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賢
摘要:經濟領域各行業發展具有波動性,在發展中必然會產生各種問題,金融業也是如此。實體經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內容,也應是金融的主要服務對象,在當前環境下,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存在諸多問題,對其服務效果造成負面影響。本文說明了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總結了金融環境對實體經濟產生的影響,分析了當前該服務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關優化策略。
關鍵詞:金融;實體經濟;金融服務
1.國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現狀與問題分析
1.1 國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現狀
1.1.1金融和實體經濟二者間的關系
金融是經濟活動的重要活動形式之一,實體經濟是社會經 濟中的關鍵構成,實體經濟是社會經濟的基礎部分,與金融之間不可分割。企業是實體經濟的建設主體,企業生產經營中必然需要資金流轉,無論是企業生產經營中需要必要的資金投入,還是企業發展中建設所需要資金,或者進行債務償還,都需要通過金融活動獲取必要資金,通過金融活動,拓展資金渠道,從而保證自身生存和發展。
1.1.2金融環境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影響
金融環境活躍可以刺激市場中的資源進行合理化配置,對實體經濟起到良性刺激和發展推動作用,使實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效率與效益實現雙重提升。在綠色健康的金融環境中,資金流向更加科學,可以得到更有經濟成效的利用,促進投資的效率提升,以實現金融市場的資本調節作用,實現金融資本的健康流動,實現最優化配置。
1.2 國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存在的問題
1.2.1 服務系統與服務核心中存在不足
但當前金融服務并非盡善盡美、無可挑剔,而是存在著一些薄弱之處,如金融服務的系統化水平不足,服務核心對象不明確等,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問題。服務缺少系統化,容易造成金融服務內容不全面,服務落實不及時,甚至在部分情況下出現金融服務缺失的嚴重情況。服務核心不明則易導致金融服務為虛擬經濟提供了過多服務,分化實體經濟應有的金融服務,導致實體經濟所獲得的金融服務不足。
1.2.2 政策監管差異為金融套利帶來便捷
不同經濟區域之間存在著政策方面的差異,不同區域對于本區域內金融活動的政策各有側重,此種情況被投機者利用,投機者通過政策套利,實現低成本或無成本盈利,而且這種情況在金融環境中為多發情況,具有普遍性,對維持金融環境秩序性和穩定性極其不利。
1.2.3 服務范圍無法滿足發展速度的需要
金融作為活躍的經濟活動之一,對自身發展渴求十分強烈,新時代經濟環境也為金融的突破式發展帶來了可能。金融發展是其自身的客觀需要,也是實體經濟發展對金融服務的必然要求,但是當前金融發展跨步過大,為其自身長遠發展埋下隱患,同時也不利于金融為實體經濟提供優質服務。金融發展超速,通常是因為對虛擬經濟的投入過高,造成經濟虛浮,若缺少必要引導,超速發展的金融則容易偏離其服務宗旨。
1.2.4 信用機制的不足導致金融環境秩序存在問題
只有構建健康的金融環境,方可保證金融服務水平提升。我國金融雖已得到了長足發展,并且在過去的實體經濟發展中功不可沒,但本身環境的秩序性仍須進行優化和提升,信用機制完善性也稍顯不足。
2.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優化建議
2.1 金融服務的系統性與服務核心不明確
金融服務起到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用,然而在其以往服務中存在系統性不足的情況,應提升金融服務的系統化水平,保證金融服務質量。金融工作應具有全局視角,從經濟發展大局出發,制定自身發展策略,修正服務方向,找準服務重點,通過服務規劃和監管措施完善,構建系統化服務,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作為核心服務目標。
2.2 套利行為監管不利
金融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時,應高度掌控金融套利常見手段,突出實體經濟的重要地位。金融監督管理是金融運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對金融市場起到監督和協調的作用,相關部門應以專業視角審視金融套利,進行綜合監管,將服務重心放置于實體經濟方面。在金融監管中,應抓住三個工作方向,其一是溯源詳查,其二是防止政策套利和跨行業套利,其三是部門協同全面監管。金融環境中,各市場主體的金融行為具有非均衡性,這種非均衡性被金融活動參與者所利用,并從中獲取利益,這種行為即為金融套利。
2.3 金融服務范圍與發展速度不匹配
投機活動和一些非常規金融行為容易導致資產價值超過實 體經濟,導致經濟失去長期發展潛力,即出現泡沫經濟。虛假而短暫的經濟繁榮對實體經濟發展有害無利,應加強金融監管,防止或削減不良經濟狀態對實體經濟的消極影響。金融工作應圍繞實體經濟展開,其發展策略也應與實體經濟發展方向一致,增強二者協調性。
2.4 完善信用機制建立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
金融行業運作中,風險之一即為法律觸線,觸線行為將對金融環境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干擾金融秩序,引起不良競爭,造成金融行業病態發展,不利于金融業的長久發展,也會影響實體 經濟得到的金融服務質量。應保證金融監管的全面性和科學性,保證其監管行為符合相關規定,在法律框架內實施。應完善金融監管制度,優化金融監管體系,使金融活動合理合法地開展,在金融市場中創建信用制度。
3.結論
綜上所述,金融與實體經濟皆為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構成部分,二者具有經濟方面的天然適配性,在經濟氛圍活躍、市場發展潛力無限的新時代,利用金融活動優勢為實體經濟提供優質服務,有利于推動實體經濟的健康、平穩、快速和高質量發展。應通過科學調節和必要引導,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優化二者銜接狀態,解決當前存在的服務缺陷,構建和諧高效的服務關系。
參考文獻:
[1]游士兵,楊芳.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測度及影響因素——基于綠色發展視角[J].金融論壇,2019,24(04):31-46.
[2]李建強.南平市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一點思考[J].商場現代化, 2020,No.918(09):138-139.
[3]趙草梓.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探索與思考[J].時代金融, 2020,No.788(3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