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鳳







【摘? ? 要】課堂提問是教師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教學行為之一,課堂提問的研究一直以來都受到教育研究者及一線教育者的關注,本研究針對新世紀以來我國數學課堂提問的相關學術論文進行整理和分析,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從文獻計量學的視域下對期刊發表的年代分布、期刊來源、作者情況、關鍵詞分布、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六個維度進行統計與分析,總結21世紀以來國內關于數學課堂提問研究的基本情況,思考當前課堂提問研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未來可能進行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數學課堂提問? 研究綜述? 新世紀以來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2.006
一、研究背景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教學行為,是課堂中師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教師營造良好課堂學習氛圍、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教學手段。課堂提問的研究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教育熱點。早在2006年,就有學者針對國內外有關教師課堂提問的功能和作用、提問的藝術的理論研究和課堂提問的數量、分類以及教師的候答方式與反應方式的實證研究兩方面對課堂提問的文獻進行梳理總結[1]。
通過對相關文獻查閱,鮮少見到從文獻計量學的視角對國內數學課堂提問的研究進行系統的整理以及分析。這里嘗試在統計國內教師數學課堂提問文獻的基礎上,系統地對這些文獻進行梳理,總結國內課堂提問研究的基本情況和研究動態,以期為課堂提問進一步的研究和教學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啟示。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在“中國知網”高級檢索模式下,以“課堂提問”并含“數學”為主題,文獻分類不限,以“核心期刊和CSSCI”為來源期刊,對2000年—2020年的文獻進行高級檢索,共檢索到72篇研究文獻;再以“數學”并含“提問”為主題,共檢索到157篇研究文獻,通過進一步閱讀所檢索到的文獻的標題和內容,最后篩選出符合數學課堂提問研究主題的文獻共計78篇。
(二)研究方法與思路
主要采取量化與質性結合的混合研究法對這78篇數學課堂提問研究論文進行分析,分析維度包括發表時間分布、期刊來源、論文作者情況、關鍵詞分布、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其中作者情況又包括作者單位類型分布和合著情況2個子維度。具體而言,對數學課堂提問研究論文發表時間、期刊來源、論文作者、關鍵詞分布及研究方法的統計分析主要采取定量分析方法,主要以CiteSpace和EXCEL為統計分析工具;對于數學課堂提問研究內容的分析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法為主,力求通過定量和定性兩種方法的結合,全面深入地展現21世紀以來我國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研究的現狀。
三、研究結果分析
(一)發表時間分布
將21世紀以來數學課堂提問研究的論文按發表時間進行排序,繪制成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進入21世紀以來,教育研究者對課堂提問的關注明顯逐漸提升,在2011年達到峰值,發文量高達12篇。在2011年后,有關數學課堂提問的研究出現下滑的趨勢。總體而言,21世紀以來,數學課堂提問研究的發展局部增長的,這也表明數學課堂提問的研究仍然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關注。
(二)期刊來源
表1列舉了21世紀以來我國發表數學課堂提問研究論文的中文核心期刊及其載文數量。從表中可以看出,這些期刊主要以教育類期刊為主,刊登數學課堂提問研究論文的期刊高達20多家,說明中國教育研究對數學課堂提問的研究還是比較重視的。其中《教學與管理》期刊發表的數學課堂提問的研究論文最多,達到25篇,約占發文總量的32%,是發表課堂提問論文的核心期刊;《數學教育學報》對數學課堂提問的關注也比較重視,發文量達到了13篇,約占發表論文總量的16.7%;其次《數學通報》《上海教育科研》《教學月刊(中學版)》3個期刊對數學課堂提問也給予了相對多的關注,發文數量分別達到8篇、5篇、4篇;其他期刊如《教育理論與實踐》《課程·教材·教法》《中學數學教學參考》等也刊登了相關主題的論文。總體來看,21世紀以來中國發表數學課堂提問研究論文的期刊較多,分布較廣,也反映了21世紀以來中國教育界對教師課堂提問的關注與重視。
(三)作者情況分析
1.作者單位類型分布。
按作者的第一單位對研究的78篇文獻進行統計,作者的單位類型分布見圖2。從圖中可以看出,研究數學課堂提問的機構主要是高等院校,發文量達到35篇,約占總發文量的45%。除高校外,中小學也成為該課題研究的重要機構。除此之外,研究院、教研室和教師培訓機構也對數學課堂提問開展了相關的研究。
