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亮
摘要:供應商評價是指利用指標評價體系,對供應商供貨質量、服務水平、價格、交付準時性、信用度等進行評價,為供應商的選擇、評級,淘汰提供依據。完善的供應商評價體系有利于企業供應商水平的提升,對于保證產品質量、成本、交付有積極的促進保障作用。目前眾多企業供應商評價體系仍不完善,存在眾多問題,使得供應商評價圖于形式,執行不到位,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筆者結合自身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及思考,提出對應對策。
關鍵詞:供應商管理;供應商評價;績效管理;企業管理
一、引言
供應商評價管理一般分為供應商質量評價、成本評價、供應商交付及服務評價。供應商評價的目的是為企業在選擇供應商,供應商評級,已有供應商淘汰提供事實依據和保證體系。同時,企業相關采購、質量、物流人員可以在供應商評價中提供依據,并確保評價結果客觀公正。A企業是白色家電行業的關鍵動力部件的知名企業。近年來隨著家電行業發展,對于該企業產品需求急劇上升,同時原材料成本的逐年增加。因此,如何評價供應商,保證質量、成本、交付等方面的平衡是企業管理的關注的重要問題。
二、供應商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一)供應商分級不清晰
A企業目前有60家左右直接物料供應商,其中采購額前15家供應商供應的物料的采購金額占整個采購額的80%以上。按照供應產品對最終產品性能的重要性區分,重要的物料,如鋼材、磁材,及塑料產品,供應商數量大約在10家左右。目前供應商評價體系沒有對供應商進行明確的分級,所有在合格供方清單中的企業均按統一評價標準進行。由此產生大量的供應商審核及評價工作,而實際產出的效果不明確。
(二)供應商評價標準不明確
供應商評價標準涉及到實施供應商評價的工作如何執行及結果是否客戶公正。目前企業按照質量、成本、交付三個方面進行供應商評價,但是對于具體到每個功能部門的評價標準比較模糊。例如采購評價成本,分高低中三種評價結果,分別對應不同的評價分數。但是對于采購如何評定供應商的成本高低沒有明確的定義和約束,更多是來源是采購人員的日常對供應商價格印象得分。
(三)供應商評價反饋與供應商改善措施跟蹤不到位
企業各評價部門對于供應商表現進行月度評價,并且有采購部門統一給供應商回復。在這個過程中,供應商對于不同功能部門給的評價及反饋存在問題,如反饋時間不及時,反饋措施不得當。企業各部門對于供應商的反饋沒有做到統一匯總,持續跟蹤供應商改善的結果。
(四)供應商評價與績效聯系
供應商評價報告分為月度報告和季度報告,企業會如期發給供應商,要求供應商反饋。但是對于評價結果,沒有跟供應商的績效考核聯系在一起,無法通過供應商評價激勵供應商自身積極的改善。
三、針對供應商評價問題的對策
(一)完善供應商分級制度
按照公司對供應商的依賴程度和影響力(橫坐標),以及供應商對公司的依賴程度和影響力(縱坐標)進行評估打分,依據得分結果對供應商進行分級。
戰略供應商(擁有專有技術或專利,難以替代);
優選供應商(供應商績效好,但有替代供應商);
消極淘汰供應商(維持現有業務不增加);
積極淘汰供應商(轉移現有業務,終止合作)。
戰略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對產成品性能有關鍵影響,對公司經營及市場競爭地位有直接影響。首先,戰略供應商能夠提供專有的技術和附加價格,充分利用該專有技術,能夠贏得市場比例,帶來市場競爭優勢。另外,戰略供應商會在研發新產品方面有更多投入,會幫助客戶研發新的產品,進入新的市場。所以對于此類供應商贏得建立長期的、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研發、升級產品性能,力求產品的差異化,贏得市場競爭優勢。同時,在合作過程中平衡好價值及價格的關系。既要有產品差異化,帶給用戶價值,也要控制價格在合理區間,保證產品的價格在可接受范圍內。
優選供應商的績效分數高,但同時擁有同類供應商可選。這類供應商在合作過程中,質量、價格、成本和服務方面表現優秀,同時有強烈的合作意愿。該類供應商一般是行業內經營規模的領先者,有良好的管理經營水平,經濟有效的生產工藝,因此能夠在產品質量和價格方面能夠在行業內領先。
