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從事防止環境污染、提高改善環境質量的一項科學技術,環境工程的核心就是環境污染的治理。在經濟和科技日益創新的今日,有機化學作為環境工程的重要技術,如何正確的應用去治理環境污染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的方面,發揮了重要且關鍵的作用。不同于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嚴重污染的傳統有機化學,正確的使用有機化學就能在環境工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有機化學的概念以及研究方向做出介紹,期望對相關人員帶來部分幫助。
【關鍵詞】有機化學;環境工程;應用
引言:碳化合物的化學就是有機化學,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組成、性質和制備的方法及應用的科學就是有機化學。至今為止,有2000多萬個化合物中,大部分都是有機化合物。通過對有機化合物的研究發展史來看,在經理了手工到計算機化的過程,其發展速度是飛躍性質的。有機化學現在已經深入了生活,不僅在能源和材料的領域有應用,在已有的研究表明,甚至都健康和環境的靈越也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有機化學能夠改善人類的生態環境,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其創新性強,適用性強的特點,讓有機化學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一、有機化學在環境工程的利弊
有機化學有著相當多的作用和使用途徑,它不僅可以在農作物的改良上有所作為,在醫療研究、食品工程等方面同樣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體系內,環境的污染和環境生物的檢測方面,有機化學有凸顯了自己不可或缺的地位。作為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課題,如何治理受到污染的生態環境,化學,在環境工程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認知中,化學帶給了人類豐富的物質生活,創造了多樣性的生活條件,滿足了人類對物質生活的需求,但同時化學的雙刃劍特質也讓人類認識到了在使用的同時,環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在農業生產中,增產所使用的化肥以及農藥等物質,這些都是通過有機化學將有機物合成來的,雖然可以對農業的增產提供有效的幫助,但是同樣的對環境和人類自己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眾所周知的農藥“百草枯”是具有非常強大的清除雜草的功能,在清除雜草的過程中,同樣具有很難分解的化合物。在農業行為上廣泛使用后,通過農作物的轉化成食物,進入人體或者牲畜體內后,其殘余化合分子將會積累。所以這種農藥已經在逐漸被禁止使用。又或者室內裝修,為了滿足人類對美麗環境的需求,近些年來,城市裝修項目發展的如火如荼,雖然在室內裝修的美麗滿足了人類對美麗環境的要求,但是人們也忽略了一些建材內的有害成分轉化成氣體釋放在室內給室內環境帶來污染,從而影響人身健康。
二、有機化學在環境工程的應用措施
(一)選擇適宜的有機化學類型
合理的選擇性使用有機化學的類型,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讓有機化學得到最大的發揮,工作人員應當對已污染的環境進行取樣分析,確認環境污染的原因和源頭,以此為依據合理的指導使用有機化學的類型,才可以避免不恰當的使用有機化學物帶來的危害。
(二)對有機化學的使用的時機要得當
雖然有機化學這個名詞的含義較為籠統,但是我們通過研究返現,其分支很多,并且分支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且有所關聯。所以,在有機化學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使用的限制范圍。對于相似的有機物的區分方面,一定要優先注意使用的要求和條件。在處理污染廢氣時,同樣要把控廢水和工業廢料的處理。精確計算,避免廢水或者廢料對環境的二次污染。相關人員應當對容易處理的污染物質深入研究試驗,盡量尋找更好的有機化合物來進行對應的處理。污染物的處理也一定要根據區域的不同來進行分別處理。一定要把污染物的水平控制在國家相關規定內的水平后,方可處理。
(三)積極發展綠色科學
綠色化學是在環境保護方面發現的有著重要幫助的有機化學,它的主要使用范圍是可以對廢棄物或者污染物的有效處理,甚至進行提取可回收利用資源,降低廢棄物的數量和毒性的。現代科學的進步,帶動了綠色化學的使用和發展,目前的綠色化學可以從技術角度或者專業的角度去處理污染問題,回收資源達到改善環境的目的。相應的,有機化學研究人員也應當繼續努力致力于研究綠色技術,讓綠色化學更具推廣性和普遍性,才能讓環境治理得到最大的改善。
結語:綜上所述,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面臨的最為嚴峻的問題就是環境污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如何運用好有機化學提高各類資源的運用效率,成了現在社會經濟進步的阻礙。在環境工程中有效的利用好有機化學,不但可以治理環境污染的問題,還可以增強各類之源的使用效率。所以,只有規范且科學的運用好有機化學,才能將環境污染的根本問題整治,才能讓國內的經濟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于紅.探究有機化學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J].黑龍江環境通報.2015(04)
[2]劉雄偉,劉暢,俸婷婷,郝永佳,田又平,周英.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推進《有機化學》課堂教學改革[J].廣東化工.2021(01)
[3]羅金菊.擴招背景下高職有機化學混合式分層教學的探究[J].廣州化工.2021(03)
[4]張向陽,蔣溱,申有名,肖安國,唐裕才.大學有機化學與高中有機化學相同知識點解釋差異的淺析[J].廣州化工.2021(02)
[5]任博濤.提高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效果的策略[J].化工管理.2021(04)
[6]劉玉玲,武利順,王朝霞.對普通高校《社會有機化學》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思考[J].山東化工.2021(02)
[7]李家玉,陳進,李婧嫻,林祖金,林麗萍.地方院校有機化學混合式“金課”建設初探[J].云南化工.2021(01)
[8]陳奉英.高校“有機化學”教學中翻轉課堂的運用探討[J].現代鹽化工.2019(06)
作者簡介:楊姝倩(1982.1—),女,蒙古族,籍貫:遼寧沈陽人,遼寧何氏醫學院,講師職稱,碩士學位,專業:環境科學,研究方向:環境污染治理。
(遼寧何氏醫學院 遼寧省沈陽市 1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