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璐
摘要: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高度重視高校的教育改革,并且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提出了創新創業的訓練計劃項目,旨在給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出現之后,創新創業的文化內涵分析成為了社會范圍內的研究重點。當代社會是智能化時代、信息化時代,基于大數據、云計算開展的各類技術研究工作穩步推進,在云計算的支持之下,創新創業可以通過計算機途徑來完成新時期的培育體系構建。
關鍵詞:云計算;創新創業教育;應用
0.引言
云計算本身是基于現代計算機互聯網服務使用來提供的一種動態化虛擬性質的資源,也是互聯網的一種比喻性說法。目前高校在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建設方面的理念還存在著一些不科學與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在教育環境方面未能跟上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在“云平臺”的支持下,我們可以有效利用有價值的資源完成內容的篩選,給創新創業教育提供重要的載體支持。
1.“云計算”的特性與應用背景
1.1 云計算的基本特點
云計算可以對大量分散在計算機當中的數據信息進行有效地整合,并且將這些資源實時地切換到需要應用的場合當中,并且在一定的規模化要求前提下完成內容的綜合處理。值得一提的是,云計算本身具備非常明顯的虛擬化的特性,相關人員在各項工作當中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并借助不同類型的終端完成“云服務”,只需要借助一臺電腦就可以實現計算和操作,在可靠性方面比較高,所采用的多副本模式容錯率良好,極大地保障了計算過程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即便在其它類型的應用環節,云計算同樣可以發揮很好的功能[1]。
1.2 應用背景
在了解云計算和云平臺的概念之后,就可以將這一部分的內容應用于創新創業教育、智慧校園建設的過程當中,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完成教學資源的深度整合和區域經濟服務,讓高校、政府部門和企業三方能夠形成聯動配合機制,充分地發揮云計算的價值及其功能。
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參考北京工業大學的“科教云”,這是一個高水平的公共服務平臺,在這一平臺中能夠將網絡環境下的各類計算資源與數據資源進行有效共享,從而給不同的用戶提供相應的服務內容,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高性能的資源和信息可以直接地被推送到校園用戶的電腦桌面當中,讓所有用戶都可以進入這個開放式的公共平臺當中,完成各類計算服務。現代社會云平臺的建設工作從技術層面來看已經無明顯難度,但從應用角度來看,能否給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方面的支持,并且助力于現代創新創業教育則顯得至關重要,這就需要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背景之下推進服務平臺的建設和完善,幫助學生完成各項與創業甚至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工作。
2.基于云計算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2.1 云計算支持下的目標確定
創新創業教育的整體過程當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就業意識,還需要培養其良好的社會實踐能力,不斷提升其工作水平,從而滿足其未來的創業和就業需求。從這一角度來看,創新創業教育可以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當中符合市場經濟特性的一種人才培養計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國家對于現代社會的創新創業需求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即大力的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并且做好專項能力培養,積極引導當代學生對當前的市場環境和企業需求形成良好的認知,配合良好的模擬訓練來讓學生參與到各項活動進程當中。創新創業能力和素養的培養一方面要符合學生的基本認知規律,另一方面則要基于行業發展的客觀需求做出調整。企業為了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會生產不同類型的產品,從而和市場進行對接,所以創新創業的起點也可以源于企業,在云計算的幫助之下提供模型支持,準確地定位生產環節的主體任務、工作目標、生產組織要求等,從平臺建設與優化的角度出發,構建與創新生產相互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確定發展目標[2]。
具體來看,在學生開展各項創新創業活動和訓練項目之前,就應該進一步確定創新主體,充分考慮到市場的實際需求。當代大學生的社會經驗比較欠缺,高校可以在平臺當中發布相關的信息,然后定位企業和社會崗位的工作需求,從茫茫多的科研信息當中篩選出有價值的部分。
2.2 訓練課程體系的優化
訓練課程體系的優化過程當中首要工作是確定課程培育的基本方向和思路,以技術推動創業,以創新推動訓練。創新創業教育本身是在現有的理念和認知基礎之上基于社會導向進行的完善和創新,因此創新工作要涉及到對大環境的認知和判定。除去原有的經驗和工作能力之外,還應整合現有資源來分析市場的價值所在。因為創新創業互動本身離不開市場資源的應用和評估,包括對成功案例、失敗案例的總結和分析。在使用云技術時,要遵循數據分析的客觀要求做好全方位的數據分析導向,完成訓練課程的結構設計,利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來設計課程內容,基于創新目標做好行動導向規劃。例如可以利用云計算來構建思維導圖完成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在云平臺環境下確定未來企業的發展要求與管理經驗,為當代大學生提供直觀和清晰的案例分析數據,引導當代學生走向正確與科學的創新創業發展道路。
2.3 信息交流框架建設
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目標確定且完成訓練課成體系設計后,就需要進行具體的系統框架設計,引入現代社會的CDIO理念來進行子平臺建設工作。按照當前學生的能力培養措施,可以從三個方面做好具體保障。
一是構建主題交流平臺,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可在平臺內發布信息并搜尋信息,企業和學校可以將社會科研信息發布在平臺之上,讓學生直接通過平臺就可以獲取到他們想要的內容。此外在確定創新創業發展規劃后,就應該將知識和技術有機整合,在平臺上和技術人員或其它創新創業者進行信息交換,從而學習新技術或是解決當前工作當中存在的各類難題。
二是項目實施平臺建設,當項目主題和技術路線全部確定完畢之后就可以按照既定的創新創業計劃,使用某些軟件和專業開發工具編制程序代碼和有關信息[3]。
三是成果展示。成果展示階段即企業在了解到學生的創新創業成果和需求之后,認為某一項成果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企業就可以通過平臺和學生取得聯系,了解學生在未來發展過程當中的角色定位與成果預期價值,并且將最終的成果轉化為實際的資產(包括專利、軟件著作權等),確保項目成果到項目產品的轉化成功率,確保創新創業服務質量。
3.結語
創新創業體系構建已經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而云計算的出現,能夠進一步從技術層面帶動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發展,是高校改革進程當中的一項標志性舉措。未來基于云數據、云平臺的項目優化可以從技術角度、經濟角度和環境角度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幫助未來的大學生確定發展目標走向新的創新創業道路。
參考文獻
[1]楊向陽. 云計算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的應用研究[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 2016(12):277.
[2]李文杰. "云"視角下的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軟件專業為例[J]. 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 2016(19):39-40.
[3]茍和平, 景永霞, 吳嵐,等. "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9, 35(10):104-10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