消極淘汰供應商是指一些供應商在目前的合作中業務中,有質量或交付方面風險,但是風險在可以管控范圍內。從合作過程中,對該類供應商的經營水平、發展潛力進行評估,認為改善空間有限,開發提升難度大。這類供應商應當定位在維持現有業務,停止開發新產品、新項目,避免因此帶來的風險。
積極淘汰供應商是指供應產品出現嚴重的質量批次問題,并且無法改善的。商務合作中,有重大合作經營風險的,如企業破產、倒閉、誠信、合規問題。對于此類供應商應當及時終止合作,盡可能降低風險。
(二)完善供應商評價標準
供應商評價維度要全面涵蓋整個業務。評價范圍應當包括,商務方面,如價格、合作意愿、公司規模等;質量方面應當評價產品質量合格率,產品平均合格率、批退率,產品免檢率及質量體系水平;物流交付方面,應考核準時交付率,交貨周期、及快速反應等服務。除了可以量化部分的指標,應當定期對供應商的產品技術水平,合作意愿,服務態度進行評估,由此確定供應商的等級,及供應商管理策略。
從供應商評價主體看,商務方面的評估,如供應商規模、合作意愿、價格水平等,應當在潛在供應商審核過程中由采購部門進行評估。供應商驗證通過后,商務方面主要評估供應商的價格水平。供應商質量部門,SQE負責評估供應商來料合格及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物流部門,具體物流計劃部門負責評估及時到貨,交貨周期等指標。
從評價標準方面看,以上有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定性指標一般變化不大,可以按照年度評估。定量指標,可以根據具體的評價內容,規定具體的計算模式,統一標準給供應商的表現打分。
1.價格水平比較評估
由于供應商價格水平一般比較穩定,尤其是生產線企業,價格水平的高低一般變化不大,因此適宜按照年度價格水平評價。選擇行業內典型的不同水平的供應商進行比價,計算出平均價格和最低價格,按照以下公式計算平均價格比率和最低價格比率。由于在選擇不同水平的供應商詢價過程中存在的主觀性,因此市場平均價和市場最低價也只是相對準確的比率。
平均價格比率=(供應商的供貨價格-市場平均價)/市場平均價
最低價格比率=(供應商的供貨價格-市場最低價)/市場最低價
2.質量合格率及批退率評估
評估產品來料質量水平,是評價供應商的日常工作。對于供應商來料進行抽檢,生產過程中檢驗,及產成后檢驗,根據不良品數量和來料數量的比率計算合格率。對于因為質量問題的退貨,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質量合格率,如果在一次交貨中一共抽檢了N件商品,其中有M件是合格的,則質量合格率為:質量合格率=M/N*100%。顯然,質量合格率越高,表明其產品質量越好,得分越高。
平均合格率,根據每次交貨的合格率,再計算出某固定時間內合格率的平均值來判定品質的好壞,如1月份某供應商交貨3次,其合格率分別為90%、85%、95%,則其平均合格率=(90%+85%+95%)/3=90%,合格率越高,表明品質越好,得分更高。
批退率,即退貨批量占采購進貨批量的比率。如上半年某供應商交貨50批次,返退3批次,其批退率=3/50*100%=6%,批退率越高,表明其品質越差,得分越低。
來料免檢率,來料免檢率=來料免檢的種類數/該供應商供應的產品總種類數*100%
3.交貨周期及準時率評估
交貨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核指標。考察交貨期主要是考察供應商的準時交貨率、交貨周期等。
準時交貨率指準時交貨率可以用準時交貨的次數與總交貨次數之比來衡量。交貨準時率=準時交貨的次數/總交貨次數*100%
交貨周期是指自訂單開出之日到收貨之時的時間長度,常以天(d)為單位。有些公司還將本公司必須保持的供應商供應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的最低庫存量、供應商的后勤體系水平、供應商所采用的后勤系統(ERP)、供應商本公司是否實施“即時供應”(JIT供應)等也納入考核。
4.多維度評估服務水平
