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為滿足區域經濟產業發展需求,本文結合本校職業教育相關專業開設情況,提出構建新能源數智化供應鏈物流專業群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新能源? 數智化供應鏈? 物流專業群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139
一、物流專業群建設背景
(一)政策背景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立足我國產業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打造新興產業鏈,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服務型制造。
(二)產業背景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
發布的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車輛達43萬輛,天然氣運營車輛超18萬輛,郵政快遞車輛中清潔能源車輛的保有量及在重點區域的使用比例穩步提升。在交通運輸結構的不斷優化下,2012年至2019年全國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5.2%。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任豪祥表示:交通運輸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大戶,交通能耗和碳排放仍將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而快速增加。大力推動綠色物流工作恰逢其時,物流行業綠色發展在國家綠色發展戰略中也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未來,大力推進電動物流車輛、電動為主的混合動力物流車、LNG等新能源物流車應用尤為重要。綠色物流已經從內生驅動的點狀發展階段轉變成政策和市場驅動的鏈狀發展階段。
二、物流專業群人才培養定位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國教育大會部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特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快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依托新能源行業,立足云南,面向全國,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外語溝通能力的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新能源產業鏈中掌握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道路運輸、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裝卸搬運和倉儲等行業的管理(工業)工程技術人員、裝卸搬運和運輸代理服務人員、倉儲人員等職業群,能夠從事倉儲、運輸與配送、采購、供應鏈管理等基層管理及物流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同時畢業生既要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又要了解相關專業群內其余專業相關崗位職業要求,并可自主系統學習其余專業崗位職業技能,考取相關崗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并具備在崗位群間的職業遷移能力。
三、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基礎
我校物流管理專業建立于2005年。經過16年的建設努力,具備了堅持區域經濟人才需求導向、服務地方社會發展,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主動服務新能源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需要,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適應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的條件。逐步形成“123”創新發展理念指導“321”物流專業創新模式建設。
“123”創新發展理念即以黨建為引領,創一流教師團隊、一流教育服務、一流品牌學生,培養學生即時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321”物流專業創新模式是以“三融”(產教融合、課證融通和中外交融)平臺為基礎,以“雙創”(創新創業)為兩翼,促進雙創扶貧O2O基地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逐步升級為物流1+X社會服務中心。
四、建設思路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精神,立足新能源行業背景,緊扣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遠景目標”、“云南省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遠景目標”,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以物流管理專業為龍頭,打造服務新能源數智化供應鏈專業群,提升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建成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高水平專業。以下為組群邏輯:
新能源數智化供應鏈專業群緊扣新能源產業鏈中生產、輸送、消費領域及該領域智能化升級的相關崗位群,對接我國《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和建議》、對接《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對接《中共云南省委關于制定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展戰略,服務云南及我國西南部地區新能源產業智能化升級,選擇專業教學資源共享度高、就業相關度高、專業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如:組成新能源技術專業群,結合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優勢和特點,對接服務新能源技術專業群,構建以物流管理專業為龍頭新能源數智化供應鏈物流專業群,包含:物流管理、市場營銷、工商企業管理和財會專業等。
五、建設目標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通過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加大課程教學資源建設,深化教材與教法改革,組建高水平教師創新團隊,建設高水平實驗實訓基地,強化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國際交流與合作水平和構建可持續發展機制等措施,重塑專業“平臺+方向+拓展”的課程體系;進一步加大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力度,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創新技術技能人才評價方式,強化知識交叉與能力復合,深化適應能力、注重應變能力、發展創新能力、瞄準學習能力;整合優化實驗實訓基地,擴大實驗實訓基地功能,提升實驗實訓基地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積極引進企業大師,強化“雙師型”教師建設力度,瞄準新能源產業數智化供應鏈,打造服務專業群,著力服務滇東新能源產業。
六、建設內容與實施舉措
(一)形成服務于新能源數智化供應鏈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優化“學工合一、知技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專業“學工合一、知技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合一、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合一、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合一、專業教師與能工巧匠合一,構建知識與能力相融通、理論與實際相融通、技能與素質相融通的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2.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深入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相關精神,育訓結合,探索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開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對接標準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