2.作者合著情況分析。
將數學課堂提問研究的78篇文獻的作者作為分析對象,借助CiteSpace對發表作者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到圖3。圖3中作者姓名的字體大小與發文數量成正比,作者姓名之間的連線代表作者之間的合作,從圖中可以看出,21世紀以來數學課堂提問研究的作者合著情況主要以個人發表和兩兩合作為主。從作者合作分析可視化圖中還可以發現一個合作較為緊密的研究群體:以杭州師范大學葉立軍為中心的研究群。該研究群主要研究在錄像分析背景下,教師在不同數學內容專題的課堂教學提問研究以及教師課堂提問行為和提問能力的研究。
圖3 數學課堂提問研究作者合作圖譜
(四)關鍵詞分布
數學課堂提問研究的78篇文獻的關鍵詞作為分析對象,借助CiteSpace對結果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到圖4所示的數學課堂提問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從該圖可以直觀看出21世紀以來該領域研究的主要關注點。圖中關鍵詞所占大小比例與其出現的次數成正比,具有連線的兩個關鍵詞代表它們是同一篇文獻的共同關鍵詞,關鍵詞越大,說明該關鍵詞越處于核心位置。將頻數較高的部分關鍵詞及其頻次整理得到表2。由圖4和表2看出,數學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數學課堂、數學課堂教學是出現最多的核心關鍵詞,其次是提問、有效提問、數學教學、提問策略等重要關鍵詞,這也說明有效課堂提問、課堂教學是數學課堂提問重要的研究主題;還有一類排名比較靠前的關鍵詞:比較研究、專家型教師、同課異構、數學教師等,這也反映了數學課堂提問領域的主要研究對象和形式。
(五)研究方法分析
對于研究方法的分類,本文引用尚亞明等學者的研究方法分類,將中國數學課堂提問研究的方法分為思辨研究、實證研究和案例研究,其中,實證研究又分為量化研究、質性研究以及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混合研究[2]。圖5統計了78篇文獻的研究方法的分布情況。
從圖5中看出,數學課堂提問研究的方法主要以思辨研究為主,文獻高達36篇,占比高達47%;其次是實證研究,占比達到36%;案例研究相對較少,只有11篇。整體看來,國內關于數學課堂提問研究方法類型比較全面,既有以數據支撐的實證研究,也有較深理論解釋的思辨研究,也有來自課堂實踐的案例研究,不僅注重理論知識,也注重實證研究和教學經驗的分析總結。
(六)數學課堂提問研究的主要內容
對78篇數學課堂提問研究文獻進行詳細研讀,從數學課堂提問的結構、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與有效性、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策略以及數學課堂提問的比較四個領域對21世紀以來中國數學課堂提問研究進行論述和總結,以此揭示中國數學課堂提問研究的主要發展狀況。
1.數學課堂提問的結構研究。
①課堂提問的數量研究。曹一鳴教授在LPS(The Learner’s Perspective Study)的錄像分析項目中的對兩位上海數學教師的30節錄像課的課堂錄像進行分析發現:兩位教師的平均提問次數為43次,提問的課堂占比平均為課堂時長的12.14%[3]。胡啟宙、孫慶括對3位教師的3節初中數學課堂進行錄像分析,發現3位教師分別平均每39s、23s和21s就提出一個數學問題[4]。
②課堂提問的分類研究。葉立軍、斯海霞根據提問認知水平的不同層次將提問分為管理、識記、重復、提示、理解、評價等六種類型 [5]。葉立軍,周芳麗在2012年通過對兩節課堂進行同課異構研究發現,教師運用最多的是向學生群體提問[6]。
2.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與有效性研究。
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是數學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環節。盧秋榮通過數學教學中的三種提問原則和三種提問方法詮釋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7]。李忠旺從數學教學目標角度探討了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8]。
溫建紅從提問目的、問題原則、提問方法來詮釋有效提問的特征[9]。錢存平認為有效的課堂提問要注意問題體現出來的思維和思想[10]。
3.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和策略研究。
在很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課堂提問仍然存在很多誤區。黃義晴對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發現,課堂提問重數量,輕質量;重形式,輕實效,提問作用體現不明顯[11]。
對于課堂中出現的提問誤區,李鵬給出了相關的建議與對策:要整體規劃提問,及時分析統整學生的回答,創設問題情境并引導學生提有意義的問題[12]。安國釵結合實踐經驗給出課堂提問的內容、預留時間、交流互動和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來設置多樣的問題,發展學生的思維等對策[13]。