同其他考核指標一樣,考核供應商在支持、配合與服務方面的表現通常也是定性的考核,相關的指標有:溝通手段、反饋信息時間、表現合作態度、參與本公司的改進與開發項目、售后服務等。
溝通手段是否有合適的人員與本公司溝通,溝通手段是否符合本公司的要求(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以及文件書寫所用軟件與本公司的匹配程度等)。
反饋信息,對訂單、交貨、質量投訴等反應是否及時、迅速,答復是否完整,對退貨、挑選等是否及時處理。
合作態度,是否將本公司看成是重要客戶,供應商高層領導或關鍵人物是否重視本公司的要求,供應商內部溝通協作(如市場、生產、計劃、工程、質量等部門)是否能整體理解并滿足本公司的要求。
共同改進,是否積極參與或主動參與本公司相關的質量、供應、成本等改進項目的活動,或推行新的管理做法等,是否積極組織參與本公司共同召開的供應商改進會議、配合本公司開展的質量體系審核等。
售后服務,是否主動征詢本公司意見、主動訪問本公司、主動解決或預防問題。
其他因素,其資金資源、承諾、所體現出的能力等,是否與本公司提出的相一致,是否積極提供本公司要求的新產品報價與式樣,是否妥善保存與本公司的交易記錄。
5.信用度評估
信用度主要考核供應商履行自己的承諾,以誠待人,不故意拖賬、欠賬的程度。信用度可以用下式來描述:
信用度=供貨期失信的次數/供貨期交往總次數*100%
6.配合度評估
在和供應商相處過程中,常常因為環境的變化或具體情況的變化,需要把工作任務進行調整變更。這種變更可能導致供應商的工作方式的變更、甚至導致供應商要做出一點犧牲。依此可以考察供應商在這些方面積極配合的程度。另外如工作出現了困難或者發生了問題,有時也需要供應商配合才能解決。這些時候,都可以看出供應商的配合程度。對于因材料品質等重大問題導致的嚴重異常,經供采購主管報上級領導審批后單獨進行評定級別的下調和懲戒性考核,不受評定周期視角和評定分數的限制。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環境下,做好供應商評價和績效管理工作,對企業發展、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也發現,良好的信息溝通和及時的評價信息反饋能夠提高企業和供應商共同面對市場變化的能力;企業和供應商在長期的合作過程中,建立起的互相合作、互相信任的伙伴關系,能夠減少企業和供應商之間的博弈和不信任,從而減少誤判,減少交易成本,提升交易雙方的生產效率;企業和供應商之間合作促進質量的改進,降低產品成本,加速生產進度,提高企業和供應商的快速反應能力。在未來的工作中,企業與供應商應該向管理要效率,向質量要效益,通過加強雙方的深度合作,利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共同提升企業的發展水平,創作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金哲.R公司的評價管理體系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10.
[2]葉守禮.企業管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8.
[3]孫勇,王磊,魏敏,陳一天.基于財務視角合同全流程管理項目下的供應商評價管理[J].商場現代化,2020(14):158-160.
[4]任志敏.基于GPFBM算法優選圖像處理系統供應商[J].控制工程:1-7.
[5]楊長福.供應商評價活動中法規和標準識別的重要性分析[J].核標準計量與質量,2019(02):33-37.
[6]王琳.鐵路運輸企業物資供應商關系管理體系建設的分析與思考[J].鐵路采購與物流,2020,15(09):48-49+67.
[7]顧寅.信息化系統中供應商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20(19):135-136.
[8]張淑英,鄭靜靜,水寶山,蔣郁文.供應商關系、內部治理與營運資金管理績效——來自農業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5):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