(二)落實相關政策建設物流管理專業為長學制專業
為貫徹落實“職教二十條”,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引導高校依法依規設置專業,落實教育部《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高校設置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應緊緊圍繞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產業發展重點領域,服務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接新職業,聚焦新能源數智化供應鏈,確需長學制物流管理專業,促進物流管理專業中等職業教育、專科層次職業教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有機銜接,促進普職融通。原則上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方向應符合教育部《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第九條至第十四條規定的條件和要求。
(三)課程建設及課程資源
緊隨產業發展,打造在線開放課程,按照“以職業定崗位、以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課程”的思路,以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為宗旨,對接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優化專業課程體系,重塑課程內容,將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融入課程,加大社會學習者的應用力度,實現專業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四)深化教材與教法改革,打造專業課程中心
在區域內的新能源企業積極開展企業調研,精準確定專業學生就業崗位、工作職責、工作任務、工作概要、工作范圍、工作環境,進而確定學生完成工作任務,正確履行工作職責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體系,重建專業建設邏輯起點,緊盯技術和產業升級需求,制定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標準、崗位職業標準,重塑專業“平臺+方向+拓展”課程體系。
加強“課程思政”改革,形成綜合改革方案,專業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專業技能知識為載體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點開展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教育。積極探索“課程思政”新路徑,構建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教學評價體系,充分挖掘專業知識講解中的育人價值,著力將教書育人落實于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形成專業特色鮮明的“課程思政”綜合改革教育教學方案。
緊跟產業發展趨勢,重塑教學內容,及時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供應鏈深度融合所產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內容,創新教材編寫方式與體例結構,校企共同開發編寫“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新型教材。
(五)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打造專業高層次領軍人才團隊、培養高水平專業帶頭人,打造骨干教師隊伍。建立教師激勵約束機制等措施,打造物流管理專業高水平師資團隊。
(六)建設高水平專業實踐教學基地
堅持“政府引導、學校主導、企業參與”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思路,以職業領域與學習領域雙向確定實訓基地的設置、功能劃分、設備配置、布局安排、實訓項目一體化的邏輯,形成系統化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管理與運行體系和實施方案,打造新能源數智化供應鏈物流專業群實踐基地。
(七)國際交流與合作
在國家“一帶一路”大戰略背景下,借助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區位優勢,物流管理專業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借鑒發達職業教育國家的辦學理念和資源,與國外大學建立合作關系,在人才培養、師資建設、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積極合作,引入國際教學資源,提升國內外影響力、競爭力,不斷提升辦學水平。
(八)構建可持續發展機制
1.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①結合專業特點,建立完善“多證書+多級化+全過程+多主體+多形式+多手段”的“六多”質量保障評價體系。
②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并切實發揮其作用。邀請行業、企業自身專家組成專家咨詢委員會,全面指導專業建設,尤其是要充分發揮專家咨詢委員會在人才培養質量監控方面的重要作用。
③建立引進社會第三方力量參與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評估與監測的新模式。
2.專業診斷與改進機制建設。
院校主體,多方參與。在專業診改組織工作中成立以學校為主體,企業、行業、第三方機構廣泛參與的組織體系。在學校層面,專業診改工作成立包含分管校領導、職能部門和教學單位負責人、專業帶頭人(負責人)、教師、學生、學術委員會等成員在內的工作組織。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在專業診斷指標數據采集方面,教職工全員參與。多方參與,尤其用人單位和第三方機構的參與,是專業診斷數據真實、可信、客觀的有力保證。
七、預期效益
圍繞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的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物流管理專業聚焦服務新能源供應鏈。優化資源配置,動態調整專業組成、專業結構和專業內涵,推動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新能源數智化供應鏈物流專業群充分發揮集群效應,有機整合課程資源、教師資源與實訓資源,實現資源整合和共享效益最大化,使原本小而散的單體專業相互支撐,形成人才培養合力。【科研項目: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三融雙創一中心”高職物流專業建設模式研究及實踐,編號:2020PY03】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云南省委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DB/OL].中國經濟網http://www.ce.cn/culture/gd/202012/18/t20201218_36130561.shtml.
[2]劉莉娟.物流管理專業跨區域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創新研究[J].都市生活,2019(8).
[3]趙姝嵐.東南亞報告(2015-2016)[D].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6(9).
[4]李俊峰.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試點總體設計與實施方案介紹[D].北京:北京中物聯物流采購培訓中心,2016(10).
[5]Matja Knez,Peter Bajor.The Value of “Vehicle to Grid”Integration into Warehouse Logistics Management-Case of Slovenian Retailer[J].Organizacija,201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