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新轉型地方高校的新升本科專業——越南語專業要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在學校辦學定位及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越南語專業培養學生“語言+行業技能”、充實“雙師型”師資力量、加強校地、校企合作,聯合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但仍存在專業核心課程課時量少、教師教學觀念缺乏創新、學生實踐效果不佳等問題。為了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要不斷優化課程設置,深化教材改革;優化教師隊伍,轉變教學觀念;充分利用教學基地的作用,為社會輸送實踐能力較強的應用型越南語人才。
【關鍵詞】新轉型地方高校;應用型;越南語人才;培養模式
相比于學術型人才,“應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論規范指導下,從事非學術研究性工作,其任務是將抽象的理論符號轉換成具體的操作構思或產品構型,將知識應用于實踐。”[1]2006年,百色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應通過技術應用、轉化等科研、教學服務形式,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撐平臺、文化保護傳承光大的重要基地、城市形象的亮麗名片”[2]。本著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宗旨,百色學院于2014年成為廣西首批整體轉型發展的試點高校后,就開始探索應用型高校發展之路,“應用型本科院校是培養具有一定基礎知識和理論、較高綜合素質、較強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3]。在探索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的過程中,我校的辦學定位確定為“植根百色,服務廣西,面向全國,對接東盟,建設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2017年,我校獲教育部批準設立越南語本科專業,基于學校的辦學定位,經過多次討論、修訂,越南語專業2019年的人才培養目標為“本專業采取‘3+1’中越合作教育模式,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掌握堅實的專業基礎、寬泛的知識面,具有扎實的越南語、漢語兩種語言基本功,具備一定的英語交流技能,較強的實踐能力,較強的創新創業意識,較強的就業競爭力,能在涉外經貿部門、企事業單位、旅游行業從事翻譯、管理、涉外旅游、禮儀接待、酒店服務等工作,具有百色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國際化越南語人才”。在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我們進行相應的課程設置,充實“雙師型”師資力量,開展校地、校企合作,聯合建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重點培養應用型越南語人才。
一、越南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與越南的合作交流日益深入,社會對越南語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涉及到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根據目前社會對越南語人才的需求情況及我校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我校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主要采用“3+1”國內國外合作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語言+職業”的技能,充實“雙師型”師資力量,加強校地、校企合作,聯合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結合各方面力量共同培養越南語應用型人才。
(一)培養學生“語言+職業”的技能
根據學校關于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指導性意見及越南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我們要培養學生具備“語言+行業技能”。這語言包括越南語、漢語及英語,因此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除了常規越南語專業相關課程外,我們增設一些關于提高漢語、英語應用的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越、漢、英”三種語言的運用能力。同時根據對社會越南語人才需求調研的結果,我們開設了商務越南語和旅游越南語兩個方向,根據每個方向職業所需的知識技能開設了數個不同的限選模塊及任選模塊課程。根據學校要求,我們要提供足夠多的“菜單”供學生選擇,所以2017年人才培養方案每個方向我們設置有4個限選模塊及4個任選模塊,每個模塊有3-5門課程。其中4個限選模塊是必修模塊,學生還要另外選修兩個任選模塊,算下來方向類的課程20多門,但受總學分、學時的限制,每門課程的課時量很少,幾乎都是小課、微課,學生在課堂上只能粗略了解一些行業理論知識。
(二)充實“雙師型”師資力量
在整體轉型后,領導們強調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必須先培養“應用型”師資隊伍,培養專業教師具備一定的行業技能,因此學校撥出專項經費加大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建設。每位獲得中級以上職稱的老師都可以申請一萬元資助外出參加各種行業知識培訓、考證。而獲得相關證書回校得到“雙師型”教師認證后,每個月還有400元以上的補貼。隨著形勢的發展加上學校的這些鼓勵政策,老師們競相外出參加各種相關行業資格證的培訓、考試。越南語專業的3名教師經常外出參加各種外事活動,具有較豐富的翻譯經驗,也外出參加翻譯證的培訓、考試,取得“雙師型”教師的資格。然而專業教師都是畢業于語言文學方面的專業,在越南語教學方面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但都沒有行業背景,對商貿、旅游方面的行業知識掌握的較少,難以勝任對學生相關行業技能實踐的指導。而來給學生教授商貿、旅游方面課程的相關專業教師又不具備越南語知識,只是中文授課,無法讓學生準確地掌握相關行業的一些越南語專業術語。