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鵬 彭志強
1前言
2020年春,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教育部號召“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我國高校在短時間內組織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人數最廣、學科最多的網絡教學[1]。相較于傳統學科,高校體育教學在本次疫情期間受到較大沖擊。而網絡學科的彈性學習方法和可重復性學習模式很適合體育教學的要求,同時也是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解決學生自主學習、差異性學習的發展主旋律[2]。網絡學習平臺本身的穩定性和其是否被學習者所接受采納成了高校開展網絡學科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而網絡學科開發速度極快,這些研究也大多集中在為英語、語文等傳統學科提出課堂解決方案,并努力建構模型以指導教學實踐,體育類學科的研究較少,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幾乎沒有。故本文試圖采用TAM模型,對使用網絡學習平臺進行線上體育課堂教學進行評估,進而提高網絡學科專業培養目標的作用,更好達到學科教學目的的要求,突出專業的模塊方向的特色培養,以期網絡學科平臺培養學生體育能力提供參考價值。
2技術接受模型與理論模型
2.1技術接受模型
1989年,Davis提出了技術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主要用于分析和評估事物和技術對用戶的影響力的模型,關注于事物和技術的特征對其使用的影響。該模型理論具體說明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對技術及產品的影響程度有所不同,相較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與使用意愿的關系更為直接。
2.2研究理論模型
綜合上述理論基礎和相關假設,本研究以技術接受模型為基礎,建立學生對高校體育網絡學科接受度的使用意向主要受到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響的模型。
3體育網絡學科開展現狀
3.1國內高校體育網絡學科開展現狀
中國大學MOOC(www.icourse163.org)是由網易與高教社共建的在線教育平臺,承接教育部國家精品開放學科任務,向公眾提供中國國內知名高校的MOOC學科[3]。2014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線,是國內具有完整教學模式的平臺之一,其運行時間長和教學資源豐富,對其網站中體育網絡學科開展現狀進行調查,具有體現國內高校體育網絡學科開展現狀的代表性[4]。
3.1.1體育網絡學科種類和數量調查
在中國大學MOOC首頁的搜索“體育”,能尋找到313條相關信息。其中作為體育專業學科包含有《體育保健學》、《體育教學論》等,同時平臺具有面向廣大在線大學生開設的網絡體育學科,例如舞蹈、游泳、乒乓球等常規體育項目。其中作為教育部國家精品在線開放學科的體育學科有10門。體育類學科種類遠遠少于其他學科,而學科也傾向于體育專業學生。
3.1.2體育類網絡學科選課人數調查
通過調查,中國大學MOOC平臺的體育網絡學科選課人數同樣遠低于其他學科。從國家精品學科選課人數上,運動與健康作為選課人數最多的體育學科和平臺上火熱的公共學科和專業基礎學科存在差距,同時部分火熱國家精品學科能超過體育國家精品學科選課人數總和。
4對應措施
4.1設計適合體育網絡學科平臺
截止到2016年12月,國內主流高校體育網絡學科平臺共開設779門體育學科。所有平臺體育學科總數占全部在線學科總和的1.65%,遠高于世界知名MOOC平臺Coursera相同指標的占比(Coursera體育學科總數占全部在線學科總數的約0.97%)[5]。從調查中可以看出中國高校對待體育網絡學科比較重視,但是在平臺用戶上存在感很低。
結合TAM模型分析體育網絡學科影響因素,突破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使網絡和教學得到有機的結合,提升網絡教學平臺的可訪問性,穩固系統,減少死鏈接和打不開的情況,提升體育網絡教學平臺的訪問速度,增強體育網絡教學平臺的用戶體驗
4.2通過TAM模型的有機結合才達到誠然意義上的網絡教學
2016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在《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重點提出“互聯網+體育”的成長方針,為中國體育網絡學科的發展提供政策上面的大力支持[6]。因此推進通過ATM理論來分析人們對網絡學科教育的認識,對網絡學科教育培養學生提供參考價值。
基于TAM理論在高校體育網絡學科中的應用,提高體育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感,如集合本校體育特色,借鑒國內外的有益經驗。加強體育網絡教學平臺的導航性,配置根據不同人愛好導向的板塊,根據高校學生自身愛好設計導航條;創新的教學模式。TAM模型在體育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促使大學生進行自主選擇時間、教師、學習內容等的積極性,學習、研究并在線完成考試。
參考文獻:
[1]王美,關北光.基于疫情快速構建在線學科的方法——以《體育學科與教學論》為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07):122-123.
[2]鄧杰.構建普通高校籃球網絡學堂的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2007.
[3]中國大學 MOOC[DB /OL].https://www.icourse163.org/.
[4]易成林.基于評審標準下體育類國家精品在線開放學科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20.
[5]劉建剛.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在線學科實踐現狀研究——對MOOC熱潮的審視[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8,17(02):114-116.
[6]陳仔,向程菊.中國體育院校網絡在線體育學科開展現狀[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1,29(02):85-87+99.
課題項目名稱:2019年院級“質量工程”教研類項目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