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燕
摘要:現如今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我國的教育事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家長古老的思想“讀書就能改變一生”到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從靜態教學上升到“專業化”動態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生”為本,改變的不僅僅只是科技上的硬件、信息化的利用,更多的是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對事物充滿好奇、充滿興趣,同時這個階段也是學生良好性格和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教師要加以利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培養;想象力
引言
想象是創作的主要動力,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是培育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途徑,而小學階段正是激發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時期,因此小學教師在課堂上應不拘泥于形式,隨時點撥學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學生只有充分拓展想象力,才能開闊思維空間,讓思維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從而突破當前的思維定式,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并在具體應用中追求問題的方案、結論以及設想,進而實現創新的目標。從語文教材的內容來看,當前很多文章都要求學生結合文本的語言進行想象,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挖掘出文本的有利素材,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促使學生形成開拓精神,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
一、學生想象力現狀
(一)學生想象力欠缺
大部分學生天生具有想象力,且年齡越小的學生想象力越是豐富,但是這個階段他們的想象力卻是天馬行空的,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因而這一階段的學生的想象力基本上以自發性想象為主。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學生除了受到教師的引導之外還可能受到社會的引導,且伴隨著知識面的豐富和科學認識世界的觀念的形成,學生的想象能力無法得到有效增強。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大部分家長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調人才的全方位發展,但這種價值導向并沒有完全避免當前社會成績第一的思維風氣。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育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再加上考試、家長等因素的影響,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忽略學生思維方面的引導。受這些方面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現狀并不理想,導致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欠缺,這也是當前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二)教學方式禁錮
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求來看,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培養學生思維。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考試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很難通過考試來判定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了提高學生考試成績,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機械化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容易禁錮學生的思維。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來說,想象力是相當重要的,每個學生都要有自身的想象力,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策略
(一)利用朗讀,激發學生想象力
在課本中有很多感人肺腑的語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抓住這些場景片段進行教學的同時,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時候,教師帶領學生整齊有感情地閱讀,可以讓學生進入角色,產生想象。教學《童年的水墨畫》這篇文章,本身詞句很通俗好理解,當學生認真且有感情地去朗讀的時候,會把自身代入這首詩歌中。每讀一句詩歌就是一幅畫面,這些畫面在學生的腦海中停留著,舒適的感覺會使學生不自覺地就產生了想象。在文章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的便是朗讀規范,先讓學生聽一下教師繪聲繪色的朗讀,引發學生的想象力。朗讀前老師也可以先給學生提問題: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覺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象上面,自然而然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也會逐漸活躍起來。
(二)融合游戲教學,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貪玩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天性,這個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意識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活動,以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其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產生學習的欲望從而主動學習。例如,面對涉及很多角色的文本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應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挑選喜歡的角色,然后有感情地進行朗讀,或者通過表演的方式對課文內容進行演繹。之后針對學生扮演的角色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自己扮演的角色主要做了哪些事,有哪些思想情感等。最后結合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分組進行學習,這樣課堂氣氛就變得活躍起來,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盡可能保證難易程度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相符合,讓學生可以充分進行思考。只有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此外,語文教材中涉及的一些生字生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設計字詞卡片的方式讓學生分小組搶答并結合詞語的意思造句,對比哪個小組回答得又快又準確,這也是鍛煉學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徑。
(三)提高對學生想象力培養的重視
很多時候,教師只會讓學生思考知識點的內容,從而封閉了學生的想象力,學生沒有想象力,導致在語文學習中對課文難以理解,對知識的認知把控不住,甚至習作也不知道寫什么。學校提高了對語文教學的重視程度,也應該提高對語文學習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重視。
(四)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
在小學課堂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想象的空間,構建良好的課堂動態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就需要給學生創造空間,創建互動的平臺,以確保學生想象空間的發展以及最大限度地發揮想象力。如課文中有不少唐詩宋詞,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美好的詩句給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對每一句詩詞發揮想象力,產生畫面感,從而去牢記每句詩詞,不用死記硬背。
結束語
總之,培養一個人良好的想象能力,個人的先天優勢是一部分,教育則是更重要的部分。作為語文教師,要認識到想象力對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使學生借助想象力的力量,更深刻地體驗語文的魅力,感受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林宏亮.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9):38.
[2]宋憲偉.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版),2016(11):254.
[3]楊梅.淺析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小學生想象力的策略[J].幸福生活指南,201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