4.數學課堂提問的比較研究。
陳白棣對實習生和優秀教師的課堂提問進行研究發現:實習生在推理性提問、解釋性問題以及設計提問針對性上和優秀教師有明顯差距[14]。白改平的研究發現,專家型教師與熟手型教師在課堂提問程度、提問目的和思考時間上存在差異[15]。于國文對“中澳法芬”中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研究發現,中國教師提問的次數、提問水平、提問的話語量均高于其他三個國家;但提問對象更偏向全班提問,澳法芬的教師偏向小組或個別學生提問[16]。
四、研究結論與反思
(一)研究的主要結論
總地來說,進入21世紀以來,數學課堂提問的研究發展較為迅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關于研究內容方面,數學課堂提問的研究從較早地關注課堂提問的技巧和藝術到關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提問的數量、提問的方式和不同的提問類型對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影響,再形成相應的課堂教學提問策略,數學課堂提問的研究理論在不斷地完善和發展。關于研究方法方面,數學課堂提問的研究方法從21世紀初期以思辨研究為主慢慢過渡到以數據支撐的實證研究,研究方法在不斷多樣化,注重理論解釋的同時,更加強調數據的支撐研究。
(二)反思
盡管國內的數學課堂提問研究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關于課堂提問的許多問題都還沒有得到解決。比如,數學課堂提問的教學實驗研究,目前,國內對數學課堂提問的教學研究多以課堂觀察,找出問題,提出相應的課堂提問策略,但對策略的再次實驗研究還沒有相關的研究成果,對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的研究大多仍處于現狀研究后的方法探索階段和經驗總結階段,有意識的實證研究取向和富有成效的實證研究方法比較缺乏,開展實驗研究,以使課堂提問的教學策略研究能基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這仍然是一個值得教育研究者進一步思考探究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陳羚.國內外有關教師課堂提問的研究綜述[J].基礎教育研究,2006(9):17-20.
[2]尚亞明,何憶捷,熊斌.中國數學問題提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數學教育學報,2019,28(6):81-86.
[3]于國文,曹一鳴.“中澳法芬”中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的實證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9,28(2):5663.
[4]胡啟宙,孫慶括.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方式和反饋水平實證研究——基于三位教師課堂錄像的編碼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5,24(8):7275.
[5]葉立軍,胡琴竹,斯海霞.錄像分析背景下的代數課堂教學提問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0,19(3):32–34.
[6]葉立軍,周芳麗.基于錄像分析背景下的教師提問方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2(05):52-54.
[7]盧秋榮,覃小平.試論數學教學的提問藝術[J].現代教育科學,2010(10):82-84.
[8]李忠旺.淺說數學目標教學中提問的藝術[J].數學通報,2001(06):8-9.
[9]溫建紅.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內涵及特征[J].數學教育學報,2011,20(06):11-15.
[10]錢存平.數學課堂怎樣提問最有效[J].教學與管理,2006(26):48-49.
[11]黃義晴.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1(02):136-137.
[12]李鵬,傅贏芳.論數學課堂提問的誤區與對策[J].數學教育學報,2013,22(04):97-100.
[13]安國釵.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教學與管理,2009(22):63-66.
[14]陳白棣.實習教師與優秀教師課堂提問的比較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1(09):47-49.
[15]白改平,韓龍淑.專家型——熟手型數學教師課堂提問能力的個案比較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1,20(04):16-19.
[16]于國文,曹一鳴.“中澳法芬”中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的實證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9,28(2):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