加上課時受限,商貿、旅游方面課程的教師只能傳授一些基礎理論知識,未能提供給學生太多行業技能的指導,尚未真正滿足越南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三)加強校地、校企合作,聯合建設實踐教學基地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及行業知識技能,培養應用型的越南語人才,我校重視開展校企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外國語學院與百色市外事辦及靖西市、那坡縣兩個邊境縣市及田陽、平果、樂業等經常會舉辦各種國際活動的各縣市外事部門簽署了合作協議,聯合建設教學實踐基地,給學生提供外出進行翻譯實踐的機會。同時我們也與萬生隆投資公司、新發展投資集團、小馬歌旅行社、網貿會等多家企事業單位簽署合作協議,聯合實踐教學基地,這些合作企事業單位涉及外貿、物流、旅游、酒店經營管理等相關行業,為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實踐提供保障。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我們每年都派學生到實踐教育基地進行專業見習,讓學生對相關領域的行業知識有所了解。然而,由于總總原因,學生的專業見習只能了解到一些最基本的情況,這些實踐教學基地基本上還是浮于形式,未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應用型越南語人才培養遇到的主要問題
在越南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摸索,目前在專業課程課時、教師教學觀念、學生實踐等三個方面仍存在較大的問題。
(一)專業課程課時量少
根據教務處下發的關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性意見,本科專業的學分要控制在180分以內,學時不超過2500個學時。以2019年越南語人才培養方案為例,其中公共類理論課程加公共實踐就占據了56個學分,900多個學時,能給專業課分配的學時、學分非常有限。而在有限的范圍內,在保證理論與實踐課時比例符合要求的情況下,我們要安排專業理論課教學、實踐教學,還要盡量統籌開設的商務、旅游兩個方向的相關課程能夠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行業知識技能,僅有的課時無法滿足。這幾年在修訂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我們經過多次修改、調整,然而專業課的課時仍是無法保證,專業核心課程的課時更是讓我們擔憂。如2017級的基礎越南語課程每個學期只有64個學時,遠遠無法滿足我們要培養學生扎實越南語知識的目標。
(二)教師教學觀念缺乏創新
要培養出具有較強應用能力的學生,首先要培養教師具備較熟練的專業實踐能力,同時還得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的授課方式,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然而學校大部分的老師都畢業于師范類專業或者語言文學類專業,傳統的教學理念已根深蒂固,缺乏創新性。自2014年學校整體轉型以來,學校領導多次邀請國內著名專家、亞行職業教育專家到校給老師們培訓,但是這些培訓沒有專業針對性,大家學到的精髓不多。教師外出培訓的機會也不多,能夠參加有專業針對性的教學培訓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很多老師的固有思維不容易轉變,教學方式、方法還比較傳統,難以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際目標。
(三)學生實踐效果不佳
我校越南語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由專業見習、語言技能綜合實訓、翻譯能力實踐、專業實習、畢業論文5個環節組成。專業見習是在大一結束的暑假、大二兩個學期的假期共三次是到相關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跟班學習每次一周,了解行業情況;語言技能綜合實訓即一、二年級每年外國文化周期間舉行的越南語專業技能競賽(涉及演講、講故事、書法、配音、越南語知識等個人賽及團體賽項目),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參加一項個人賽、一項團體賽;翻譯能力實踐包括有外出參加一次外事活動口譯及2000字的文字筆譯;專業實習安排在第六學期結束到第七學期開學初第一個月,為期3個月;畢業論文則是最后一個學年完成。整體來看,我們的實踐教學體系貫穿學生大學生涯的四年,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行業知識技能。然而,在這兩年的實際操作中,由于各級外辦辦公條件有限,無法接納完一個班的學生;由于經費有限,學生赴萬生隆、新發展的見習時間短,基本上只能走馬觀花,未能深入了解行業實際運營情況;每年的文化周期間每個學生身兼工作人員、演職人員、參賽選手等多重身份,身心疲憊無足夠的精力準備比賽,學科競賽未能起到促進學習的效果。整體而言,雖然我們的實踐教學體系安排較為合理,內容也相當豐富,但是實際執行過程遇到的困難比較多,導致學生的實踐達不到預期效果。
三、越南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幾點措施
本著為今后中越合作交流輸送符合社會需求的越南語應用型人才,我們在越南語專業建設中不斷探索,在優化教師隊伍、優化課程設置、發揮實踐教學基地作用等幾方面做出一些改革,希望能夠更好促進越南語應用型人才培養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優化教師隊伍,轉變教學觀念
為了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效果,首先要優化師資力量。學校要繼續加大對師資隊伍培訓的經費支持,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的形式,送越南語專業的老師脫產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跟班學習一段時間,培養語言教師掌握相關的行業知識技能。同時要引進行業專家到校承擔教學任務,一邊指導教師一邊給學生授課。通過行業知識技能學習,語言教師可以在校內給學生傳授相關行業的專業術語,指導學生進行行業技能實踐,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行業知識技能,等學生到企事業單位見習或實習的時候可以更順利地投入工作。同時,學校要撥出經費支持一些專業教師外出到先進地區、國外等地學習其他學校的先進教學理念,更新知識,拓寬視野。