校社團活動推廣的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9,000(0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