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被重新拾起,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從“五育融合”的角度,培養文化學識、道德修養、強健體魄、審美能力、勞動精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優秀公民。為此,教育工作者需提高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建立相應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幼兒處于心智發育初期,他們可塑性較強的特點決定了其可以在正確引導下養成積極的行為習慣,教師在此階段開展勞動教育,不僅有助于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還能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與鍛煉意志。在幼兒教育中進行勞動習慣養成教育具有提高身體素質、促進智力發展、發展道德品質的作用,教師應選擇正確的實踐途徑豐富勞動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勞動教育順利實施。
【關鍵詞】幼兒園;勞動習慣養成;勞動教育;策略
在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中,勞動教育應體現在人才培養目標中,旨在于從思想觀念和行動能力方面健全學生的人格與價值觀。然而,社會經濟發展結構的轉型使得勞動教育逐漸被淡化,無論是科技化發展的社會模式還是應試化的教育機制,都將“智育”作為教育核心,從而導致勞動教育處于邊緣化地帶,這嚴重影響著學生正確勞動觀念的樹立。勞動教育是呼應“以勞動托起中國夢”重要指示的教育實踐,與新課程改革人才培養目標有著密切聯系。幼兒教育作為“根的教育”,其應體現出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為人的終身發展所奠定的基礎作用,在幼兒教育中,教師也應積極開展勞動教育,進行勞動啟蒙可以為幼兒今后的社會適應能力奠定基礎。以下,本文探究了大班幼兒勞動習慣養成的開展路徑和實施策略。
一、以“一日生活”為路徑開展勞動教育
秉承“生活即教育”的原則,幼兒教師要注重從生活實際出發,以點滴小事為著手點培養幼兒的勞動能力,并在長期鍛煉中使之養成勞動習慣。勞動對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語言行為、思想觀念都具有重要作用,以“一日生活”為路徑開展勞動教育,讓幼兒分別進行自我服務勞動與集體服務勞動,可以使幼兒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時形成為集體服務的責任感,這對幼兒勞動習慣的養成具有極大作用力。自我服務勞動包括盥洗活動、餐飲活動、睡眠活動和游戲活動,教師要不厭其煩地指導幼兒在入園后在各個活動中進行相應的獨立勞動,著重培養幼兒生活中基本的自理能力,促使他們逐漸體會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信心與自豪感。集體服務勞動包括“值日生”“小班長”等內容,教師組織幼兒共同參與清掃教師、收拾玩具、發放零食等活動,讓幼兒初步形成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這有助于幼兒形成尊重勞動、積極勞動的思想態度。
二、以“節日課程”為載體進行勞動教育
節日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性文化傳播載體,既能夠帶給幼兒傳統文化、節日風俗、傳說來歷等方面的知識增長,又能夠促進幼兒對人際關系、社會群體、社會角色等生活事件的認知,從而使幼兒在正確價值觀的引領下發展精神領域。以“節日課程”為載體進行勞動教育,圍繞節日主題設置相應的實踐活動,既能讓幼兒認識到節日意義,又能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逐漸形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情感認知。為迎接“五一勞動節”,我園開展勞動節主題課程,引導幼兒認識勞動成果,增強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首先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起源,讓幼兒初步理解勞動節的含義,然后開展“各行各業勞動人民”的繪畫活動,讓幼兒畫出生活中見過的勞動人民,講述勞動者是如何工作的。接下來,師生共同參與大掃除活動。
三、以“游戲課程”為途徑進行勞動教育
游戲是幼兒進行活動的主要形式,也是他們了解世界、適應環境的主要途徑。游戲活動兼具娛樂功能和教育功能,符合幼兒天性,并且能夠為幼兒營造一個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從而促進幼兒在與游戲同伴、教師、環境的互動過程中發展情感認知與社會適應能力。以“游戲課程”為途徑進行勞動教育,既要發揮其娛樂性功能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自主參與勞動活動,又要發揮其教育功能實現對幼兒情感、意志、品德的啟迪。區域游戲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區域游戲中道具的投放是一種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途徑,可以使幼兒在拿取、擺放、歸類、整理的過程養成獨立勞動的習慣。在“角色扮演區”中,可以讓幼兒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體會不同的勞動內容,從而意識到勞動工作者的辛苦,并認識到各種勞動工作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以“家園共育課程”為依托進行勞動教育
家園合作教學理念主要強調的是教師和家長或者幼兒監護人共同肩負起對于孩子的教育工作,雙方之間要進行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商議育兒方法。從幼兒視角來看,家庭和幼兒園與對他們的影響最大,家園共育便是通過聯合兩者力量對幼兒開展各方面的教育,家庭與幼兒園在培養幼兒的過程中及時溝通,通力支持幼兒在學習與生活中的成長。家園共育課程的內容豐富且具有實踐性,可以使幼兒將學習的勞動技能運用及時踐行在生活活動中。一方面,家園配合可以為幼兒營造一個全面化的勞動環境,如:當幼兒在園中學習了新的勞動技能時,家長便可在家中讓孩子展示今天學習的本領,并在他們演示后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家長在家中了解到幼兒的每日勞動學習情況后,通過溝通交流幫助他們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幼兒園可通過開展親子勞動活動讓幼兒產生勞動興趣,不僅能夠增強幼兒在勞動中的成就感與滿足感,還能增進親子情感。
五、結語
在勞動教育被忽視的現狀下,素質教育重新提出了培養幼兒勞動習慣的重要意義,并將此納入發展指標。勞動教育不僅有助于幼兒形成健全人格品質與道德修養,還具有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社會適應能力的作用。幼兒處于思想啟蒙階段,他們在這個發展階段所形成的思想、認知、情感和習慣具有塑造人格的作用,據此,開展幼兒勞動習慣養成教育可促進幼兒發展自主性、減少依賴性,并增強動手操作能力,解放好奇好動的天性,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據此,教師可通過多樣化的勞動教育途徑培養幼兒的勞動行為習慣,運用兼具趣味性與教育性的勞動活動課程鍛煉幼兒的各方面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靜.家園合力促進幼兒勞動習慣養成[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18(05):51-52.
[2]李海英.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辦法[J].吉林教育,2017(45):160.
作者簡介:韓露,性別:女,出生年月1978.9,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單位: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