為了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效果,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任課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對理論課程采取傳統教學方法的同時,要利用工作之余通過網絡等形式學習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教學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設備,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帶動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綜合應用啟發式、討論式、任務驅動法及情景教學法等,培養學生的專業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由于課時有限,要適當布置一些課外的學習任務,課堂上讓學生呈現任務的完成情況,同學之間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并將這些學習活動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不僅豐富了教師的課堂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逐漸形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氛圍。
(二)優化課程設置,深化教材改革
當前我們都在強調要培養越南語應用型人才,歸根結底還是要培養學生的越南語知識。因此,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務必要保證專業核心課程的課時量,重點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譯的技能,扎實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在設置商務和旅游方向的模塊課程時,要多方面權衡,側重培養相關行業必備的基礎技能,其他一些技能如果可以盡量放到校外實踐中,讓學生到實踐教學基地見習、實習時在實際操作中學習。這樣可以減少一些課程,提高行業基礎技能課程的課時量,確保學生能夠掌握相關行業最基礎的知識技能,足以支撐指導外出實踐操作。在優化課程設置的同時,我們也要深化教材改革。目前,市場上發行的越南語專業教材,主要涉及基本的語言技能知識,嚴重缺乏結合相關行業知識技能的越南語教材,這就要求我們專業教師要多花心思自己查閱資料,結合我校越南語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聯合相關行業專家一同編寫一些具有行業針對性的教材,全面提高越南語專業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行業知識技能。
(三)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基地的作用
目前,我校已經跟相關企事業單位合作,建成了符合應用型越南語人才培養的實踐基地,涉及翻譯、經貿、旅游文化等方面。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這些實踐基地的作用,除了聘請基地的行業專家入校給學生授課外,還要專家與我們的專業教師結對子,行業專家在專任教師到基地跟班學習及在校內教學時都可以對專任教師進行指導,確保我們老師能夠掌握到行業知識技能的精髓。同時我們也要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要求與基地負責人一同制定詳細的專業見習、實習方案,對學生見習、實習期間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做明確的要求,聘請合作單位的員工任實踐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同時還要制定必要的考核機制,在見習、實習結束后由合作單位員工對學生進行考核,檢驗學生對相關行業技能的掌握情況,考核未達標的學生須接受相應的懲罰。相信有了具體的學習、考核要求,學生能夠帶著明確的目標進行實踐學習操作,專業見習、實習必能達到預期效果。
四、結語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要求越來越高,作為新轉型的地方高校,想要培養越南語應用型人才,教師要不斷地革新思路,要勇于創新思維,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教學手段,綜合應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盡情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越南語學習興趣。同時要合理設置課程,開設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的課程,深化教材改革,不斷引入與時俱進的新內容,要既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更要提高學生的行業知識技能。加強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地發揮實踐教學基地的作用,聯合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為社會輸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越南語人才。
參考文獻:
[1]潘懋元、石慧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歷史探源.江蘇高教,2009(1).
[2]王偉.應用型人才培養視閾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學改革探析.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
[3]李強.新時期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能力培養的思考.教育教學論壇,2019(38).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2018年度課題:中國--東盟深入合作背景下越南語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XGZJG2018B149。項目負責人:覃肖華
作者簡介:李彩云(1982.6),女,壯族,廣西田東人,學歷:碩士,職稱:講師,從事越南語言文化、中越跨境民族文化比較研究。
(百色學院外國語學院 廣西百色 533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