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
摘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加強青少年思想引領工作是為新中國培養新一代人才的需要。“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是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新要求,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學生們也呈現出新的思想特征,需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重視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挖掘本地及周邊地區的紅色資源去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本文首先探討了本地紅色文化資源在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優勢,最后提出了利用本地紅色資源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的對策,以增強學生對愛國精神的認識,并將認識轉化為實際的行動。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紅色資源;學生
0.引言
愛國精神是社會核心核心價值觀的首要標準,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具有的一種品質。十九大報告強調了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文化思潮多文化使部分學生出現了信仰危機、歷史虛無主義傾向,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尤為重要。紅色資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形態,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利用紅色資源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對與培養時代信任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在班級管理中需要充分利用好本土紅色資源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1.本地紅色文化資源在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優勢
1.1豐富了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這一代的學生是伴隨著移動互聯技術成長的,通過手機等媒介接觸網絡世界較為普遍,而青少年缺乏社會生活經驗以及辨別是非的能力,網絡世界中的信息又參差不齊,稍有不慎青少年就會接觸到一些低俗的、虛假的信息,也更容易盲目地追捧外國文化思潮,甚至盲目地抨擊本民族文化[1]。紅色資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形態,蘊含著獨特的精神內涵,例如民族解放主題的李立三故居、楊得志故居等,抗日戰爭主題的株洲市烈士紀念園、龍頭鋪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等,組織學生學習先輩們敢為人先、英勇不屈的紅色精神,讓學生們親臨現場感受英雄甘愿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這顯然比傳統的說教更能夠打動人心,也豐富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不再局限于書本上,可以增強學生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2有利于激勵學生學習奮斗
紅色資源的多樣性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紅色資源中蘊含的紅色精神既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長征精神,蘊含深刻的教育意義。本地紅色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走進歷史人物,體會英雄身上深入骨髓的理想信念,去感受先輩們為救亡圖存、后人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的奮斗精神,這對廣大學生有著較強的激勵作用,有利于引導學生傳承與弘揚紅色精神,學習先輩,在新時期努力學習與奮斗,積極實現個人價值。
2.利用本地紅色資源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的對策
2.1組織多種形式的班級文化活動
校園以及班級文化活動是“第二課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不能忽視班級文化活動的隱性育人作用,需要充分利用這一載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在班級文化活動中融入本土紅色資源,增強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了解。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該認真去搜集關于本地紅色資源的有關資料,并對紅色資源根據主題的差異進行分類,從實際情況出發設計不同的班級文化活動,讓紅色經典深入班級文化中,強化學生的理想信念、愛國精神[2]。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早讀課或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紅色故事演講比賽、紅色歌曲演唱比賽或觀看紅色電影等活動,以紅色班級文化活動向學生講好紅色故事,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
2.2利用紅色主題班會強化愛國主義教育
主題班會是對學生進行管理、引導和教育的重要途徑,班主任還應該將紅色資源融入到班會教育活動中,設計紅色主題班會,加強本土紅色資源對學生思想引領的作用,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主題班會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需要,需要讓學生通過紅色主體班會去緬懷先烈、學習紅色精神,讓學生在先輩們的激勵下熱愛祖國與家鄉,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紅色主體班會應該將本土紅色資源中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精神等與學生當前的生活聯系起來,借助小組展示活動讓學生明白有了這些先輩們的犧牲,我們才可以有如今幸福的生活,使學生受到感染與啟發。再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討論自己今后應該怎樣踐行愛國主義精神。在召開主題班會前,讓學生利用圖書館中的資料以及互聯網去搜集關于革命先烈、本土紅色資源有關的資料,在主題班會上先由班主任點出班會主題,由班主任帶領學生齊唱《我愛你中國》,再由學生進行詩朗誦《祖國祖國我愛你!》、《沁園春·雪》,由班主任從楊得志、羅哲等先輩們的經歷去總結革命精神以及他們身上的愛國主義精神,之后師生一同合唱《歌唱祖國》。最后,由學生根據課前搜索的資料談一談自己如何不辜負先輩們的期望去踐行愛國主義精神、去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2.3利用本地紅色資源開展實踐活動
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能著眼于理論層面,更需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去感悟,從而提高學生對愛國主義教育的認同感,使其牢牢地樹立愛國精神和愛國意識。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可以利用節假日或寒暑假組織學生開展愛國教育主題的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前往本地的革命英雄紀念館、烈士陵園以及其他紅色文化遺址,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祖國近代以來所經歷的種種磨難以及近現代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比如筆者暑期就組織了班級學生去參觀了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廠史陳列館,館內主要有艱辛歲月、滄桑巨變、改革發展、新世紀新跨越等主題展示區,館內還陳列了各型機車模型。株洲又名“火車拉來的城市”,筆者帶領學生前往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廠史陳列館參觀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株洲發展的歷程,體會到黨和國家改革開放等政策給株洲這座城市、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在學生參觀過程中讓學生結合館藏資料以及自身實際情況談一談感想,激發學生對黨和國家的熱愛之情[3]。
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還可以與紅色教育基地合作,在學校的支持下,由教師帶領學生們在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教育,借助場地優勢直觀感受中國共產黨人與革命先輩們堅定的信仰與革命理想,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與對國家制度、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筆者所在地區的青少年軍校于2003年成立,是青少年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的培訓基地,借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讓學生銘記歷史、居安思危,強化國家安全意識。
3.結語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多元化文化思潮背景下的重要措施,也是促進學生成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該認識到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應該善于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去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利用主題班會、實踐活動等渠道去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提高育人成效。
參考文獻
[1]高小衡. 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以韶關紅色文化資源為例[J].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 2019, 000(006):130-132.
[2]杜璐涵、黃鈺鷗、陳海英. 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探析[J]. 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 22(03):42-45.
[3]劉光英 .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調查與思考[J].職業時空,2019,10(02):106-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