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來
【摘? ? 要】“十三五”期間,河南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不斷完善政策體系,豐富創新載體,完善管理機制、評估考核機制、資源配置機制和開放交流機制,科技創新平臺的原始創新能力、成果轉化能力、企業孵化能力和共享服務能力等都顯著提升。
【關鍵詞】河南省? “十三五”? 科技創新平臺? 建設成效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133
科技創新平臺是整合科技創新資源,開展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載體,是河南省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支撐。“十三五”期間,河南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已經成為點燃自主創新、助推河南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一、平臺體系不斷優化
“十三五”期間,河南省大力加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國際聯合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一方面遴選建設了省級科技創新平臺,擇優申報并建設了一批國家級創新基地和平臺。另一方面,不斷優化平臺體系、豐富平臺載體,先后啟動建設了河南省制造業創新中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河南省技術創新中心、河南省應用數學中心,中原學者工作站等。
制造業創新中心主要圍繞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需求,整合各類創新資源,打通技術研發供給、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的鏈條,從而實現技術突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2018年批準建設的“河南省智能農機創新中心”是我省首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面向河南省社會經濟和科技戰略布局,為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和條件保障的河南省科技創新基地。2020年,省科技廳首次批準建設首批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共17個。
技術創新中心是面向國家和河南省發展戰略重點產業的重大技術創新需求,開展戰略技術、前沿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綜合性產業技術創新平臺。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牽頭組建的“河南省地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是河南省首家技術創新中心。
中原學者工作站是以省內企事業單位為依托,以產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需求為導向,以中原學者及其團隊為技術支撐,以提高依托單位科技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目的的科技創新平臺。2020年批準設立首批中原學者工作站15家。
河南省應用數學中心是圍繞國家和河南省重大需求和數學科學基礎前沿研究,開展高水平應用數學與數學應用研究、開展應用交流的重要基地。我省首批河南省應用數學中心2家,分別由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牽頭建設。
二、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科技創新政策是引導、激勵和規范科技創新活動的政府措施和行為,是提升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支撐條件。“十三五”期間,為推進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建設,根據《“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和《“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專項規劃》的要求,河南省不斷制定和優化科技創新平臺政策,形成了覆蓋三類平臺的管理機制、創新要素、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等全鏈條的政策體系。
在科技研發平臺建設方面,省政府出臺了《河南省扶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若干政策》;省科技廳修訂完善了《河南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與管理辦法》《河南省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河南省省級重點實驗室評估規則》《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實施細則》《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評估規則》《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管理辦法》《河南省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管理辦法》等;制定了《中原學者工作站管理辦法(試行)》《河南省應用數學中心建設工作指引(試行)》《河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等;省財政廳出臺了《河南省省級科技創新體系平臺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在產業化平臺建設方面,省委、省政府先后印發了《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省發改委印發了《關于開展河南省區域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省科技廳等9部門印發了《河南省加快培育創新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省科技廳等6部門印發了《河南省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和《河南省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管理暫行辦法》,省工信廳制定了《河南省制造業創新中心考核評估辦法》;省科技廳制定了《河南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河南省大學科技園管理辦法》《河南省星創天地建設實施細則》和《培育發展河南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工作指引》等。
在科技服務平臺建設方面,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意見》,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發高校科技創新活力提高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實施意見》《河南省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方案》,省科技廳印發了《河南省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建設與管理實施細則》《“中原學者”管理辦法》《河南省科技創新杰出人才管理辦法》《河南省科技創新杰出青年管理辦法》《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管理辦法》等。
三、高端平臺不斷增加
截止2020年12月,河南省共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133個,其中國家級97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257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6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95個,其中國家級10個;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784個,其中國家級49個[1]。組建河南省技術創新中心13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50個,數量處于全國第一方陣;在2020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評價中,河南省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評價為優秀(A類)達11家,占比25%,創歷史評價成績新高,排名在北京、廣東、江蘇之后,居全國第4位,中西部地區首位。國家備案眾創空間54個;國家級眾創空間6個,居全國第三位,實現了鄭洛新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全覆蓋。
重大創新平臺獲得突破。2016年11月,“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正式掛牌運營,成為繼北京中關村之后我國第二個區域性技術轉移中心。2019年5月,“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獲得科技部批復籌建,成為全國第7家國家超級計算中心。2019年6月,“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獲得工信部批準建設,是全國第12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也是我國農機行業首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2020年底,托河南大學建設的大別山森林生態系統河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成功入選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河南省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實現零的突破。
四、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0》和《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0》顯示,河南省創新主體發展壯大、創新環境明顯改善、創新動能日益強勁,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不斷增強,在全國創新格局中的位勢顯著提升[2]。河南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居全國第17位;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效用值達到27.48%,上升至全國第13位。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居全國第8位、中部地區首位。全省地方財政科技支出、高技術產品出口額、研發人員數、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及在孵企業等主要指標均進入全國前10位[3]。
科技型中小企業五年突破1萬家,居中部首位;高技術產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60.25%,居于全國第2位[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中獲得金融機構貸款額為8.8億元,居全國第3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國內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速達1.78倍,居全國第9位[5]。重大核心關鍵技術實現突破,河南科技“硬核”競爭力日益彰顯,盾構、新能源客車、耐火材料、超硬材料等四類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均居于全國首位。
鄭洛新自創區示范帶動作用持續增強,截止2019年底,自創區匯聚創新龍頭企業50家,高新技術企業2884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725家,分別占全省的50%、59.9%、67.6%[6]。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8%,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3.7%,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9.0%;高技術制造業增長9.2%,占規模以上工業的9.9%[7]。
“十三五”期間,河南省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建設雖然取得顯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規劃布局不夠、經費投入不足、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強等問題。“十四五”期間,河南省要貫徹落實《中共河南省委關于制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河南省加快培育創新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河南省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按照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布局,完善投入機制,加強經費投入,產學研用結合,提高創新能力,優化創新生態,推進成果轉化,為實現“中西部創新高地建設實現更大躍升”做出更大的貢獻。【基金項目: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一般項目(182400410162)】
參考文獻
[1][6][7]河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河南省調查總隊.2019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N].河南日報,2020-03-10(B8).
[2][3][4][5]李娜.我省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提升[N].鄭州日報,2021-01-07(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