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生輝
摘 要:中職作為職業學校,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主,數學作為基礎學科,應與學生的專業學科進行更好地融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主要論述了中職數學與專業教學融合的必要性,并從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師素質等方面探討了融合路徑。
關鍵詞:中職數學;專業教學;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4-0155-02
在很多中職學校,數學課程與專業課程相互分離,這樣學生在學習數學學科時,常常會覺得數學知識對自己的專業并沒有提升作用,從而缺少學習動機,忽略數學知識的學習。但是數學知識中有很多實用的知識,而且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也有利于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直觀想象能力等多種思維的發展。因此,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把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更好地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學習的動機。
一、中職數學與專業教學融合的必要性
數學學科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行業和領域都離不開數學知識。例如,日常生活,日常購物、儲蓄理財、房貸車貸等都離不開數學知識,有多少人搞不清“等額本息”與“等額本金”的區別,又有多少搞不清商品打折是怎么算錢的,這些都是生活中會用到的數學知識,數學可以提升學生未來的生活質量。
另外,數學知識有利于學生在專業上的發展[1],如今科技進步的速度非常快,在很多行業領域都需要精密的數學知識。比如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生物醫藥、新能源、海洋工程等,中職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如果想獲得更長遠的發展,還需要在行業領域里不斷的進步,如果打好了數學基礎,就會具備更多的機會和能力。即便是適應職業的崗位需求,也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數學基礎,比如商業專業的學生,要結合商業行為來設計標價、成本、售價之間的關系,要計算折扣率和盈虧率,就要用到概論與統計、估算、最優化問題、線性規劃、四則運算等方面知識。再有,數學知識對于人思維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過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具備聰慧、精密、深刻的邏輯思維。數學知識中包含著很多的命題、定義、概念、分類、定理、公理、推論等概念知識,還包含著分析、歸納、綜合、類比、演繹等證明推理方法,可以培養人的理性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運算能力和辯證唯物主義思維。
因此,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既要注重學生的專業能力,也要注重數學能力的培養,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專業結合起來,使學生不但具有過硬的技術能力,還具備更加綜合的能力,注重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中職數學與專業教學的融合路徑
(一)整合教學內容
目前中職的數學教材,在使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問題主要是專業化程度不高、難度較大、問題抽象、敘述過繁等。中職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側重點不同,在教材上應該選擇一些,更加適合中職生學習水平和學習需求的教學內容。圍繞著學生的專業,遵循基礎課程服務于專業課程的原則,選取一些和學生專業有關,有利于提升學生專業綜合能力的數學知識,凸顯出中職數學的特點。
在教材難度上要適合中職生的學習水平。對于內容過于高深,又與本專業沒有關系的數學知識,可以適當的刪減。中職生的數學基礎普遍不扎實,學習能力也不強,因此要盡量選擇一些與學生專業有關的基礎知識,提高教學的實用性,讓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掌握知識。教師在充分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專業特點,為學生定制數學內容。對教材的內容進行篩選和調整,刪除應用性、針對性不強的教學內容,并根據需求增加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教學內容,整合教學內容,構建與專業相適應的數學知識體系,以滿足學生的專業需求。
在內容形式上,也要增加實踐教學內容,把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專業進行結合,通過與專業有關的數學案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對專業技能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2]。
不同專業需要用到的數學知識不同,教師除了要掌握數學知識外,還需要了解專業的特點。如數控、模具專業,對空間和平面知識有著較高的需求,教師在教授這些專業的數學知識時,要重點教學立體幾何和三角函數的相關知識;會計專業對學生的統計分析能力要求較高,要掌握會計電算化的相關技能,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側重于概率、統計、函數、集合的相關知識;計算機專業對算法、編程方面有較高的需求,教師要注重命題、數列等知識。
為了提高教材的實用性,學校可以組織數學教師和專業教師共同開發校本專業教材。依據學校的專業情況,由數學教師編寫基礎模塊,由專業教師輔助數學教師編寫專業模塊,以此來開發更加實用的校本教材,讓數學學科與專業課程更好地融合。在知識難度層次的設計上,也可以劃分出基礎知識模塊、選修知識模塊、拓展知識模塊。基礎知識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選修部分是與專業結合較強的內容,針對不同專業有不同的側重點,根據學生的專業進行選修,拓展模塊針對有提升需求的學生,方便學生進行深造學習。這樣的教材設計,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專業。
(二)創新教學方式
第一,創設情境教學法,就是創設出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里進行學習,以生動直觀的形象對學生進行教學,降低數學理論抽象知識的學習難度,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情境的氛圍,理解和運用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圖片、視頻、音頻創設生動的情境,也可以通過教具、周邊資源、實訓室等創設真實的情境,在具體的情境內學習知識,分析案例。
第二,任務驅動法,就是給學生布置一定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學習、思考和運用。并且,教師可以在教學時,把任務與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結合起來,加強知識與工作的聯系,使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意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為學生將來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比如,在會計專業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企業會計的具體工作布置相關的任務。企業常常會組織旅游活動、團建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企業的旅游成本進行預估和核算,通過具體的任務來提高學生解決工作問題的能力。
第三,小組合作教學法,就是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依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讓小組內的成員互補,小組間的水平相當,通過小組成員的分工合作來完成主題的探討和任務的完成。還可以開展小組間的競賽,以激發學生的合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分工協作能力。
第四,分層教學法,就是把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層次,讓學生進行不同學習進度、不同學習難度的學習。因為生源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有的學生對于統一的教學消化不了知識[3],有的學生對于統一的教學無法滿足,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式[4],給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各自的學習基礎上,可以有所提升和進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劃分學習層次時,要動態地調整學生的層次,根據學生一段時間的學習表現,提升或者降低學習層次,以保證學生現在的層次,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提高教師素質
由于學校的側重點都是在學生的專業上,在數學方面投入的較少,師資力量比較薄弱,一個數學教師可能要負責多個班級,教師的精力有限,很難花費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生個人。而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要差,缺少教師的督促,及自身沒有意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就會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如此一來,教師也沒有工作的成就感,教學積極性也受到了打擊。
因此,學校要重視數學學科,提高對數學學科的要求,在聘用數學教師時,選用一些教學水平較高的教師,這些教師不僅要具有豐富的數學知識,還要掌握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具備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和表達能力,可以把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進行有效地結合。學校要對現有的數學教師,加大投入力度,通過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的能動性,并利用教研交流會、教學成果分享等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還可以充分運用網絡平臺,組織相關的專家和專業教師為數學教師提供培訓服務,讓教師不斷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水平。
就教師自身來說,也需要不斷充實自己,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不斷鉆研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的融合途徑、融合案例,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進行自我總結,自我提高,了解更多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把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更加自如地融合起來。數學教師可與專業教師多進行積極溝通,共同研究一些適合學生專業的教學活動、教學案例等。此外,在專業課的活動中,也可以融入一些數學知識的實踐,實現知識間的融會貫通。比如,在實訓室對場地、物件量量、畫畫、算算等,運用相關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專業中的問題等。
參考文獻:
[1]費小琴.運用于兒科護理學課程的教學方法現況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0(8):140-142.
[2]李隆城.中職數學教學展示專業特色的策略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8):38-39.
[3]張麗麗.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2019(6):119-120.
[4]焦多勇.分層教學視角下英語教學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20(8):92-93.
(責任編輯:張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